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症狀有哪些?

吉人天相149484707


上午門診來了一位胸悶憋氣的患者,男性,49歲,一位幹警,高血壓10多年,偶爾會吃降壓藥,但忙了就忘了,後來幾乎不吃了,也沒啥不舒服。

最近一個月總是覺得不舒服,走路快一點就會胸悶憋氣,而且越來越嚴重,之前上3樓會喘,現在上2樓還得休息兩次,更嚴重的是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睡著了憋醒來好幾天。這才想起來來看病。


王醫生問完情況,再看了看警官的雙腿,也有點浮腫,告訴他目前症狀考慮心衰,建議他住院,可是警官說都沒做檢查就讓住院,太不負責任了!於是打電話找熟人,過了5分鐘,副院長打電話給我說警官是他朋友,問啥情況,能不能不住院,先檢查。

王醫生彙報完畢,副院長還是說先在門診查吧,查完再說,於是王醫生開了一張心電圖、胸片、心臟超聲、抽血BNP等等相關檢查。快到中午的時候,特診科打電話,說趕緊來看一個病人,喘的特別厲害,帶著搶救車。

我們科的醫生趕到,警官呼吸困難,全身大汗,不能平臥,醫生迅速判斷為急性左心衰,馬上搶救,搶救持續20分鐘,患者逐漸緩解,後送回我科心內科。本來如果按照當初安排,先辦理住院,住院後按部就班一邊治療一邊檢查,應該就不會發生這麼危險的急性左心衰。到病房後家屬找到我一方面表示不好意思,當初沒有聽我的安排,另一方面想再問問情況,到底什麼是心衰,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心衰並不是一個疾病名,心衰是一個綜合結果,是很多心臟病都可能發生這樣的結果,任何導致心臟擴大的結果,都可能發生心衰。比如長期高血壓不控制,就可能會導致心臟擴大;長期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臟擴大;心肌梗死跟容易發生心臟擴大;風溼性心臟病會導致心臟擴大;心肌病會導致心臟擴大;瓣膜心臟病會導致心臟擴大;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擴大。這些心臟病都可能會導致心臟擴大,心臟擴大後,就會導致心臟原有的功能衰退,所以叫心衰。

心衰分為急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就是發病急劇,會有生命危險,慢性心衰就是起病緩慢,相對緩慢,相對沒有那麼危重;心衰按照左右心,又分為左心衰和又心衰及全心衰。

左心衰最常見的症狀,發作性胸悶憋氣,尤其是活動後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是左心衰常見表現,如果在夜間不能平臥休息,或睡眠中憋醒,就像這位警官這樣,就屬於急性心衰的前兆。所以當然王醫生初步判斷這位警官屬於心衰,建議住院。


目前我們常用的心功能的判斷,有一個心功能分級,一般分為4級:

I級: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

II級(輕度心衰):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一般的活動可出現上述症狀,休息後很快緩解。

III級(中度心衰):休息時無症狀,輕於平時一般的活動即引起上述症狀,休息較長時間後方可緩解。

IV級(重度心衰):休息時亦有心衰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

心功能級別越高,病情越重。

目前還有一種6分鐘步行測試心功能:在平坦的地面劃出一段長達30米的直線距離,兩端各置一椅作為標誌。患者在期間往返運動,速度由自己決定,在旁的檢測人員每2分鐘報時一次,並記錄患者可能發生的不適(氣促、胸悶、胸痛)。如患者不能堅持可暫停試驗或中止試驗。6分鐘結束後計算其步行距離。

1級:小於300米;

2級:300-374.9米;

3級:375- 449.5米;

4級:大於450米。

3級4級比較正常。

右心衰,常見的症狀是下肢浮腫、腹脹、食慾不振等等不適。

心衰目前的治療,仍是藥物為主,但藥物的發展並沒有明顯的進展,仍停留在金三角:洛爾+螺內酯+普利;即使有了新藥諾新妥,但仍不能逆轉擴大的心臟;對於終末期心衰,即使能通過三腔起搏器治療或心臟移植,但這基本上是花費昂貴、心臟源少、效果一般等等原因沒有辦法普及,或者說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心衰一旦出現症狀,一旦查出心衰,大部分都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心衰唯有預防才是上策!大部分心衰都是高血壓不控制或急性心肌梗死發生面積大,或沒有及時就診導致的。所以預防心衰就是積極正規控制血壓,積極正規治療冠心病,發現胸痛及時就診。


心血管王醫生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只有及早診治,對症下藥,方可降低死亡率,那麼,提示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狀有哪些呢?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六點:



1.容易疲乏:起初見於勞累後,進一步發展則在日常的活動,如走一段路甚至吃一頓飯後,都出現疲倦及乏力感。

2.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早期可於走路、爬樓或輕體力活動後出現胸悶及氣短,隨著病情進展活動耐力越來越低,逐漸出現夜間睡眠不能平臥或憋醒,以至於很多患者不得不墊高枕頭等以半臥位姿勢睡覺,後期進入嚴重階段,則在休息狀態下出現喘息、氣急及嚴重的呼吸困難。

3.無緣無故的“發胖”:腿變粗了,腰變圓了,平日的衣物穿著變得緊了,而飯量及運動量等沒有改變,這種情況下出現的“珠圓玉潤”可能不是好事,需警惕可能是是心力衰竭的症狀之一浮腫的出現。

4.莫名的心慌:心跳過快或明顯的心臟搏動感,往往會同時伴有恐慌似的緊張感。這可能是心力衰竭早期代償階段的信號之一。

5.食慾不振:看著食物沒有食慾,還會伴有噁心及腹脹等不適,這可能是心力衰竭後胃腸道淤血所致。

6.咳嗽:一說到咳嗽大部分會想到是呼吸道的疾病,但還有一常見原因可能是心力衰竭,特別是對於夜間陣更易發作的、陣發性、刺激性乾咳需考慮是心臟的原因了。因而咳嗽也是心力衰竭的一大症狀。


以上情況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或明確診斷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基礎心臟病的患者朋友尤其要注意啦!(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趙楠楠)


哈特瑞姆心臟之聲


心衰,即為心力衰竭,其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其中多數患者的心衰從左心衰竭開始。當發生心衰時,常預示心臟病變已經較為嚴重,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

心衰臨床有什麼症狀?

幾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導致心衰的發生。根據心衰發生的緩急,可分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一般呈進行性加重,根據疾病等級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現。

一、心衰的症狀:心衰可有症狀,患者應注意觀察。

1、睡眠障礙:約50%的心衰患者會經歷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會因大腦供氧障礙,表現為容易驚醒、多夢等。

2、情緒低落:患者會因對健康的憂慮,對家人的擔心等,出現抑鬱情緒。

3、不停咳嗽、咳痰:肺部液體積聚所致,咳喘加重預示心衰加重。早期為白色漿液性泡沫狀痰,晚期為粉紅色泡沫痰。

4、呼吸困難:也是因為肺部液體積聚,由輕到重,可逐漸表現為勞力性、端坐、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嚴重致急性肺水腫。

5、手腳冰涼:體內血液多數流向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導致肢體發冷。

6、乏力:常見於體力差、氣短。因心臟功能降低,使血供減少所致。

7、水腫:表現為腳和腳踝的腫脹。因心、腎功能減退引起液體積聚所致。

二、心功能分級表現:心衰不同等級症狀可不同。

Ⅰ級,無症狀;Ⅱ級(輕度心衰),可有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症狀,一般活動可出現上述症狀,休息後緩解;Ⅲ級(中度心衰):活動明顯受限;Ⅳ級(重度心衰):休息時也有症狀,活動後加重。

三、急性心衰的表現:除了具有如上的早期表現外,其最嚴重的後果是可致急性肺水腫。其起病急劇,病情可迅速發展至危重狀態。表現為突發的嚴重呼吸困難、喘息不止、煩躁不安,瀕死感;頻繁咳嗽並咯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心率過快;兩肺滿布溼囉音和哮鳴音等。

嚴重者會表現為低血壓、皮膚溼冷、蒼白和發紺;尿量明顯減少;意識障礙,常有激動焦慮、恐懼和瀕死感;收縮壓低於70mmHg,可發展至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鹽酸索他洛爾


發生心衰時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1.胸悶、呼吸困難。這是心衰最主要,也是最嚴重的症狀。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時多見,輕則僅出現活動後胸悶,如快步行走,心功能再差點的,輕微活動時可出現呼吸費力,嚴重的休息時呼吸也非常困難,甚至端坐呼吸,夜間難以平臥,或者睡著後被憋醒。如果呼吸費力持續難以緩解,缺氧嚴重會出現紫紺、昏迷、抽搐(阿斯發作)、心跳驟停,乃至死亡。



2.水腫。可僅表現為雙下肢浮腫,通常是凹陷性水腫,一按一個坑的那種。嚴重的心力衰竭,尤其是存在或合併右心衰竭時,可能出現全身浮腫,包括皮下水腫、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等。



前陣子我收治了一個病人,呼吸費力倒不是很明顯,但腹腔大量積液,經過檢查,最後診斷是由心力衰竭所致,經利尿、腹腔穿刺引流後,腹水消失了,卻開始出現呼吸費力,這是由於右心衰緩解後左心衰的症狀出來了。

3.肝臟腫大。這也是由於心衰導致肝臟淤血導致的,右心衰多見,心衰解除後一般會恢復正常。



4.噁心、嘔吐。由於心力衰竭引起胃腸道淤血,胃腸道功能紊亂,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表現。



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器質性心臟病基礎,出現心衰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由醫生評估嚴重程度,是否需要住院治療。有些心衰患者耽擱了,可能會出現嚴重後果。

我是歡喜殿,一名急診科醫生,見過太多悲涼,唯願眾生歡喜。希望我的健康科普帶給你幫助。如果喜歡我,就點關注交個朋友吧。


歡喜殿


在張大夫第一次值夜班的時候,就遇到過心衰的患者,那時候還真是年輕,有一些慌亂,其實現在回過頭看,其實張大夫還可以做的更好。心衰這種情況其實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有朋友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一定是到醫院後,我們的臨床醫生和他提起過或者出院記錄中有過心衰的記載。下面張大夫就和大家說一說什麼是心衰。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心臟就好像是一個“泵”,這個泵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全身迴流的靜脈血,這些血液通過肺部的氣體交換後,然後再由我們的心臟,把血液泵出到全身各個器官。簡單來講,我們的心臟就是這樣工作的(簡單通俗易懂的同時,可能會有損知識本身的科學性,請大家理解)。而我們所說的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簡稱。心衰,往往是一些疾病引起的一種狀況,而非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那麼心衰是怎麼回事呢?簡單來講,就是我們的心臟功能衰竭了,這個“泵”不能正常工作了,那麼就會出現,我們該收集迴心髒的血收集不了了,這些血液去哪裡呢?就只能淤積在血管內了,如果是左心室的心力衰竭,血液就會淤積在肺循環內;如果是右心室的心力衰竭,血液就會淤積在體循環內。同時,由於心臟不能有效的將新鮮的血液泵入到全身的各個器官,各個器官也存在缺血缺氧的情況。

那麼心衰的主要表現是什麼呢?其實臨床表現多樣,如果是左心室心力衰竭,則可能出現咳嗦、氣短、咳粉紅色泡沫痰、胸水等等,而右心室心力衰竭,則可能出現體循環淤血的表現,如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肝區脹痛等。但是其實臨床上,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力衰竭經常同時出現,都需要立即治療。

最後,想和大家說的是,心力衰竭往往是一些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狀態,我們需要對原發病進行科學的治療,同時,對疾病的誘因進行有效的預防,當真正出現心衰的時候,我們需要立即啟動專業治療。


張之瀛大夫


您好,我是心血管王藥師,很高興為您解答“心衰臨床有什麼症狀?”這個問題。



臨床上心衰有什麼症狀呢?


心力衰竭即心臟功能下降、衰竭,可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左心衰表現為運動耐量下降,行走距離縮短,比如發病前可以上3-4層樓,心衰發作後只能上1-2層,甚至在休息時有左心衰的症狀。


左心衰會引起肺淤血,患者出現胸悶、氣短、氣促、咳嗽、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右心衰即右心功能不全,靜脈淤血產生雙下肢浮腫、肝臟腫大,甚至可以看到頸靜脈充盈。



心衰是完全可以治療的。引起心衰的原因包括瓣膜病、心臟冠脈疾病、心肌病,有的是原發性肥厚型心肌病,有的是擴張型心肌病。針對心臟不同原因導致的疾病,針對原因的治療是最基礎的治療,如果患者是一個先天性心臟病,做好手術,做好瓣膜修復或者室間隔的修補,都是最好的治療手段。



如果這個病人是冠狀動脈狹窄,是一個心肌梗死導致的心衰,針對抗心肌缺血的治療,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治療,就是他的心衰治療最好的選擇。


如果這個病人是遺傳性的家族性的心肌病,它的治療手段通過內科用藥治療也可以,但是往往治療效果不像前幾種疾病那麼效果明顯。最後的治療手段,包括心臟移植、心臟輔助泵機械治療,就是在心臟上安裝一個輔助泵,也可以改善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存期。


心衰的基礎治療和針對心衰加重的一些病因治療,是心衰的總治療方案,治療藥物是不同臨床時期,不同臨床階段藥物都要隨時調整。


此外,心衰患者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慢性心力衰竭治療過程中,需要醫患雙方密切配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方案調整,生活注意事項如下:



1、關注體重,體重突然增加為心衰加重的早期表現,及時告知醫生調整藥物;


2、限制鹽、水攝入,避免進食鹹菜、豆腐乳,每天飲水量不能超過2000ml。限酒、戒菸,酒精性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需嚴格戒酒;


3、適當運動,運動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以不會出現氣喘為原則;


4、瞭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識,體重突然增加、心率突然增快、減慢,血壓無法控制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衰是是所有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期,心臟功能在此時已經是非常差了,甚至隨時有可能停止搏動,而這樣的情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患者可能在幾分鐘之內死亡,所以出現以下這些症狀的時候,一定要提防心衰。

症狀一,胸痛

如果你突然覺得胸前區壓榨性的疼痛,經過休息後雖然可以緩解,但是在勞累之後,胸痛反覆出現,那麼注意了,這有可能是心衰的前兆,說明心臟已經負擔不起太多的工作量了。

症狀二,經常覺得頭暈

心衰之前,心臟的泵血量會急速降低,從而影響到了腦部的血液供應,而大腦對血液的敏感性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只要短短數分鐘,便能發生不可逆轉的破壞。血供不足就會導致頭暈、頭痛蒙的症狀出現。

症狀三,心悸

心悸其實是心臟跳動的節律不一致造成的,心衰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症狀,嚴重會導致心臟停搏。

想了解更多心血管知識,那就點關注吧~


39小心肝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由於心臟結構性或功能性疾病,心肌收縮力減弱或舒張功能障礙,導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徵。臨床表現主要是呼吸困難和無力而致體力活動受限和水腫。簡單講心臟就像人體的一個血液供應水泵,24小時不停的把血管內的血液泵到各個組織器官,而心衰就是心臟這個水泵無法正常工作,導致血液不能正常泵走和迴流。

很多疾病都可導致心衰,其中最常見的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擴張型心肌病等,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的晚期階段表現,多數是不可逆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衰發病率逐漸增高,目前70歲以上住院患者有20-30%是因心衰住院或合併心衰。

心力衰竭的表現

根據心衰的發生部位,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發作時有不同的特點。

.左心衰竭

1、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早期為勞力性呼吸困難,典型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最嚴重的是肺水腫。

2、 咳嗽、咳痰,典型表現為粉紅色泡沫痰。

3、 全身乏力、疲倦、心跳加快

4、 可有少尿及腎功能損害。

5、 可有胸腔積液。

右心衰竭

1、消化道症狀。常伴有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上腹部脹痛。

2、勞力性呼吸困難。

3、下肢水腫。

4、頸靜脈充盈或怒張。

5、肝大、腹水。

心衰早期的臨床表現並不典型,有的患者表現為心跳快,活動量不大就感覺心慌、氣短,活動後感覺特別累,休息很長時間後才會恢復;還有的表現為不想吃飯,或者進食稍微多一點就感到肚子脹、不消化。

心衰的確診除了典型症狀和體徵外,主要靠心臟彩超和BNP檢查。超聲心動圖能準確的瞭解心衰患者的心室擴大,左室射血分數降低等情況。BNP可鑑別胸悶是否是由心衰引起,BNP在正常範圍內代表心衰較穩定或目前無心衰狀態,BNP數值越高表明心衰越嚴重,且預後較差。

心衰的預防

關於心衰的預防,主要是積極處理導致心衰的原發病,控制心衰加重的誘因,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按時服用修復治療心衰藥物。特別是誘發心衰加重的誘因要積極避免,如感染、勞累、飲水/輸液過多過快等。

總結:急性心力衰竭時,在臨床症狀出現前早期診斷和治療肺淤血,能夠預防患者住院和心力衰竭進展。很多病例中,對於呼吸窘迫、利尿劑抵抗、急性冠脈綜合徵和/或心房顫動,或心源性休克的輔助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減少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謝謝大家的支持,如有疑問下方可留言。


醫實語錄


心衰也稱心力衰竭、心泵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臟收縮乏力、不能有效的將心室內的血液輸送至主動脈和或肺動脈內,從而造成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機體的血供減少,另一方面又會造成肺循環或體循環淤血。

上述描述可能比較費解,打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比方說現在有一個水庫,它的上、下游各有一條河流,上游的河流向水庫供水,下游的河流負責給水庫排瀉水源;如果現在由於某些原因,水庫的排水能力下降,會導致兩方面的一問題,一方面下游河流的水量會減少,另一方面上游河流的河水淤堵,嚴重時會導致洪水氾濫。

再說人的心臟有兩組心室,右心室的上游是體靜脈,左心室的上游是肺靜脈,因此右心衰時會出現體靜脈淤血,而左心衰時則會出現肺靜脈淤血;右心衰時肺動脈供血不足,左心衰時體動脈供血不足。

右心衰症狀相對隱匿,主要表現為體靜脈淤血,如頸靜脈怒張、肝脾腫大、胃腸道淤血、胸腹腔積液、雙下肢水腫等症狀和體徵。

左心衰症狀相對明顯,剛開始出現勞累性呼吸困難,剛開始重體力活動耐力下降,後逐漸發展至輕體力活動時耐力下降,並逐漸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甚至出現咯粉紅色泡沫狀痰危及生命。

當然了,臨床上許多患者住住表現為全心衰,即同時有左心衰和右心衰,兩者的症狀和體徵均有。


高波濤


心衰是心臟結構或功能病變導致心功能不全的疾病。該病重在早發現、早干預,否則病情可能會進行性加重,終末階段生活質量往往大幅下降,嚴重危害居民健康。那麼,如何早期識別心衰呢?心衰都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心臟的主要功能是將血液輸送至外周,為重要器官組織供血、供氧,心功能下降時,外周組織供血減少,就會發生缺血、缺氧相關的症狀,如肌肉組織供血不足時,運動時會出現疲倦、乏力,導致運動耐量下降;腦供血不足時,會出現頭暈、暈厥等症狀;腎臟供血不足時,會出現少尿、腎功能損害。心臟空間有限,能容納的血液較少,如果不能將血液輸送至外周組織,就會淤積在其它地方,並引起相關症狀,如左心衰竭時,血液會淤積在肺部,導致肺淤血,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症狀,急性發作時會咳粉紅色泡沫痰;右心衰竭時,血液迴流障礙,會淤積在肝臟、消化道等部位,使消化功能降低,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下肢水腫。

引起心衰的病因較多,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感冒所致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均可致心力衰竭。心衰早期若未加干預,病情可能進行性加重,中後期即使給予了合理的治療,損傷也不能逆轉,只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的進展。因此,心衰需要早期干預,尤其是有上述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控制好相關疾病,減少對心臟的損害;中老年人出現與心衰相關的症狀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明確診斷,合理治療,延緩心衰的進展;同時,應控制好心衰的誘因,如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見的誘因,心衰患者應避免受涼,經濟允許時可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幾率,注意低鹽飲食,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勞累,控制好房顫等心律失常,可進一步減少心衰發作。

綜上,左心衰竭時,可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疲倦、少尿、頭暈、暈厥等症狀;右心衰竭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脹、下肢水腫等症狀。心衰重在早期預防,出現心衰相關症狀時應及時就診,規律治療,並控制好心衰的誘因。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