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今年的“寒冬”去的有點晚 ,春天來的有點慢。儘管雨水已過,可是 新型冠狀病毒仍未散去,久困家中的人們在春日遲遲中等待桃李芬芳。我隔著碧紗窗在聽那紫燕呢喃,燕子已經歸來,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父母身旁?嘗一嘗母親做的酸漿麵條?


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春吃漿面賽過神仙


春節前武漢開始封城,我們中原大地也開始嚴加管控,城市、鄉村、飯店、商鋪全部關門躲避疫情,剛開始想著十天半個月病毒就散去了,沒想到這一躲就躲了一個月。

遠在上海工作的侄女想家也沒法回來,打電話給我訴苦:姑姑,天天吃泡麵、陽春麵吃的口腔潰瘍、嘴巴起泡,好想吃奶奶做的酸漿麵條呀!酸漿面,河南人誰不愛?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三日無漿。春吃漿面塞過神仙,我和孩子也想吃,可母親被隔離在老家,我們雖然相距不遠,怎奈小區封門、老家封路,這數十里猶如擋著千山萬水,母親就是給我做我們也吃不到。

平常回不去可以到街上的飯館、餐廳去解解饞,鼓樓小吃街有一家漿麵條做的酸香適口,滋味綿長,吃一次酸香繞樑三日不絕。如今特殊時期飯店、餐館全部關門歇業,到哪裡去吃一碗朝思暮想的漿面?


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漿麵條離不開黃豆


我和孩子宅在家裡快一個月了,天天餃子、米飯,吃得心煩氣躁,胃口脹滿,看見什麼都沒有食慾。記得小時候,每當春困體乏,味蕾減退,母親就會做一鍋酸味悠長的漿面給我們開胃 ,我和弟弟、妹妹連吃二碗依然不夠,還想再吃,一碗漿面喝下頓覺腸胃通坦,神情舒暢。

在我們中原小城濟源,漿麵條被稱作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當你胃腹脹滿、氣滯食倦來一碗酸暢的漿面,配上那爽脆的芹菜、香嫩的黃豆,一碗喝下煩惱盡消,春光滿面。這漿面因和濟源人乾脆、果斷的性格一樣,深受家鄉人喜愛。


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黃豆芹菜配漿面


我們濟源人從小吃著漿面長大,可會做的人並不多。我和侄女一樣想吃一碗可口的漿面,可到哪裡去吃呢?要不試試怎麼做吧?趕緊給老家的母親打電話,讓她老人家指導我做。

母親教我:早年用豆漿發酵,現在只能用白麵發漿,沒有酵子發酵,就用酸漿料包代替。黃豆、花生清水泡開,新鮮的西芹摘取根、葉,紅、白蘿蔔切絲,手擀麵切成柳葉條。黃豆、花生煮熟後拌入青綠的西芹,接著開火準備煮麵。鐵鍋裡注入一鍋清水,放入切好的蘿蔔絲兒,黃豆、花生豆,花椒粉,水開後倒入酸漿,燒煮片刻下面,面熟後放入芹菜、青菜,加鹽嘗一嘗甜鹹後起鍋。火上置炒鍋加色拉油,待油熱後爆入花椒粒撈出,再加入蒜瓣、蔥末,等蔥蒜焦黃時倒入面裡攪拌均勻,就可以出鍋了。


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湯裡藏著一絲絲鮮


盛一碗漿面,拿筷子挑起幾根麵條咬一口筋中帶一絲絲甜;喝一口湯酸中藏一縷縷鮮;配上翠綠的芹菜、飽滿的黃豆、花生,爽脆、利口,滿口生香,連吃二碗還不夠。孩子撫著圓滾滾的肚子直喊:“太好吃了,還想吃……”再也不說沒胃口了。我做的漿麵湯有點稀,如果和母親比還是有差距的。第一次操作,我把做面的流程拍成視頻發給侄女,希望她能在異鄉做一碗家鄉的味道,撫慰想家的離愁。

河南人愛吃麵走到哪裡都惦念,上海的陽春麵味道偏淡,西安的哨子面味道偏鹹,最好吃的還是濟源的漿面。濟源人愛吃麵可以做出百樣滋味,甜的面片、鹹的面葉、焦的炒麵、酸的漿面……這漿面不但濟源人愛吃,多數中原人都愛吃,走在河南的街道,無論省會鄭州,還是花城洛陽,到處都有漿面的倩影,因為這漿面曾是光武帝劉秀御宴上的美味。


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劉秀御宴上的美味


傳說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走頭無路、飢寒睏乏,見到一個豆腐房就躲進去想找點吃的。可房裡沒有人,案上只有半碗黃豆、一捆野菜、幾把乾麵條,案旁還有半缸黃豆磨的漿水,但是已經放酸了。劉秀太餓了,他也顧不了許多,就舀了幾瓢酸漿,把現有的乾麵條和菜葉、幹豆統統都放到鍋裡煮。麵條煮熟了,他掀開鍋蓋聞到了泛著酸味的面香,於是就狼吞虎嚥的全部吃光了,吃完覺得滿口生津、渾身有勁,於是帶著兵馬一舉攻破長安,稱帝洛陽,在宴請功臣的國宴上主菜就是一碗酸漿麵條。


宅在家裡學做美食:一碗漿面勝過人間無數

芹菜是漿面的絕配


這漿面就在中原大地代代相傳,成為百姓的四季美味,春嘗解困,夏品消暑,秋去煩躁,冬暖腸胃。漿面不僅能消食開胃,還能提神解困,宅在家裡,不能看望父母;不能上街購物;不能探親訪友;不能嗨歌跳舞;不能聚會喝酒……宅家煩惱無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縱有煩惱千萬種,一碗酸漿勝過人間無數。

青青菁英:筆名白雲、青青菁英,濟源市作協會員,《今日頭條》撰稿人,愛生活、愛讀書、愛寫暖心的文字,希望在文字裡遇見更好的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