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二世是扶蘇而非胡亥,秦朝的命運將會如何?

好冷的冷知識君


中國歷史或許會改變。

因為扶蘇為人仁義守信,《史記》記載“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扶蘇之所以接到聖旨後依旨自殺,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守規則講信用的人,如果起兵反抗,那麼就是破壞了父子君臣之間的規則,這是扶蘇內心不能接受的。

所以如果扶蘇成為秦二世,秦朝不會二世而亡,因為歷史會發生如下改變。

1.大澤鄉起義不會發生。導致秦亡的這次農民起義的最根本原因是秦朝的嚴苛峻法,這些服徭役老百姓橫豎都是死,只有造反一條路。而起義時陳勝的一個宣傳口號就是號稱是扶蘇的隊伍(《史記》: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試想,如果二世是扶蘇,陳勝就會少了一半的藉口,起義能不能號召的起來很難說。還有就是如果皇帝是扶蘇,這些農民就會有幻想,不會選擇鋌而走險的造反之路。

2.改變秦的苛政。相信親自監督修長城的扶蘇一定會看到百姓的疾苦,扶蘇繼位後,即使出於籠絡人心的目的也會廢除大量的徭役,包括停止修建秦宮長城等等大型工程,也會逐漸廢除或改變那些不近人情的嚴酷法律。導致秦亡的農民起義軍就不可能產生。

3.收攏六國人心。陳勝發動大澤鄉起義時是以扶蘇、項燕之名,而陳勝、項燕他們都是楚國人,可以判斷扶蘇公子賢名不虛,即使在楚國都有大量擁躉。而扶蘇繼位為二世後,一定發佈一系列政策律令,讓六國人民感受到大秦的關愛。正是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雖說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性,但卻有很多偶然因素在左右歷史的進程。比如漢武帝發動巫蠱之禍也導致了民怨沸騰,國家不堪重負。太子劉據也像極了扶蘇,謙卑恭讓以及對父親的情義讓他錯失成功的良機,兵敗自殺,成為了第二個扶蘇。但漢武帝終於警醒,輪臺罪己,給了百姓喘息的時機,也讓大漢度過了一次大危機。

所以,如果扶蘇不死繼位為二世,歷史真的會發生很大改變。




戰國曲士


直截了當說結論:大概率不會二世亡國。

先說秦為何如此短命。秦王掃六合後,進行了非常激進的改革,“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長遠來看,這些措施利在千秋,奠定了中國“合多分少”的發展基調。但在當時,無疑得罪了大量既得利益者,對這位強悍統治者“口服心不服”者甚眾。政見不同的文人學士更是難以忍受,於是嬴政“焚書坑儒”殘酷打壓。

對嬴政而言,建立前所未有霸業後難免膨脹,大興土木、窮兵黷武,30萬大軍征伐匈奴,百萬壯丁修長城、靈渠。長城上每一塊石頭下都埋著人命,“孟姜女”們沒等到丈夫回來那天。反正怎麼也是個死,不如反了,悠悠歷史反覆證明,等到農民大規模鬧事了,這個王朝離玩完也不遠了。

胡亥是個什麼人?簡單總結:暴君Plus,不明是非,重用奸佞、濫殺無辜佔全了。而且,沒本事。老爹搓起來的火兒,到他這兒壓根罩不住。

扶蘇是個什麼人?《史記》中沒有扶蘇列傳,但通過《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陳涉世家》中零散的記載,我們還是能瞭解這位“大秦第一公子”的為人。

扶蘇以“仁”著稱,懷柔而重民心。最有名故事就是勸父皇放棄焚書坑儒,以防失去民心。也正是因為此事,扶蘇被髮配到邊塞,成為其人生命運的轉折點。扶蘇的品質在當時有口皆碑。以至於後來起事的陳勝都打著扶蘇的名號,並評價:“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如果,政治風格不那麼激進,施行仁政與民休養生息,再有口碑加持,這個王朝的命運應該能被改寫。


你的呼神護衛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大秦帝國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居然二世而亡,這個強大帝國倒塌的原因是什麼最喜歡探究的謎團,不可否認胡亥篡位成為秦國的王天下人的皇帝。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要落在他的身上。

人們很喜歡假設,如果是公子扶蘇成功的繼承皇位,大秦的結局又是如何。

首先,扶蘇是被秦始皇認定的接班人,也就說明在眾多的皇子中扶蘇的能力是得到始皇帝的認可的,在這一點上扶蘇是勝過胡亥的。

扶蘇的政治才能是得到認可的,同時扶蘇治國的理念和始皇帝不同,扶蘇以儒為治國理念,在戰國七雄時期,在亂世時期,儒是不受待見的,法的理念受到追捧,這是秦國最後能滅掉六國的原因,正是因為法這一核心,始皇帝才能橫掃六國,踏平北越,碾壓匈奴。

但是在太平盛世人們更加渴望的是和平,老百姓渴望的是安寧,在亂世時期百姓們的性命顯得非常廉價,每一次戰役都會失去很多將士百姓,百姓們為了自保都會參軍,但是這時的百姓沒有牽掛,所以才會無所畏懼,但是在盛世,百姓們子孫滿堂,人一但有了牽掛就不會在上場衝鋒。扶蘇的執政理念滿足了百姓的要求,以仁治國,僅憑這一點百姓都會接受大秦的統治,後期人們起兵,都是因為人們苦秦久矣,沒有辦法才起兵的,扶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了顛覆大秦的隱患。

陳勝吳廣起兵,一路高歌猛進,兵臨咸陽,胡亥急忙調動軍隊,大軍壓境,逼死陳勝,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大秦兵力的戰鬥力,這只是由囚徒組成的軍隊,大秦鐵騎真正的戰鬥力在滅掉六國的時候已經向天下的人展現過了。

扶蘇還有蒙恬為帥,自己也在長城接受歷練,能文能武,能避免完美避免西漢時期匈奴問題。但是歷史沒有假設,就算扶蘇成為大秦皇帝他也只能改變二世而亡的結局,但是大秦的結局是不會改寫,歷史的走向也是不會改寫的。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一,從政性格。扶蘇從政較為剛柔並濟,或者說柔者更多,他其實不滿秦始皇的苛政猛法,用現在的話,說扶蘇更喜歡法治與德治兼容。史書記載,為此扶蘇還經常和秦始皇辯論。秦始皇應該也知道,但也是有擔心的,秦國剛剛統一,還很不穩定,國內和六國各種“恐怖分子”,如果不用猛法,鎮不住!但是有句話說得好“過猶不及”,猛法不單純用在六國舊裔,他們才多少人,而更多的是用在了百姓身上,所以就是苛政了。

二,用人方面。扶蘇的近臣都是比較有才能並且不瞎搞的,起碼扶蘇能分辨好壞是非。但秦始皇也有擔心呢,他擔心扶蘇繼位後不能鎮住那些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大將軍們,所以表面貶斥扶蘇去邊外軍營跟著蒙恬,實則讓扶蘇有軍旅經歷。讓他繼位後既可以御政又可以御兵。綜上所述,如果扶蘇回來繼位,改革秦朝制度,撫卹百姓,休養生息,賞罰分明,那麼六國貴族反叛引起戰亂就不得人心!百姓都會支持扶蘇的。大秦就會延續幾世。



歷史的真相l


秦始皇一生共有20多個兒子,在這些兒子當中,扶蘇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主要是因為扶蘇敢於直言相諫,即便是面對秦始皇,扶蘇也絲毫不畏懼,依然按照自己的理念直言,就事論事。

另外,扶蘇一直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理念,他也是推崇儒家思想的人。扶蘇有一顆仁慈之心,他對老百姓非常的愛護,在治國方面,他和秦始皇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治國理念,如果當時扶蘇繼位的話,在民心的凝聚上面,他肯定要超過秦始皇。

不過歷史上直言相諫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就算是皇家的人也不例外。當年扶蘇就是因為說了秦始皇的心,被秦始皇發配到邊疆抵禦匈奴。在邊疆生活的過程中,扶蘇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戰功,在當地深得人民的擁戴。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如果秦始皇把皇位傳給扶蘇,而不是胡亥,依靠扶蘇自身的能力,再加上他儒家治國的理念。在天下大同的格局之上,施以仁政,相信秦王朝的歷史估計還可以再延續200年。這就好比後來居上的漢王朝一樣,漢朝也是延續了秦朝的政治架構。如果歷史真的是這樣發展的,也許扶蘇還會成為漢朝的開過君主。

眾所周知,秦王朝之所以滅亡再胡亥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始皇執政時期的暴政造成的。秦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秦始皇統一六國,百姓還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到了秦朝中後期,秦始皇成了一個暴君,他採取了嚴苛的政策,一度讓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太平盛世當中,還要受到暴君的統治,很多人被逼造反。

但是扶蘇就不一樣,他和秦始皇的性格完全不同,而且他也懂得與民休息的政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以仁治國。自古以來,有以仁治國,王朝滅亡的幾率都是非常小的,而且為人也仁慈有道,如果真的是扶蘇繼承皇位,秦王朝的歷史真有可能會改寫。


公元前


秦始皇在選接班人上,他看中的是長子扶蘇。扶蘇為人寬仁,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遠見。他曾直言勸諫秦始皇,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因此,他的直言勸諫觸怒了秦始皇。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患病期間,命令中車府令趙高為他立遺詔,遺詔內容就是立扶蘇為新的一代皇帝。

秦始皇病逝後,在為秦始皇治喪時,趙高改了遺詔,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用假詔逼令扶蘇自盡。

扶蘇是丞相李斯的女婿,那麼,李斯為什麼還參與謀害自己的女婿呢,原因有二,一是,在扶蘇活著的時候,他與扶蘇意見不一,扶蘇對他意見很大,十分不滿。二是,趙高威逼利誘,趙高巧舌如簧,說的李斯大汗淋漓,膽戰心驚,他擔心一旦扶蘇即為後會對自己痛下殺手,拿自己開刀。如果和趙高聯手成功,他的威脅就會大大減少。李斯滿以為自己這樣做的十分穩妥,高枕無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已經成為趙高的眼中釘,肉中刺,成為趙高除掉的對象。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父子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

如果扶蘇接任秦始皇,秦朝就是是另一種景象,江山也許要延數百年。但是,到了胡亥手裡後,不理朝政,每天沉迷酒色,給大秦帶來了災難性的毀滅。


正義說事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有如果我們還是要接受這個現實!

這個問題很像另外的幾個如果,如果漢武帝沒有逼死劉據,漢朝的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如果楊廣沒有殺父弒兄,隋朝會不會長一點?如果朱標沒有去世,朱棣會不會謀反?其實是一樣的!

很多事情看似偶然的,其實都存在必然的因素!

首先我們看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秦朝統一六國,主要是武力征服,統一以後秦王朝並沒有用仁政治理天下,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秦人是怎麼生活的“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這種怒從心中起,惡從膽邊生的心要已成為,一堆乾柴。火,只是時間問題!

這把火是誰?扶蘇!點火的人是誰?項羽!

中國人,總是喜歡師出有名,好吧,復甦死了,然後,都打著為扶蘇報仇的旗號,開始造反!難道真的是為了“清君側”,真的為了“反清復明”荒唐!

即使扶蘇活著,再以仁德治理天下也不行,畢竟大廈將傾,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還是借用《阿房宮賦》結束這個問題,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君道之道


如果扶蘇順利繼位,並且假設趙高不搗亂,可以肯定的是秦國會比胡亥繼位要多存續N年。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實行的是類似軍國主義的國策,全民皆兵,並利用軍功爵制刺激民眾的好戰性。這種用力兇猛的制度在志在完成大一統的攻伐時期最能徹底調動資源潛力。但是在完成大一統後,再繼續沿用這種制度就過於嚴苛了。剛統一後,六國人民還思念故國,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讓給六國人民適應新國家,並且給秦國完成國土擴大後隨之需要完成的制度擴容。

但是胡亥生性多疑,手段殘酷,這些頗像秦始皇,在即位後對內殺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消除潛在威脅,對外繼續實施秦國的嚴苛法度,並有過之。這就使原本就還沒有完全接受秦國的六國人民更不適應,以致民變四起,“暴秦”的名聲就是這麼來的。

扶蘇生性醇厚寬仁,深受秦軍高級將領支持,還有楚國外戚做後盾。如果扶蘇順利掌權,秦軍眾望所歸,改秦律安民生息,聯楚國貴族以安撫六國人民情緒。只要秦國可以平穩走過剛統一後的過渡期,必然不至於只存世13年。


旭奕


首先,歷史是無法假設的。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如果扶蘇當了秦二世的話,秦朝一定會統治的長久一點兒的。因為如果扶蘇登基,首先最受重用的大臣就是將軍蒙恬。蒙恬戰功赫赫且忠心耿耿,他是最合適的輔政人選。而在秦始皇的遺詔中,秦始皇明確提出要扶蘇繼位,蒙恬輔政。說明秦始皇是很看重扶蘇的才幹的,並且相信扶蘇有能力讓秦朝的基業延續下去。扶蘇從個人素質來說也要比胡亥高很多,扶蘇正直謙遜,而胡亥則軟弱無能只知享樂。

當然了,這隻能是我們後人的推測罷了,畢竟歷史就是歷史,已成為歷史的就無法改變了。


戰鬥大黃蜂


現在人們都知道秦二世而亡,秦二世成了著名亡國之君,暴君。那麼如果秦二世是扶蘇而不是胡亥,秦朝會不會亡呢,我個人認為結果還是一樣。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和其他的很多朝代都不一樣,它是由於陳勝,吳廣無法按時抵達邊境戍邊擔心被懲罰而導致的,並不是因為飢餓,貧困而引起的。秦朝自商鞅變法以來制定了一整套殘酷而滅絕人性的法律,這套法律在秦還是一個諸侯國時運行並沒有問題,而當它成長為一個大帝國時就會因為律法沒有改變而造成問題。因此就算扶蘇繼位,他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套已經僵化的律法,也不可能挽救秦朝的滅亡,胡亥只是加快了進程,扶蘇最多隻是減緩滅亡的速度,而不能從根本挽救秦朝。因此扶蘇,胡亥無論誰繼位結果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