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考試要點四

【教育心理學部分考試要點二】

四、理解學習遷移的含義,瞭解學習遷移的類型和學習遷移理論,掌握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措施。

1、學習遷移的含義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2、學習遷移的類型:

①、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正遷移、負遷移、零遷移;

②、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順向遷移、逆向遷移;

③、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水平不同:水平遷移、垂直遷移;

④、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一般遷移、具體遷移;

⑤、根據遷移的程度:自遷移、近遷移、遠遷移;

⑥、根據遷移的路徑:低路遷移、高路遷移;

⑦、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重組性遷移。

3、學習遷移理論:

⑴早期的遷移理論

①、形式訓練說

是最早的關於遷移的理論,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遷移的發生是無條件的、自發的。形式訓練說缺乏科學的依據。

②、相同要素說

桑代克等人認為,遷移是非常具體的、有條件的。

③、概括化理論

也稱經驗類化說,由(美)賈德提出,1908 “水下擊靶”實驗——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④、關係理論

也稱關係轉換說或轉換理論,遷移是學習者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關係的結果,是對情境中各種關係的理解和頓悟,而非由於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動產生。

⑵、現代遷移理論:

①、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布魯納、奧蘇貝爾。影響學習遷移的知識結構變量有:可利用性、可辯別性、穩定性。

②、產生式理論 安德森

③、情境性理論 格林諾等人

4、促進學生有效遷移的教學措施:

①、改革教材內容,促進遷移;

②、合理編排教學方式,促進遷移;

③、教授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遷移意識;

④、改進對學生的評價。

五、理解知識和學習的含義,瞭解知識學習的類型,掌握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特點與學習過程。

1、知識的含義:是指主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

2、學習的含義: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和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3、知識學習的類型:

①、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複雜程度: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②、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4、知識的分類:

⑴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①、陳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於區別和辨別事物。陳述性知識的一般過程:獲得、保持、提取;

②、程序性知識即操作性知識,是一種經過學習後自動化了的關於行為步驟的知識,表現為在信息轉換活動中進行具體操作。程序性知識的一般過程:陳述性階段、程序化階段、自動化階段;

⑵、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

⑶、策略性知識

六、理解學習策略的含義,瞭解學習策略的分類,掌握學習策略教學的特點與方法。

1、學習策略的含義: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而採用的規則、方法、技巧及其調控方式的綜合。

2、學習策略的分類:

⑴、認知策略: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⑵、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

⑶、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

3、學習策略的特徵:

⑴、操作性和監控性的有機統一;

⑵、外顯性和內隱性的有機統一;

⑶、主動性和遷移性的有機統一。

4、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

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

七、掌握問題解決的過程和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解決的過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關鍵階段)、檢驗假設。

2、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⑴問題情境;⑵定勢與功能固著;⑶原型啟發;⑷已有知識經驗;⑸情緒與動機。

八、瞭解皮亞傑與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⑴、認為10歲是兒童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化的分水嶺。

⑵、把兒童的品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階段;可逆性階段;公正階段。

2、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

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一水平包含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

①、前習俗水平: 幼兒園及小學中低年級,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相對功利的道德定向階段

②、習俗水平 :小學中年級一直到青年,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維護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③、後習俗水平: 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