棗莊市(民國大縣)

1947年時山東有三個市:濟南市、煙臺市、威海市和108縣,當時青島市是直轄市。

棗莊市(民國大縣)


這108縣分為六等。先來看一看一等縣。他們中大部分今天的轄區人口都超過100萬乃至更多,惠民縣和掖縣(今萊州市)雖然稍小,但也是前清時的府城。

1956年山東撤消了不少歷史悠久的縣。被撤消的等級最高的是三等縣長山縣和濮縣(不含縣改區的)。長山縣要是撐到現在,恐怕都成一等縣了,如果繼續保持六等劃分的話。長山縣城今屬鄒平縣,但長山縣最著名的部分不在這裡,而是張店區和周村區。周村的名字歷史上就蓋過縣城。今天的鄒平縣,當時還只是個五等縣。

棗莊市(民國大縣)


至於濮縣,撤消後,其轄區已經為兩省(河南省、山東省)3縣(濮陽縣、範縣、莘縣)所瓜分。而且,濮縣要是撐到現在,說不定還會成為地級市,因為中原油田。中原油田的二採位於範縣境內的濮城鎮,三採位於莘縣境內的古云鎮,而他們當時都屬於濮縣。要是濮縣這個縣城留下來,那中原油田的總部,很有可能就輪不到濮陽縣了。

通常,5等、6等縣都是比較小的縣。所以新泰縣的出現就令人咋舌了,新泰市是山東比較久的縣級市了,居然當時只是5等縣。而莘縣是6等縣到是好理解,雖然今天是山東比較大的縣,但在當時則分屬莘縣(6等縣)、朝城縣(5)、觀城縣(6)、壽張縣(4?)、濮縣(3)、範縣(6)等6個縣。實際上朝城縣位置最中間,所佔比重最大,不知何故居然把縣城放在莘縣而不是朝城。估計是上面有人故意搞鬼操作。

附表:山東三個市:濟南市、煙臺市、威海市

一等縣

歷城縣(山東首府)、章丘縣、泰安縣(府)、惠民縣(武定府)、滕縣、沂水縣、曹縣、臨沂縣(府)、莒縣、臨清縣、萊陽縣、掖縣(萊州府)、平度縣、濰縣、即墨縣(青島郊區)、益都縣(青州府)、諸城縣

二等縣

長清縣、萊蕪縣、濟寧縣、嶧縣(今棗莊)、菏澤縣(曹州府)、單縣、郯城縣、費縣、鄆城縣、聊城縣(東昌府)、德縣、牟平縣、昌邑縣、膠縣、高密、臨朐、安丘、日照

三等縣

淄川(區)、長山(已撤消)、濱縣、濟陽、肥城、陽信、無棣、商河、寧陽、鄒縣、汶上、鉅野、東平、陽穀、濮縣(已撤消並劃入河南)、蓬萊(登州府)、黃縣、棲霞、招遠、榮城、海陽、文登、臨淄(區)、廣饒

四等縣

桓臺、齊河、利津、博山(區)、樂陵、沾化、博興、金鄉、魚臺、滋陽、曲阜、泗水、蒙陰、堂邑(1956年撤消,分屬聊城、冠縣)、夏津、德平(臨邑縣等瓜分)、館陶(西半縣帶建制劃入河北省,東半縣分屬冠縣、臨清市)、高唐縣、恩縣(平原等瓜分)、禹城、壽張(臺前縣和莘縣瓜分)、平原、福山(區)、昌樂

五等縣

鄒平、齊東(鄒平等瓜分)、新泰(不知道為何這麼低)、博平縣(撤消,主體劃入茌平縣)、茌平縣、清平縣(撤消,主體劃入臨清縣)、冠縣(擴張,原館陶縣、堂邑縣各一部劃入,被批出名的武訓由堂邑改冠縣)、城武縣、定陶縣、武城縣、東阿縣、朝城縣(撤消,併入莘縣)、臨邑縣(德平縣撤消後,縣城周圍劃入)

六等縣

蒲臺縣(已撤消)、青城縣(併入高青縣)、高苑縣(併入高青縣)、嘉祥縣、莘縣(大擴張,朝城縣、觀城縣全部、濮縣、範縣、壽張縣各一部均劃入)、邱縣(劃入河北)、平陰縣、陵縣(原德平縣西部劃入)、範縣(劃入河南省)、觀城縣(併入莘縣)、壽光縣(感覺和4等縣中的壽張縣混淆,壽光不像6等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