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这次和新冠肺炎的战役,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已是胜利在望,人们开始对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表达由衷的敬意和发自内心的感激。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役中,他们响应号召主动请缨,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或调查摸排设卡登记,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无数生命,为我们筑起一道安全厚实的钢铁防线。他们中有的累晕在救治现场,有的家里孩子无人过问,有的被感染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对他们进行任何表彰、荣誉或感激,都不过分。

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图1 志愿者在消毒

但还有一个群体,来自四面八方,没有组织机构,或响应号召聚集成团,或自发组织成队,和白衣天使、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在疫情一线。他们有的为医护人员搬运笨重物品,有的义务接送他们上下班,有的帮着转移病人;有的协助社区人员设卡登记量体温,有的帮助派发居民生活用品……

疫情已经明朗,各种表彰、荣誉和感激纷至沓来,但很少听到他们的名字。无论是三部委的表彰,还是媒体的颂扬,几乎都没有他们。

他们是零散的一个个体,也似乎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他们自发而来,不计回报;他们一腔热血,无怨无悔。他们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他乡滞留人员。疫情是一场生与死的战斗,人们只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他们中也有人因此被感染,永远地倒下了……

2月3日,54岁的武汉志愿者何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抢救无效死亡。

战斗结束,任务完成,他们悄悄离去,有的没有留下姓名,甚至没有谁来统计下他们的人数。

他们似乎被忽略了。

虽然他们只希望看到世界平安,不需要什么鲜花掌声,但秉持礼仪的民族,心细如发的媒体,不应该忘却他们。

想起了淮海战役。

人们提到这场战役,更多是自豪地说55万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80万国民党部队,但几乎没人提及那为前线部队提供支援的643万民工。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作为主帅,他很清楚,强大的后勤补给,是胜利的保证。

他们就是志愿者。

我们来通过图片回顾一下他们吧!

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图2 江西新余纪检干部陈兰芳,因疫情滞留武汉,主动加入“车都青年应急志愿服务队”。图为她为武汉开发区防疫指挥部统计物资

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图3 青年退役军人党员叶皓,从回武汉过年,遇到疫情。2月13日,叶皓、柳霖等10名志愿者前往大花山方舱医院b馆铺床铺,搬运床板、床垫等物资50余趟。

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图4 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代鹏,过年休假回东西湖区东山街五一大队探亲。疫情爆发后,代鹏每天提着小喇叭,挨家挨户宣传,提醒居民出门带好口罩,劝导居民不要外出,配合社区做好登记,甚至上门入户为发热人员测量体温等。

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图5 武汉市江汉区花楼水塔街江汉关社区志愿者张雪莹,也是湖北工业大学生,图为她(右一)和志愿者们一起把从超市买的蔬菜分装后送到居民家中。(武汉市江汉区纪委监委供 胡淑霞 摄)

疫情结束,请要对他们说声“谢谢”!

图6 滞留武汉后当起志愿者的广东老板黄春明。他本来广东清远老家经营农业公司,滞留武汉后,和业务经理一起加入“影子梦之队”。

还有无数这样的志愿者……

在这场连续几个月的战役中,他们自发地行动起来,帮前线战士送物资让他们轻装上阵,替后方群众送用品为他们排忧解难,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处理具体事务使他们能稍微喘口气。他们出力尽责,齐心协力,任劳任怨地守卫着所在的城市。一名志愿者表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只要需要我们,我们一直都在。

因为有了他们,战斗的力量得到增强;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信心得到增强;因为有了他们,绝望的心情得到缓和;因为有了他们,瞬间的忙乱变得有序……

他们不应该被忽视。

我们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