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如夢,為歡幾何?——李白

《浮生六記》是一本奇書,有“小紅樓夢”之稱,自問世以來便圈了千千萬萬的“浮粉”,無論達官貴人、學術名流還是販夫走卒、窮酸學生,都深深被其“俘虜”。如今豆瓣評分更是高大8.8分,是名符其實的暢銷書。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這是書的作者叫沈復,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後世評價為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從他的字可以看出,李白是他的偶像,他是李白迷弟。

《浮生六記》是沈三白的自傳隨筆,總共有六記,出自他本人之手的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等四記。書中的靈魂是他與妻子兩情相悅、相濡以沫的愛情生活,而這也是該書幾百年來打動人心的根本所在。

沈復的妻子叫陳芸,別稱芸娘,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賢惠可愛、知書達禮、才貌俱佳、心地善良,是最合格的人妻、人母,是最完美的女人,用所有美好的詞彙評價她都不足為過。對於男性同胞來說,如果能娶到芸娘這樣傾國傾城的知性佳人,那可謂三生三世修來的福,是人生最幸福快樂的事。

沈復與芸娘被認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的愛情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認為他們比肩於梁鴻和孟達、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一對最佳結合,是一段不朽假佳話。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實事求是地講,沈復與芸孃的愛情的確感人至深,值得稱道和歌頌,也值得我們效仿。沈復本人也覺得蒼天厚待於他,真是無以復加,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但撥開層層美麗的外表,我們看到的真相是,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是圓滿的喜劇,而是一個不幸的悲劇。他們剛開始的時候甜甜美美、恩恩愛愛、出雙入對,一起纏綿竹榻、花前月下、吟詩作賦、談論古今、舞文弄墨、攜手同遊,日子過得緊緻而又爽快。但是很快,各種困難、坎坷、麻煩破壞了他們的夫妻生活,打亂了他們對當下的享受和對未來的憧憬。二十多年的夫妻生活,他們大多數時候捉襟見肘、飢寒交迫、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骨肉分離,可謂艱難、淒涼。最後也以情深不壽、陰陽兩隔的慘狀收場。這無不令人不痛心和惋惜。在我看來,他們婚姻中的幸福成分遠遠少於不幸成分。

沈復與芸娘婚姻的不幸、愛情的悲劇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作為當事人,他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不幸,圓滿落幕?設身幾百年前沈復夫妻所處的時代,筆者認為造成沈復與芸娘悲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一則是時代原因。那個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是造成沈復與芸娘悲劇的客觀原因;一則是芸娘原因。在女性幾乎社會地位很低的社會,她一己之力無法與落後的家庭秩序對抗,這情有可原。但她表現得過於迎合,過於軟弱,過於卑微,以至於讓自己不受人待見,結局悲慘;一則是沈復原因,這是根本原因。沈復口口聲聲說對芸娘一見鍾情,深愛芸娘,會全心全意待芸娘,但縱觀他的一生,他除了與芸娘調情作樂、佔有利用芸娘以達到自己所謂的詩意人生外,他幾乎一點好處都沒給芸娘。或許,在沈復看來,生命中能得到芸娘這樣的知性麗人,他死而無憾,但他卻害得芸娘吃了一輩子苦,受了一輩子罪,沒過幾天舒適愜意的日子。沈復,這個負心漢,這個渣男,辜負了芸娘對他的愛。下文,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分析沈復是如何辜負芸孃的。

婚姻不僅需要愛情,而且需要物質,沒有物質做保障的婚姻很難長久幸福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三毛

有人認為幸福美滿的婚姻有忠貞不渝的愛情做保障足以,物質乃身外之物,於婚姻無關緊要,如果老生常談物質的話,很煞風景、太世俗、太膚淺,玷汙了神聖的愛,羞辱了偉大的婚姻。稍微吃過苦的人大多都認為這種觀點太幼稚、太可笑。是的,我們不能過於物質,但是決不能不談物質。婚姻需要愛情保鮮和保障,更需要物質做支撐。婚姻裡有溫存和甜蜜,但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愛情的婚姻,或許已名存實亡,但至少還能體面維繫。而沒有物質的婚姻,即使不分崩離析,至少天天在折磨彼此,傷害親人。

天地可鑑,沈復對芸娘愛的深沉,愛的至真,愛到天長地久,愛到海枯石爛,但他還是辜負了芸娘,因為他對芸娘許下的婚姻美景只是空中樓閣,沒有物質基礎。作為男子漢大丈夫,愛一個女人,就應給讓她過得更好,不說錦衣玉食,至少衣食無憂。口口聲聲說愛她,卻讓她吃苦受罪,那這樣真愛嘛?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沈復年輕時,生活優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沈家雖不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但家境殷實,幾輩子人積累下的家產尚未揮霍完。芸娘剛過門時,也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後來,沈家家道中落,生計日漸困難,而芸娘又失寵於公婆,容身之地都失去了,生活步履維艱。

而沈復作為一介書生,既未考取功名,又沒正式工作,未能給一生知己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愧為大丈夫,不配愛芸娘。同時沈復又沾染了讀書人的臭習慣,經常和所謂的文人雅士大興詩會,致使生活更加窮困潦倒。芸娘跟著沈復,吃的不好,穿的不好,生病了沒錢治療,最後因病去世了又沒錢下葬。

本性懦弱,缺乏主見,未能給愛人提供可靠的安全感

有一種籌碼,名之為快樂。自己開心,才有能力讓別人高興。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所能供應的愛,也是殘障的。 —— 吳淡如

在婚姻裡,何謂安全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一介布衣,所認為的安全感就是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錢花,有人疼,有人愛,心靈有處寄託,靈魂有處安放。芸娘所需要的安全感無外乎這些。

芸娘出身貧寒,父親早逝,一直和母親及弟弟相依為命。聰明懂事的她,常靠女紅維持生計。艱辛環境中長大的芸娘肯定希望找個能給自己安全感、能讓自己幸福的男人,不至於提心吊膽過日子。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芸娘付出了所有所選擇的真命天子並沒有給她帶來所需要的安全感,某種程度上反加深了她的痛苦。中國文學史如此可愛的女人,竟也如此不幸。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沈復為什麼不能給芸娘提供安全感,本質上是因為他太懦弱,缺乏主見,只知道一味地妥協和退讓。在家裡,他不能保證芸娘不受委屈,獨立有尊嚴地生活。芸娘因為書信的事失歡於公公,因為給公公納妾的事失歡於婆婆,因為貸款擔保的事失歡於小叔子,因為常年生病的事又失歡於僕人。當芸娘接連面臨這些打擊、身心俱疲時,對芸娘情深意切的沈復又在幹什麼?他明知道有些事情是誤會,為什麼不去解釋?他很清楚芸娘被以莫須有的理由指責甚至辱罵,為什麼不站在愛人的立場去辯解、抗爭?他不敢,還是因為他對芸娘愛的不夠深。被家裡趕出來後,他又不能替芸娘遮風擋雨,大多數時候還得芸娘照顧他。可憐的芸娘,最後落了個病死異鄉的結局。死之前,還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另娶良人,以侍奉高堂,以撫養孩子,言語中全是對他濃濃的愛。

芸娘生時未盡夫責,芸娘死時未盡父責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梁啟超

芸娘活著時,沈復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責任,讓芸娘吃盡苦頭、受盡委屈,最終在困苦中抱憾離世。芸娘死後,沈復也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芸娘離世後,沈復回到家裡,弟弟卻告訴他父親還不想見他,讓他在外面再避一段時間風頭,於是沈復又離家流浪。他剛到外面沒多久,就收到女兒青君的信,說他的父親已死去,於是又趕緊往回趕。

父親的喪事全由弟弟負責,他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他在家中似乎沒有身份和地位可言。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弟弟怕他瓜分家產,便使計把他趕出了家。他就像一個任人宰割的奴僕一樣灰溜溜地離開了家。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兒子送他到半路上,不禁悲從中來,哭的很傷心。哭,既是對父親的不捨,也是對父親的失望,更是對自己不幸人生的惶恐和哀怨。沈復離家沒多久,便收到女兒的信,得知他和芸孃的唯一兒子已離開人世。能夠想到,有他這樣不負責任的父親,他寄人籬下的兒子能坦然從容面對人生嘛?九泉之下,芸娘見到自己可憐的兒子,肯定不能原諒沈復這個負心漢。

結論

作為男人要有魄力,有擔當,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女人過上好的生活,絕不能辜負把一切都交給自己的女人。封建時代,夫為妻綱,妻子唯丈夫是從,丈夫是自己的主人。沈復作為芸孃的主人,如果盡到自己的丈夫職責,展現自己的男人本色,那麼他和芸孃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對於沈復與芸孃的悲劇,我們後人哀之,更應當鑑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