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門坎戰役初期,蘇軍是如何碾壓胖揍日本關東軍的?

Mr_Dou_Z


諾門坎戰役,日本關東軍被蘇軍打敗,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情報。

蘇軍利用外蒙人與草原上牧民的親緣關係、民族情感,早就在草原上佈滿了眼線。蘇軍對日軍的動向丶人數丶武器配置都掌握得十分精準,而日軍卻對蘇軍的情況,不甚瞭解。因此,蘇軍能對日軍進行精準打擊,而日軍對蘇軍無法作出萬全的防範。

2,裝備特點。

日本人自“明治維新”以來,一門心思主要針對我國。因此曰軍的裝備,主要是針對侵略我國而設計的。

日軍的火炮不過分追求射程,而十分關注“擊數”,日軍火炮的“擊數”很好,通常日本一門火炮的擊數能達到二千擊。

蘇軍的裝備,主要針對歐洲強國,所以蘇軍火炮追求射程,而不過分追求擊數。蘇軍火炮的射程比日軍火炮遠,只是使用壽命不如日軍火炮而已。

3,蘇軍的騎兵,訓練有素,戰術素養高。

當日軍進駐諾門坎時,日軍的陣地在蘇軍的精確瞄準之下,蘇軍火炮全部覆蓋了日軍陣地。由於蘇軍火炮射程比日軍火炮遠得多,所以蘇軍在日軍炮擊範圍之外,而日軍則在蘇軍炮擊範圍之內。加之,日軍不掌握蘇軍的陣地情況,而且日軍還在蘇軍的嚴密監控之下。

因此,當諾門坎大戰爆發時,日軍只有捱打的份,沒有還手之力。當曰軍被蘇軍火炮打垮後,蘇蒙騎兵順勢殺出,導致本已亂了陣腳的日軍,兵敗如山倒。據說此役,蘇蒙騎兵追殺日軍,達二十多公里,日軍屍橫遍野,死傷慘重。


鬼影147951010


我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首先需要說明一點,根據近年來解密的資料,整個諾門坎戰役期間,雖然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軍在裝備上處於絕對劣勢的狀態,但是並不存在關東軍被蘇軍碾壓胖揍的情況。

諾門坎戰役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39年7月2日,日軍從東西兩線同時渡過哈拉哈河主動發起進攻,在蘇軍後方重炮的打擊下,兩線進攻全部失敗。

第二階段日軍大舉增兵到兩萬五千多人,但是蘇軍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增援,達到五萬多人左右,而且裝備坦克和裝甲車800多輛,大炮500多門,飛機500多架,一支機械化大軍悄悄準備完畢。

在暗中大規模增兵的同時,蘇軍還實施了各種戰術欺騙,使得日軍絲毫沒有察覺蘇軍的重大變化。8月20日星期天,按照慣例,這一天日軍軍官半數會去海拉爾度假。就在這一天,蘇軍對日軍發動了突襲,投入了3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1個機槍旅,5個裝甲旅,一個空降旅,可以說全力以赴,最終幾乎全殲日軍23師團。

看雙方的兵力對比,日軍23師團是一個新組建的二流師團,實際的裝備和戰鬥力連日軍二流師團都不如,加上其他增援的部隊,總計不過兩萬五千人。

蘇軍則是由第一名將朱可夫指揮,兵力五萬多人,坦克、裝甲車和火炮數量是日軍6倍,在這樣絕對的軍力優勢之下,日軍傷亡19000多人,坦克裝甲車輛損失30多輛;蘇軍傷亡25000多人,坦克裝甲車輛損失300多輛。

因此,諾門坎戰役與其說是日軍慘敗,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蘇軍慘勝。

關注“麻辣戰爭”頭條號,關注世界軍事分析。


麻辣戰爭


諾門坎戰役蘇軍取得勝利的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力量和抵抗決心。諾門坎衝突爆發後,日本緊急調遣第23師團前往衝突地點。而23師團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二流師團,屬於警備性質的“治安師團”,不管裝備還是戰鬥力都很一般。後來日本臨時組建的第6軍其實就是以23師團為主力,加上第7步兵師團(半個)以及第8國境守備隊等偽滿洲國警備部隊組成的混編雜牌軍,實力其實是很差的。而蘇聯方面,蘇聯為了教訓和威嚇日本,派遣名將朱可夫組建了多兵種合成的第1集團軍,配備了大量的坦克、飛機和重炮。蘇聯的第1集團軍不管是裝備還是火力,都比日軍強了不止一個檔次,日本的戰敗在情理之中。如果諾門坎戰役中打頭陣的是第五師團這種甲級師團,蘇聯未必能佔什麼便宜。

第二,日本戰術呆板落後。日本不僅裝備落後,作戰思想更落後,用德國人的話來講:還停留在一戰時期。當蘇聯人進入多兵種步坦協同的時候,日本人還在延續日俄戰爭時期的火力壓制加步兵衝鋒的老掉牙戰術。這種戰術對付落後的中國軍隊非常有效,但對付武裝到牙齒的蘇聯人明顯選錯了對象。蘇聯人飛機、坦克、重炮一應俱全,火力那叫一個猛,在這場衝突中蘇軍方面僅僅炮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的物資總消耗還不到2000噸,雙方的差距非常懸殊。日本的萬歲衝鋒對上蘇聯的鋼鐵洪流明顯是找虐。戰爭結果自然是一邊倒,日軍被蘇聯打的潰不成軍、滿地找牙。朱可夫的裝甲集群作戰讓日本人見識到了什麼叫現代化戰爭,也讓日本人知道了和蘇聯這種一流工業強國的差距。

第三,日本無法發揮優勢。日軍屬於半機械化部隊,擅長的是山地、叢林等複雜地形的作戰,但在平原作戰中日軍的作戰能力很差,對付火力弱、裝備差的中國軍隊可以,對付武器好、火力猛的蘇聯就不行了。諾門坎地區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平坦,非常適合蘇聯的機械化兵團作戰,蘇聯人將機械化作戰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日本人只有捱打的份。此外,蘇聯人佔據了諾門坎附近的高地,陣地前還有河流的阻擋,居高臨下的蘇軍佔盡了優勢。而日本人一根筋,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劣勢,就憑著不怕死的精神往前衝,一味的進攻防守堅固、火力兇猛的蘇軍陣地,明擺著是給蘇聯人送經驗。不過儘管如此,蘇聯人也沒佔到多大的便宜,被日本人的頑強和兇悍搞得焦頭爛額,最後以慘勝收場,傷亡人數不比日本少。

這場勝利只能稱得上蘇聯慘勝,所以戰爭才會草草收場,無法乘勝追擊。


建戈說教育


歷史上,日本海軍與日本陸軍的貓狗大戰少有停歇,就連他們的“盟友”希特勒都非常納悶:“日本的海陸軍是敵人麼?”在希特勒看來,日本海陸軍愚蠢的對峙行為,極大的加重了日本一切形式資源的內耗。

就在1937年陸軍佔領南京後,兩部在北進還是南進的戰爭資源傾斜問題上又發生了爭執,這個爭執由來已久,早在兩年前,石原莞爾就傾向於在征服東亞大陸的基礎上,將後續戰略重心放在對西伯利亞地區的征服,並以蘇聯為假想敵。

很顯然,海軍軍部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始終妄想以中國為基地,南洋為跳板,繼而稱霸太平洋乃至大西洋,雖然對陸軍軍部在佔領中國這個前提上沒有異議,但是他們卻是以美國作為最終假想敵,而北方大陸,他們認為僅需進行戰略防禦,關鍵時刻不被蘇聯背後捅刀就可以了。

日本內閣的如意算盤是---既然很難判斷取捨,索性雙方都不得罪,而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蘇聯的國家體制是西方國家所忌憚的,屬於天然“仇恨”,所以,如果實施北進計劃,一來可以增進與盟友德國及其他列強的“友好”關係,二是通過利益交換,日本可以恬不知恥的出賣中國利益進而換取西方國家對自己侵略中國的支持或者說是某種程度上的縱容和漠視。

最終,日本在1936年決定南北並進,並於37年佔領南京後正式實施,但北進計劃因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大敗虧輸而宣告終結,可以說他們遭受了就當時而言,日本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慘敗。

此次戰役中,日本共75000人,死、傷、被俘61000人,飛機損失660架,這場慘敗最終致使日本內閣集體辭職,陸軍失去了話語權,而海軍在南進的進程中則最終偷襲了美軍基地珍珠港,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戰敗的進程。

並非日軍輕敵,實在是蘇聯太過善於“偽裝”,無論是日本內閣、軍方,還是後來向蘇聯宣戰的納粹德國都認為蘇聯的“大肅反”運動已經傷及根本,軍官系統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肅反運動造成68萬餘人死亡,四萬餘名指揮人員和政工人員遭受清洗,其中一萬五千人被槍斃。

基於“基洛夫法”的大清洗運動中,三名元帥被殺,其中包括蘇聯紅軍的靈魂人物,天才般的傳奇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和葉戈羅夫、布留赫爾,被處決的將軍更多,其中包括空軍司令、裝甲兵司令也陸續慘遭毒手,除此之外還有大批的最尖端的武器專家、各類科學家也未能倖免於難。

大量職位空缺,小工廠的廠長當上了俄聯邦副總理,艦長被頂上了海軍司令的寶座,極富戰鬥經驗的基層指揮官也幾乎全部遭到清洗,這就難怪日軍和德軍都預估蘇聯戰力大損了。

諾門坎戰役分為試探和正式交火兩個階段,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戰爭,蘇軍的戰鬥毫無瑕疵,如果不是斯大林明令禁止朱可夫跨越蒙古邊境的話,日軍的結果很可能是片甲無存。

1939年5月13日,日方開釁,率騎兵、裝甲兵準備作戰,轉天又在飛機的火力支持下向蒙軍駐紮的高地發起進攻,蒙軍暫時後撤,並在撤退途中最終慘敗,但在後續的追擊中,日軍被馳援的蘇軍坦克、裝甲部隊殲滅,以省油著稱的日本輕甲坦克全部報銷,日軍行動負責人東八百藏被擊斃。

戰鬥情況資料很快傳到了斯大林手中,斯大林判斷這不是擦槍走火,而是大戰來臨前的試探,如果不能一次性殲滅,給日軍帶來重創,那麼今後在蒙古邊境地區日軍必然會牽制蘇軍大量部隊疲於奔命。

當時的中國因積弱百年,復興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民國時期尚處於緩慢發展階段,而日軍當時在中國順風順水,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戰力無敵。在這種情況下,朱可夫與日軍打了一場仿似不同時代的戰爭,事實證明,日軍實在落後至極。

蘇軍的戰略資源調動能力非日軍可比,在朱可夫的要求下,五萬七千士兵、515架飛機、385輛裝甲車、498輛坦克和500餘門火炮迅速到位,除此之外5.5萬噸物資也在不斷的陸續送達。

在此次戰役中,日本動用了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可惜毒死的都是自己人,因為別說蘇軍了,就連蒙古軍隊的飲用水都是後方鋪設的輸水管道輸送過來的。

蘇聯的情報信息網強大到日軍難以想象,他們絕不會想到他們的一切情報全在蘇軍掌握,包括日本、偽滿部隊的各分佈地點和駐兵人數、日本空軍機場及其近日起落架次、日軍調動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日本的物資輸送車輛情況和其運送能力,包括731部隊的動態,這些資料都在朱可夫手中一覽無餘。

更加可怕的是,朱可夫可不像小日本一樣省油,他指派飛機編隊每天三次在空中拍攝地形地貌修正地圖和敵方信息的錯誤,日軍大大小小的一切行動盡在掌握,反觀日軍則是全程痴呆狀態。

就在日軍集結75000人準備發起攻擊的時候,朱可夫已經知道了日軍的全部動向,他預估到日本會率先發起進攻,所以佈置了種種假象,把自己偽裝成準備打一場防守反擊戰的部隊,就在日軍放下警惕,打算出擊的時候,蘇軍率先發起了進攻。

上文敘述了蘇軍參戰武器,其中包括轟炸機、殲擊機、火炮、坦克、裝甲車、步兵,這是一場全方位的立體戰爭,首次使用就結結實實的用在了日寇身上,飛機方面蘇軍很快就奪得了制空權,250架飛機對戰場進行輪番轟炸,日軍防控力量失效,因為蘇軍在轟炸前投放了巨量的煙霧彈,並且伴隨著空中打擊,火炮也對日軍針對進行了無差別打擊(因為蘇軍自己也看不見^_^)。

蘇軍的戰鬥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日軍的指揮卻錯漏百出,說好的配合作戰,因炮兵延誤戰機,步兵已經開始衝鋒,而匆忙準備好的炮兵則不分敵我的對戰場進行了無差別打擊,蘇軍、日軍在炮火下死傷不少。731投毒,本來已經警告士兵附近的水源嚴禁飲用,但是日軍的資源投放能力太差,士兵們喝不到水所以都跑去解渴,於是1000多人“死因不明”。

當時的日軍全無還手之力,連摸清方向都是難事,據戰後的日軍士兵講,現場根本看不到戰機只能聽到巨大的轟鳴聲和幾乎連在一切的火炮爆炸聲,等到坦克和裝甲車突擊進入己方陣地才剛剛發現,怎能不敗。

通過此次的戰鬥,日軍對蘇軍的戰鬥力有了清醒的認識,更令日本憤懣的是---諾門坎戰役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日本所謂的盟友德國卻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可以說這是日本在此次戰鬥中的雙重失敗,作為回報,蘇德戰爭爆發時,日本也堅決不予理會,何況出兵支援。


古今通史


這又是一個“謠言式提問”。諾門坎戰役初期,蘇軍並沒能碾壓胖揍日本關東軍。初期蘇軍在諾門坎地區只有57特別軍。其機械化程度尚可,但是就絕對力量而言,難以和關東軍派來的幾個師團相抗衡。尤其是配屬給57特別軍的蒙古國軍隊,戰鬥力較弱,被日軍數次成功偷襲,一時讓蘇軍頗為被動。57特別軍之所以能夠堅持,主要依靠的是其坦克和摩托化力量,還有在岸邊河岸高地上的重炮群。

重炮群佔據高地,視生處高,居高臨下,對平原上的日軍活動一目瞭然,指哪打哪。在蘇軍得到大量兵力兵器支援得以發動反攻之前,蘇軍基本上是靠高地的重炮群支撐下來的。


唐律疏議


一戰二戰日軍和蘇俄幾次對戰時場面都比較慘,沒有出現碾壓,諾門罕蘇軍是達成目標了,但傷亡較日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