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公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更多英國人失去所愛之人。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發佈會上宣佈: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即從“試圖控制病毒”到“延緩擴散”。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在這一階段,持續咳嗽、發燒患者,將實行居家自我隔離7天,期間無需對輕症患者進行醫學檢測;學校取消境外旅行計劃。英國也不會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大面積學校停課、工廠停工,也未宣佈限制大規模的民眾集會、聚會活動。

他們認為在下一階段,才將是禁止大型集會與大範圍的家庭隔離。“新冠病毒的大部分傳播,發生於小規模聚會中,而非大規模集會”。這邏輯,奇葩如此,科學家不知道嗎,大規模集會相當於無數個小規模聚會啊?

英國政府現在的判斷是,新冠肺炎在大多數病人身上是輕症,死亡率只有1%,或者更低。致死率低,索性可以考慮讓60%的人去接觸病毒,已獲得群體免疫力。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言下之意,不檢測,不戴口罩,不關大型集會,輕症7天隔離,然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英國進入全民拼免疫力的時代。

英國對冠狀病毒措施獨樹一幟,核心思想是:群體免疫。

即,讓4000萬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

按照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的說法: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會像季節性流感那樣,每年都會發生;長遠來看,形成群體免疫才能有效控制。

群體免疫是指在疾病流行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免疫力,當群體免疫力提高時,病毒的傳播力也就會相應下降。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具體舉措:

1、選擇不關閉學校;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表示,現在還不是效仿其他歐洲國家關閉學校或禁止大型活動的時候。

2、從3月13日開始,所有出現咳嗽和發燒等症狀的人必須在家隔離7天。7天后,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再叫救護車;官方警告稱,新冠肺炎在英國可能已經感染了1萬人。

3、症狀輕微的人被要求甚至不要去看醫生或打電話給醫生,除非他們的病情惡化,以允許醫務人員關注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4、政府還希望延長疫情爆發時間,以避免國營國家衛生服務機構(NHS)不堪重負,後者已經在努力應對人員短缺和季節性流感爆發。

5、英國政府不再檢測每一個有症狀的人,比如在家隔離僅有輕微症狀的人,不需要再接受檢測,未來將重點檢測症狀嚴重較重的患者;

6、禁止學校安排學生出國旅行;

7、70歲以上、身體狀況堪憂的人不可乘坐郵輪。

8、政府網站提示,建議不要戴口罩,戴口罩對防疫沒有幫助,呼籲民眾"多喝水"就能杜絕病毒,要喝到尿尿成透明的。

9、家裡有長者,請距離1英尺。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我們想抑制它(病毒),而不是完全消滅它,”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說。


他補充道:“我們不想讓每個人都在短時間內得到它,所以我們淹沒並壓倒了國民保健服務。

帕特里克·瓦蘭斯和他的團隊還認為,如果允許病毒緩慢傳播,人們可以對病毒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你不能阻止它,所以你應該以一個更大的峰值結束,在此期間你會預期更多的人會對此免疫,”他說。“這本身就成為了這個過程中的一個保護部分。我認為,這很可能成為一種年度病毒,一種年度季節性感染。”

然而,帕特里克·瓦蘭斯認為這種免疫只有在60%的人口被感染的情況下才會起作用——這有可能導致更多的人死亡。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這是典型的拿人民的生命豪賭啊。最後是大家進入集體免疫力競賽


批評聲此起彼伏

政府的做法已經在英國引起了一些批評,許多人正緊張地注視著意大利的封鎖和愛爾蘭海對岸的學校關閉。

前衛生部長傑里米·亨特說,許多英國人會“驚訝和擔心”沒有采取更多措施來解決這種傳播。

《柳葉刀》醫學雜誌的主編理查德·霍頓指責倫敦“自滿”,並要求“果斷的社會疏遠和封閉政策”。他稱:英國政府的決策並不是依據科學做出的,而是在拿公眾的安危玩“輪盤賭注”,是個重大的錯誤。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愛丁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教授德維·斯里達爾補充道:“現在是英國政府禁止大型集會的時候了,要求人們停止非必要的旅行,建議僱主轉而在家工作,並加大應對力度。

"曲線是可以改變的,就像韓國和新加坡一樣,但只有政府採取行動才能改變."

在北京大學美年公眾健康研究院教授寧毅看來,英國現在公佈的是一種視死如歸

的策略,總人口6700萬的英國,按照60%來感染,最終4000萬人被感染來建立免疫屏障,結局很可能至少4000甚至上萬人死亡,醫療資源不會因此保留,反而會耗盡。

他認為:“相信英國的策略未來幾天便會有大的調整”。

英國選擇的是一種緩疫策略,目的是為推遲和壓低流行高峰,但代價是會延長疫情流行時間。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任何一個國家,如果看到其他國家發生大規模疫情,以為“這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那是在犯致命錯誤。


你聽,支持群體免疫的聲音

曼徹斯特大學數理統計的讀者托馬斯·豪斯說:“不管我們是否有目標,群體免疫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發生。

“無論是日益嚴重的流行病還是社會隔離措施都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政策的目標應該是以儘可能少的人力成本實現這一目標。”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新興傳染病教授馬丁·希巴德說,英國的措施將有助於治療病情最嚴重的病人。

他告訴法新社:“在我看來,英國政府目前實施的社會隔離政策的目的似乎是為了推遲和‘平復’高峰期,以便那些患有更嚴重疾病的人能夠得到適當的照顧。”。

“這可能意味著到了冬天,當疾病可能會變得更嚴重時,那些沒有患過這種疾病的人將成為少數,並受到群體免疫的保護。

"我認為政府提倡的延遲技術有可能達到這個目的。"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這一延緩策略,意圖把疫情拖到夏天,氣溫上升,到那時,醫院床位不會那麼緊張,疫情也能得到控制。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官帕特里克·瓦蘭斯預計全英已有5000人至10000人感染,而英國將在10到14周後出現疫情爆發高峰。

他堅持認為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

有一本書《病者生存》

英國“物競天擇”式防疫,出臺政策拿生命豪賭?

書中說:①生命是一個持續變化的狀態,進化永遠不會停止,它就在你身邊,隨著我們一起改變。②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孤立的存在,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所有的事物都是聯繫在一起的。③我們與疾病的關係比我們以前認為的複雜得多。

我們的身體與微生物本是互利共生、寄生與宿主的關係。我們的DNA中有多達三分之一來自病毒。換句話說,人類的進化不單單是機體不斷“適應”病毒和細菌的結果,而且還可能是與它們“有機結合”的產物。

英國也許是堅持這種科學,認為生命,本就是一種妥協。於是,他們選擇了“病者生存”,全體向病而生。“那些殺不死我們的,遲早會殺死我們”。

道不同,最好別遇到。

以後,這意味著,以防控疫源為主的的國家,請防盜防狗防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