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努力通關“壓力測試”,激發商業活力

疫情是對城市運行的一次大考。對於有著1600多萬人口的成都而言,疫情更像是對生活保供的一次終極“壓力測試”。

“超市裡擺滿的貨架,是我最大的安全感”,一位市民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誠如斯言!疫情發生後,儘管人們有過恐慌,囤過物資,但無論是大超市還是小賣部,無論是大菜市還是小攤攤,生活必需品供應始終是充足的。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生活物資的充足保障,給了城市定力,給了成都人打贏抗疫持久戰的安全感。疫情帶來的是短暫壓力,釋放活力才是永恆命題。

千年蜀都自古繁華,商業活力歷久不衰。如今,現代服務業跟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氤氳著城市煙火。疫情之中,餐飲住宿、文化娛樂、旅遊民宿、交通出行等,都是“重災區“。疫情之後,成都商業恢復活力,離不開全社會對眾多服務行業的幫扶。

為幫助服務業度過難關,釋放商業活力,成都成立專班紮根基層,集中一個月時間幫助企業紓危解困。政策和服務送到企業身邊,防疫物資、招工困難、資金壓力等問題,企有所呼,政有所應,一一對應解決。疫情下的“兩個工作日快速響應”等應急機制,更有望成為常態化服務。凡此總總,構成激發商業活力的保障。

作為消費重鎮和商業城市,成都還有極大的消費潛力可挖掘。此次疫情,催生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雲生活”帶來新的應用場景,新型消費方式正在發生,無論是平臺型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以及社區商業,都有新的機遇。疫情之後,隨著城市出臺消費刺激政策,比如汽車等大宗商品惠民政策等,消費的蛋糕有望做大,延緩的消費浪潮終會到來。

雖有疫情影響,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堅定,這是成都服務業發展的最大基本面,挖掘和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服務業前景看好。

扛過了壓力,釋放出活力,挖掘好潛力,就能早日迎接成都服務業的春天。

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