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得抽動症的小孩兒多嗎?抽動症該怎麼辦?

gjb小胖


你好!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東記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據統計,抽動症患病率與發病率分別在5~11‰和1以上,且成逐年上升趨勢。

抽動症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徵,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以不自主的、反覆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的運動抽動或發生抽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綜合徵。包括短暫性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

臨床上根據表現不同,抽動症通常被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

患有抽動症要要及時治療,抽動症的治療預後較好。約80%患兒經過正確治療,基本沒有症狀,停藥後很少復發,而且早干預,治癒效果越好。抽動症在治療方面需要結合神經修復,心理調整,以及家長的配合指導,才能保證病情可以恢復。抽動症患者家長要正確看待該病,不可不以為然也不能過分焦慮。避免造成兒童心理壓力大。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會逐漸加重,難以治療。

專家有話說: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所以治療抽動症,需要找準病因,消除誘因,對症治療,及早恢復,才能避免因抽動症的復發而影響孩子的健康。


兒科醫生王東記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數據說:中國十個兒童裡面就有一個抽動症患者,目前中國有2000多萬的抽動症兒童。如果這個數據準確的話,那真的很可怕。

其實,你知道嗎?抽動症的孩子都特別聰明伶俐,一定有著獨特的神經構造,他們總能在某一方面體現出高出常人的智慧。

正是因為太聰明,他們才嘗試著去操控神經以抵禦身體的“不適”。所以他們不知不覺便形成了習慣,於是就陷入了“抽動症”的牢籠。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

當孩子精神上受意外刺激,如驚嚇、恐懼,精神過度緊張如喜玩電子遊戲、看驚險影視等,均可引起和誘發抽動症。

家長如果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尋找孩子生病的誘因,那麼,寶寶會很快好轉。相反,則會反反覆覆不見好轉。

☉不打罵,多理解和鼓勵孩子

家長要了解抽動症不是寶寶故意所為,且寶寶不能自己控制。首先要關心和理解寶寶,不責備,不過分關注,要幫助寶寶消除心理困擾,減少焦慮、自卑情緒。

比如:創造輕鬆愉快的環境,儘量讓寶寶思想放鬆,避免過度興奮激動和緊張疲勞,減輕學習壓力和負擔,不使情緒過於激動,不孩子的自信心,這將有利於恢復。在臨床上,越是年長、要強、

☉及時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寶寶抽動發作時,不要強加控制,最好採用轉移法,當發現抽動明顯時,可以打個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讓其幫你遞東西、引導孩子參與其感興趣的遊戲等較簡單輕鬆的事情等。通過肢體的有目的的活動而逐漸減輕和緩解抽動的症狀。

☉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但要避免激烈運動。


兒科醫生王波


您好!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陳青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謝謝~

據數據統計,抽動症患病率與發病率分別在5~11‰和1以上,且成逐年上升趨勢。

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於兒童、青少年時期,以單一或多部位運動抽動和(或)發聲抽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綜合徵,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

比如,發生在小剛身上的抽動障礙就表現為:眨眼、聳鼻子,張口➝多部位運動抽動;清嗓➝發聲抽動。

患有抽動障礙的孩子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症狀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影響孩子與家長、老師同學及朋友的交流; 長大成人後還可能影響社會交往, 產生自卑,心理 失去自信。

因此, 抽動障礙的患兒家長需要尤其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

  • 首先家長要理解和寬容孩子的病情症狀,主動配合醫生治療, 對孩子出現的抽動症狀不給予特別注意或提醒, 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讓自己和孩子都儘可能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


  • 其次,家長可多與孩子聊天交流,注意與孩子交談時的語氣, 語言和藹, 多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語言。耐心地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 儘量避免表現出不耐煩、焦慮甚至大聲訓斥。
  • 再者,家長需重視信守承諾,為孩子辦事認真求實, 說一不二, 答應的事一定辦到。採用適時給與獎勵的正強化行為干預方法, 以增強患兒的自我效能感, 從而達到治療康復的目的。
  • 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要爭取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繫, 尋求老師的幫助, 引導同學們多給予其幫助和關愛,其目的在於減少同學或周圍人對孩子的歧視, 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會因為疾病的問題而不被接納,從而消除焦慮、自卑, 降低心理防禦水平, 有利於緩解抽動症狀。

兒科醫生陳青


抽動症的孩子挺多的,輕微的抽動症家長們不要擔心。抽動症不是很嚴重的話,培養孩子一些其他興趣。會做到轉移注意力。能適當減輕孩子疾病,所以是可以學習的再加上適當的藥物治療孩子會好的更快,比如瑞舒瓊肚臍貼就是治療孩子抽動症的不錯的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