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小光音乐带你走进音乐殿堂,了解音乐起源,成就你的音乐梦想;


我国室内乐创作萌芽于本世纪初,解放后,其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1949-1965年发展期;

②1966-1976年逆转期;

③1976-至今探索期。

1、发展期

(1)钢琴曲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马思聪

小型器乐中,钢琴创作较盛。重要的有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第二新疆舞曲》;江文也的《乡土节令诗曲》、钢琴绮想曲《渔夫船歌》;马思聪的《三首舞曲》、《粤曲三首》;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随想曲》;黎英海的《民歌小曲五十首》;汪立三的《兰花花》;蒋祖馨的《庙会》;刘庄的《钢琴变奏曲》;黄虎威的组曲《巴蜀之画》;田丰的《高山族组曲》;石夫的《塔吉克鼓舞》;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吴祖强、杜鸣心的《中国舞剧(鱼美人)选取》;朱工一的《序曲三首》;郭志鸿的《新疆舞曲》;殷承宗的《快乐的啰嗦》。

(2)小提琴与其他室内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江文也

小提琴是除钢琴外受重视的乐器,对其他乐器则重视不够。作品有:马思聪的《第二回旋曲》、《山歌》、《春天舞曲》、《跳元宵》、《跳龙灯》、《新疆狂想曲》;江文也的小提琴奏鸣曲《颂春》;茅沅的《新春乐》、马耀先、李中汉的《新疆之春》;张靖平的《庆丰年》;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沙汉坤的《牧歌》;靳延平的《舞曲》;王家阳编曲的《四季湖》;施光南的《瑞丽江边》;秦咏诚的《海滨音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何占豪

大提琴曲重要的有《幻想曲》(桑桐曲)、《节日的欢歌》(霍存慧曲)、《浪漫曲》(刘庄曲)、《采茶谣》(王连三曲)等;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黎国荃编曲)、《春天的歌》(朱践耳曲)、《小磨坊》(王小寿、张宝沅编曲)等;单簧管独奏曲《回旋曲》(辛沪光曲)、《苏北调变奏曲》(张梧改编);小号独奏曲《帕米尔在欢歌》(李延生曲)等。重奏不大受重视,60年代后值得重视的作品有:吴祖强的《弦乐四重奏》、瞿维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江文也的管乐五重奏《幸福的童年》;马思聪的《木管五重奏》、何占豪的弦乐器重奏《烈士日记》。

2、逆转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红灯记

“文革期间”,首先在1968年产生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中央乐团、中国京剧团集体创作),接着此类作品主要是各种改编曲。

首先,出现了各类编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

钢琴曲改编的有:《甘洒热血写春秋》(《智取威虎山》选段,储望华编曲)、《家住安源》(《杜鹃山》选段,赵晓生编曲)、《北风吹》(《白毛女》选段,殷承宗改编)、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杜鸣心改编);小提琴改编曲有《仇恨怒火燃胸怀》(《白毛女》选曲、胡君东改编)、齐奏《快乐的女战士》(《红色娘子军》选曲,阿克俭改编);重奏作品有:弦乐器重奏《白毛女》(朱践耳、施咏康编曲)、弦乐钢琴五重奏《海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台湾同胞我的骨肉

在“文革”后期,开始对各种歌曲进行改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储望华、王建中改编同名两首)、《挑担茶叶上北京》(赵晓生改编)、《陕北民歌四首》(王建中改编)、《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周广仁改编)、《松花江上》(崔世光改编)等;小提琴曲有《千年铁树开了花》(阿克俭改编)、《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我爱祖国的台湾》、《苗岭的早晨》、《迎来春色换人间》(《智取威虎山》选段);大提琴曲《伟大的北京》(董金池改编);双簧管独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王小寿改编);圆号独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熊融礼改编);弦乐四重奏《翻身道情》(阿克俭等改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二泉映月

再者,还有部分对传统古曲的改编,钢琴曲有《流水》(陈培勋改编)、《夕阳箫鼓》(黎英海改编)、《百鸟朝凤》(王建中改编)、《二泉映月》(储望华改编)、《十面埋伏》(刘庆、殷承宗改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阳光灿烂照天山

真正创作的作品数量有限,值得一提的有:钢琴曲《序曲与舞曲》(黄安伦曲)、《塔吉克舞曲》(田联韬曲)、《音乐会练习曲六首》(赵晓生曲)、《钢琴练习曲四首》(倪洪进曲)等;小提琴曲《喜见光明》。《丰收渔歌》(均为李自立曲)、《黎家代表上北京》(何东、李超然曲)等;大提琴曲《节日的天山》(姜文涛、曹玲曲)、《大提琴独奏三首》(陈铭志曲);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山》(黄虎威曲);双簧管独奏《欢乐的公社放牧员》(王小寿曲);单簧管独奏《欢乐的那达慕》(辛沪光、包玉山曲)等。

3、探索期

(1)独奏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东山魁夷画意

经过“十年浩劫”,70年代后期创作复苏,但数量不多,影响较大的独奏有:储望华的钢琴曲《新疆随想曲》,汪立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黄虎威小提琴曲《赛里木湖抒情曲》,王树的大提琴曲《心潮》,魏群、费双的小号独奏《春天的歌舞》,瞿小松的小提琴曲《谷》,黎英海改编钢琴曲《阳关三叠》等。80年代,室内乐创作活跃起来,产生了一系列独特风格的作品:有汪立三钢琴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梦天》;储望华的《第一钢琴奏鸣曲》;陈铭志的《钢琴小品八首》;陈钢的钢琴伴诵《雷雨》片段;黄虎威的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张珂的小提琴曲《草海音诗》;赵晓生的长笛与钢琴《天国同吟》;瞿小松的大提琴曲《山歌》;叶小钢的大提琴曲《中国之诗》;陈怡的钢琴曲《多耶》;权吉浩的钢琴曲《长短的组合》;周龙的钢琴曲《五魁》、小提琴曲《太平鼓》;陆培的钢琴曲《山歌与铜鼓乐》;夏良的小提琴《幻想曲》;郭文景的大提琴曲《巴》;苏聪的《钢琴幻想曲》;于京军的钢琴曲《烁》(之一)等。

(2)重奏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桃花坞木刻年画

70年代后期,重奏开始引人重视。有罗忠镕的《管乐五重奏》;刘庄的木管五重奏《春江花月夜》;林华的钢琴弦乐五重奏《桃花坞木刻年画》;王西麟的木管五重奏《版画集》等。80年代作品花样翻新,有谭盾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周龙的弦乐四重奏《琴曲》;郭文景的弦乐四重奏《川江叙事》;李晓琦的弦乐四重奏《边塞素描》,何训田的弦乐四重奏《两个时辰》;张庆祥的钢琴三重奏《玉门散》;陈其钢的单簧管和弦乐四重奏《易》;莫五平的弦乐四重奏《村祭》;赵晓生的《第二弦乐四重奏》;曹光平的钢琴五重奏《赋格音诗》;刘庄的长笛、大提琴、竖琴《三重奏》小品十六首;丁善德的《C大调钢琴三重奏》;罗忠镕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等。

(3)室内乐合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室内乐与小型器乐创作

瞿小松

室内乐合奏前两个时期几乎空白,从1976年吴祖强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开始,后来有影响的作品有:林德虹的弦乐合奏《思》;王西麟的组曲《太行山音画》、《洱海风情》;瞿小松的混合式《mong Dong》;金复载的弦乐合奏《空弦与联想》;谭盾的《弦乐队慢板》;许舒亚《秋天的等待》;刘庄的《塔什库尔干印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