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效果不好是因為種植的中藥材不好?不要找這樣的藉口


最近的疫情,給我們一個最大的教訓:野生動物不能瞎吃,不能亂吃。

之前熱衷吃野生動物,凡是說到野生的都貴。野兔、野豬,野生魚,相比家養的都是貴族。現在知道了,野生的動物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吃什麼喝什麼,起居情況繁殖情況,平時在哪裡混,我們都不清楚;這裡面就有很大的風險。

野生動物可以馴化。馴化成為家養之後,吃起來就放心多了。比如豬比如牛比如羊。我們知道它是怎麼生活的,吃的是什麼喝的是什麼,有沒有病。政府還有專門的部門來做檢疫。菜市場超市裡,各種肉類都經過檢疫,有檢疫部門蓋過章。以前有人給豬肉注水,市場監管部門還專門組織打擊。

大型養殖場,還有全面質量管理。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每一步都有監控。

有的野生動物,不久以前還很珍貴,一旦馴養成功了,也就成為我們的盤中餐。比如鴕鳥比如孔雀。至少在雲南已經家養成功,國家批准可以吃。味道非常不錯。

這一次闖禍的是什麼野生動物?

蝙蝠,穿山甲。

現在再請人吃蝙蝠和穿山甲,恐怕會讓客人大驚失色。不要說見到,聽到都有害怕的感覺。避之猶恐不及!可能還會被舉報,被抓起來坐牢。人人喊打,萬人唾棄。

另外一個方面,蝙蝠和穿山甲都是中藥材。

還有一箇中藥材,豹骨。前一段時間曾經引起巨大的爭議。著名的鴻茅藥酒,標籤中的配料就有豹骨。實際有沒有,變成了一個爭論的關鍵。廠家對此不做解釋,不以回應。確實也不方便回應。


中醫中,野生動物入藥很常見。野生動物都不吃了,中醫豈不是要砍掉很大一部分內容?

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養。通過家養馴化。

養殖可以把動物的全面進行質量控制。動物吃的喝的,日常生活,愛情家庭,後代繁衍,等等,都放在我們控制的範圍之內。平時還要做好身體健康檢查,生活環境搞好衛生。出廠之前,再做檢疫,保證沒有什麼有害的疾病,不帶可怕的細菌和病毒。

只要做到這些,蝙蝠也好,穿山甲也好,進口蝗蟲也好,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什麼東西不能吃?

如果很有必要,豹骨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我們養了豹子來取豹骨,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吧?看看那些昂貴的西藥,有的簡直是天價。只要必要,養豹子取豹骨我想完全是可以的。

只要能夠做到全程質量控制,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舉一個例子,平時我就主張吃大型養雞場的雞蛋,不主張吃路邊賣的農家土雞蛋。

因為大型養雞場有質量控制,路邊的農家母雞養得很隨意,土雞蛋的來源不可靠。

我不知道農家母雞怎麼養,平時在哪裡生活,在什麼地方找食吃。我也不知道,農家母雞會不會有病。有時候經過農村,會看到雞婆在垃圾堆裡刨食吃。每當有人讚美土雞蛋的好,我就耐心地說,還是去超市買大型養雞場的雞蛋吧!那才最可靠!

我經常每天要吃3~5個以上雞蛋。都是超市買的大型養雞場的雞蛋。

野生植物呢?

熱衷野生植物的小夥伴也特別多。

只要說到端上桌的是野菜,眼睛就發亮。指指點點,透著得意。能夠吃到真正的野菜,難得啊!言語之中不由自主地自豪。

為什麼野菜好?

有機。環保。自然。

只要是野的就好。不管它在哪裡長的哪裡生的。也不管它長在什麼地方。從小到大經歷過什麼。沒有人管放任自流,就是好的。

但是!環保、有機、自然的野生植物,可能有毒。

這一點不用多說。武俠小說基本都是古代的故事,裡面的毒物,大多是野生植物製作的。雞鳴五鼓斷魂香,三步倒五步翻,蒙汗藥迷魂香,等等,層出不窮。

我雲南老家就有劇毒的大草烏,保證有機,非常環保。每年都有人中毒死亡,害得衛生部分每年要做宣傳。夏天的野生菌兒美味,雲南的餐館裡都貼滿了衛生部門哪些菌兒有毒的宣傳畫。各地每年吃菌兒中毒的人數,都成了衛生部門的一個考核指標,看誰的地盤上中毒的人數少。每年都要進行評比!

我們常吃的很多蔬菜,很多糧食,我們祖先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有時候可能是生命的代價,為我們優選出來的。基本可以保證無毒無害。就是這樣,很少的情況下也還是會出現例外。有些長期毒性,就是吃很多年以後才會出現的身體損傷,我們還不一定會知道。

我們怎麼就會對那些從來或者很少吃過的野生植物這麼放心呢?

國家對種植有很多要求。很嚴格也很詳細。

農藥化肥的應用,都有詳細的規定;具體的應用原則,有強大的證據支撐。只要按照國家規定使用,安全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我的中學同桌,就是農業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現在是教授級的高級農藝師。他告訴我,只要按照國家要求使用農藥使用化肥,所有安全問題是無須擔心的。農藥化肥到時候就會降解。完全使用農家肥的蔬菜糧食也不一定安全。農家肥很難管控。寄生蟲細菌病毒都難以管控。

野生中藥材怎麼樣呢?

野生中藥材其實是同樣的情況。因為是野生,不可知的因素更多。怎麼來怎麼長的,生長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情況,地下水質量,等等,沒有特別清楚的方面。質量很難保證。

作為中藥,還有很多講究。

長在山的這一面,長在山的那一面,在中醫看來都是有差別的。所謂山的陽面和陰面。生長的環境,潮溼多一些還是乾燥多一些,也有差別。還有海拔。雲南的草烏,作為藥用,據說一定要海拔2000米以上的才好。等等。體現在大的講究方面,比如浙江的貝母,和四川的貝母,中醫認為就有很大的不一樣。雲南文山的三七,就是最好的。中醫對於產地的要求,實際反映的就是各地的水土差異。

對於更細緻的要求,比如上面說到的,山的陽面還是陰面長的,潮溼環境還是乾燥環境長的,低海拔長的還是高海拔長的,目前的中醫都沒有辦法區分。通通混在一起,隨便吃。

這樣來看,中醫的治療效果,要打很多折扣吧?


一些厲害的老中醫,傳說一定要親自上山採藥。據說一定要用自己的藥才行。是不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對藥物各方面的藥性有詳細的區分?

我們要是做種植,難道不能把這些講究,想辦法做規範?

至少,相當多的細節部分,可以做得很好吧?

我有一個大學同班同學,在美國FDA負責審批工作。他對祖國非常有感情,也很想有中藥能夠通過審批。他說,FDA沒有對中藥有什麼偏見的,只要符合要求,一定可以通過。但是,送檢的樣品每一次都有差別,各批次之間都不一樣,怎麼審批?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同一個廠家的同一種中藥,這一次吃和上一次吃,效果會很不一樣?

通過規範的種植,中藥材的質量方面應該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質量也可以達到相當的穩定。這才是中藥發展的方向。

關鍵是這個規範的制定。還有執行。

我想,這一定是一個艱難的工作,也是一個非常細緻的工作。需要各個學科的配合,尤其是農業技術方面的配合。需要長時間的堅持。

祝我們的祖國醫學和祖國藥學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次新冠狀病毒感染造成的疫情,給我們一個最大的教訓:野生動物不能瞎吃,不能亂吃。這應該成為一個共識了。

之前熱衷吃野生動物,凡是說到野生的都貴。野兔、野豬,野生魚,相比家養的都是貴族。現在知道了,野生的動物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吃什麼喝什麼,起居情況繁殖情況,平時在哪裡混,我們都不清楚;這裡面就有很大的風險。這一次我們就吃到了得了傳染病的野生動物。禍害不小啊。

萬一再吃到個一時想不開服毒自殺的野生動物?死了之後全身劇毒?

野生動物可以馴化。馴化成為家養之後,吃起來就放心多了。比如豬比如牛比如羊。我們知道它是怎麼生活的,吃的是什麼喝的是什麼,有沒有病。政府還有專門的部門來做檢疫。菜市場超市裡,各種肉類都經過檢疫,有檢疫部門蓋過章。以前有人給豬肉注水,市場監管部門還專門組織打擊。

大型養殖場,還有全面質量管理。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每一步都有監控。

有的野生動物,不久以前還很珍貴,一旦馴養成功了,也就成為我們的盤中餐。比如鴕鳥比如孔雀。我在雲南已經吃到家養的,味道非常不錯。

這一次闖禍的是什麼野生動物?

蝙蝠,穿山甲。

現在再請人吃蝙蝠和穿山甲,恐怕會讓客人大驚失色。不要說見到,聽到都有害怕的感覺。避之猶恐不及!可能還會被舉報,被抓起來坐牢。人人喊打,萬人唾棄。

但是,蝙蝠和穿山甲都是中藥材。

中醫中,野生動物入藥很常見。野生動物都不吃了,中醫豈不是要砍掉很大一部分內容?

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養。通過家養馴化。

養殖可以把動物的全面進行質量控制。動物吃的喝的,日常生活,愛情家庭,後代繁衍,等等,都放在我們控制的範圍之內。平時還要做好身體健康檢查,生活環境搞好衛生。出廠之前,再做檢疫,保證沒有什麼有害的疾病,不帶可怕的細菌和病毒。

只要做到這些,蝙蝠也好,穿山甲也好,進口蝗蟲也好,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什麼東西不能吃?

所以平時我都不主張吃路邊賣的農家土雞蛋。

我不知道他的母雞是怎麼養,平時在哪裡生活,母雞在什麼地方找食吃。我也不知道,母雞會不會有病。有時候經過農村,會看到雞婆在垃圾堆裡刨食吃。每當有人讚美土雞蛋的好,我就耐心地說,還是去超市買大型養雞場的雞蛋吧!那才最可靠!

我經常每天要吃3~5個以上雞蛋。都是超市買的大型養雞場的雞蛋。

野生植物呢?

熱衷野生植物的小夥伴也特別多。

只要說到端上桌的是野菜,眼睛就發亮。指指點點,透著得意。能夠吃到真正的野菜,難得啊!言語之中不由自主地自豪。

為什麼野菜好?

有機。環保。自然。

只要是野的就好。不管它在哪裡長的哪裡生的。也不管它長在什麼地方。從小到大經歷過什麼。沒有人管放任自流,就是好的。總之,就是有機,環保,自然。

野生植物也可能有毒。

這一點不用多說。武俠小說基本都是古代的故事,裡面多的是毒物。大多都是植物做的。雞鳴五鼓斷魂香啦,三步倒五步翻啦,蒙汗藥迷魂香啦,層出不窮。

我雲南老家就有劇毒的大草烏,保證有機,非常環保。每年都有人中毒死亡,害得衛生部分每年要做宣傳。夏天的野生菌兒美味,雲南的餐館裡都貼滿了衛生部門哪些菌兒有毒的宣傳畫。各地每年吃菌兒中毒的人數,都成了衛生部門的一個考核指標。每年都要進行評比!

我們常吃的很多蔬菜,很多糧食,我們祖先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有時候可能是生命的代價,經過很多年才為我們優選出來的。基本可以保證無毒無害。就是這樣,很少的情況下也還是會出現例外。有些長期毒性,就是吃很多年以後才會出現的身體損傷,我們還不一定會知道。

我們怎麼就會對那些從來沒有吃過或者很少吃過的野生植物這麼放心呢?

國家對種植有很多要求。很嚴格也很詳細。

農藥化肥的應用,都有詳細的規定;具體的應用原則,有強大的證據支撐。只要按照國家規定使用,安全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我的中學同桌,就是農業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現在是教授級的高級農藝師。他告訴我,只要按照國家要求使用農藥使用化肥,所有安全問題是無須擔心的。農藥化肥到時候就會降解。使用完全的農家肥反而不一定安全。農家肥很難管控。寄生蟲細菌病毒都難以管控。

政府的管控,我們應該放心。如果有朋友在政府相關部門工作,可以諮詢一下政府對食物的管控程度有多麼嚴格。這次疫情也告訴我們了,我們最放心最應該有信心的,就是我們的黨和政府。

野生中藥材怎麼樣呢?

野生中藥材其實是同樣的情況。因為是野生,不可知的因素更多。怎麼來怎麼長的,生長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情況,地下水質量,等等,沒有特別清楚的方面。質量很難保證。

作為中藥,還有很多講究。

長在山的這一面,長在山的那一面,在中醫看來都是有差別的。所謂山的陽面和陰面。生長的環境,潮溼多一些還是乾燥多一些,也有差別。還有海拔。雲南的草烏,作為藥用,據說一定要海拔2000米以上的才好。等等。在大的講究方面,比如浙江的貝母,和四川的貝母,中醫認為就有很大的不一樣。雲南文山的三七,就是最好的。這就是對於各地水土差異的要求。

現在中醫對於中藥材的要求,產地方面可以做到。

但是對於更細緻的要求,比如上面說到的,山的陽面還是陰面長的,潮溼環境還是乾燥環境長的,低海拔長的還是高海拔長的,都沒有辦法區分。通通混在一起,隨便吃。

這樣來看,中醫的治療效果,要打很多折扣吧?

我們要是做種植,難道不能把這些講究,想辦法規範得很好?

至少,相當多的細節部分,可以做得很好吧?

我有一個大學同班同學,在美國FDA負責審批工作。他對祖國非常有感情,也很想有中藥能夠通過審批。他說,FDA沒有對中藥有什麼偏見的,只要符合要求,一定可以通過。但是,送檢的樣品每一次都有差別,各批次之間都不一樣,怎麼審批?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同一個廠家的同一種中藥,這一次吃和上一次吃,效果會很不一樣?

通過規範的種植,中藥材的質量方面應該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質量也可以達到相當的穩定。這才是中藥發展的方向。

關鍵是這個規範的制定和執行。

我想,這一定是一個艱難的工作,也是一個非常細緻的工作。需要各個學科的配合,尤其是農業技術方面的配合。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祝福從事中醫藥的朋友們!您們一定可以做好的!

祝我們的祖國醫學和祖國藥學取得更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