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陸妍如


我有兩個孩子,作為一個父親,仔細想想我為什麼讓孩子學畫畫呢。。。。

我沒指望她們將來能成為藝術家,也沒指望她們學了畫畫就能開發大腦鍛鍊手指提高智力,

我就是想讓她們接觸藝術,希望她們能通過藝術學會觀察,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能夠熱愛自己的生活,熱愛家人,熱愛學習,熱愛朋友,多接觸些藝術,長大後能夠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自己穿衣打扮不土土的,自己的家能夠裝飾的高雅些。。。我覺得這是孩子美育教育和學習美術的好處吧,

當然也要選擇正確的,製作精良的學習美術的內容,否則適得其反。。。


升升美學


美術對於孩子來說,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影響,孩子在每個時期呈現的繪畫方式和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1.塗鴉期:看似無意識的手臂反覆動作,其實是一種肌肉運動,促進靈活運作;之後的小肌肉訓練影響手指力道,如抓、握、按筆等生活能力。


2.敏感期:會集中在一段時間,每天特別喜歡繪畫,哪怕看似無形,卻是孩子內心的反饋呈現。還會出現邊畫邊說,為自己所畫的形象命名,培養語言能力。


這一時期的孩子顯得特別任性,一旦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撕掉重畫、甚至哭鬧。這是因為內心已經有了一定的秩序感,並期待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如果有打破他本身的設想,他就會無所適從。


因此這段時間很關鍵,通過美術反饋最直接。



繪畫無形中培養了孩子以下幾種能力:


1. 想象力 :透過繪畫培育玩心,鍛鍊思考力,運用想象力表達心目中的假想世界。


2. 觀察力 :孩子會用心眼去觀察事物,表達他們所見到的感性。教孩子畫山不如讓他去看山,孩子所見的比我們想象的還多。


3. 創造力 :孩子的創造力最容易受環境影響,孩子要有獨特的表現,我們就必須接納他與眾不同的想法,培養他獨立思考的態度,這樣他比較會有不同的創意表現,較具獨創性。


其實我們常常遇到這種小朋友,孩子們總是對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而被 吸引。 好玩的是他們經常來詢問: “那是什麼東西做的?” 甚至拿起未收拾的畫筆,自得其樂的塗塗畫畫起來。


這個時候建議鼓勵孩子並用正確的方式引導。


郝跳舞


美術是一種表達。

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怎麼會說話,更不會寫文字。

如果它內心有個情節,有個故事怎麼表達?

讓孩子可以拿起筆來隨意塗抹、繪製,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表達方式,家長不要去評價好壞,鼓勵孩子畫畫,鼓勵孩子表達自己,而非一味模仿他人之作。

聰明的你一定明白,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更加自在精彩。


一件事情,不管是美術還是其他,它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在不同目的,不同三觀的人那裡,就有了千差萬別,關鍵在人的想法。


美術可以給一個孩子開啟一扇美的世界之門,也可以相反……所以我常想,一切和孩子有關的話題,最終都會有歸結到一個基礎問題:愛!

你的愛帶有附加條件了嗎?如果孩子的畫畫技巧,或者其它方面,發展的或者說呈現出的不如你的心理預期,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慢慢來,只要孩子開心並堅持畫畫,將來一定會大大受益!


公主去哪兒


首先,美術和畫畫是兩回事。美術是藝術門類之一,泛指佔用一定平面或空間創造的可視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即,畫畫是美術的門類之一。

其次,小朋友“畫畫”和“學畫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孩子只要手能夠握筆後,就隨時隨地都在畫畫,這是孩子的能力之一。不受任何限制,按照自我想象隨意揮灑,充滿童趣色彩。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孩子這個階段的創作成為塗鴉。而孩子,通常也無法創作出兩幅安全一樣的塗鴉作品,這也是他們最顯著的特徵。

“學畫畫”的階段,通常是跟著“老師”模仿學習“別人的”的或者藝術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技法,比如素描、油畫、國畫,工筆、花鳥、青綠山水等。

其次,小朋友的塗鴉雖然是幼稚的,但其中充滿了童年特有的想象,也是一種思維的畢竟階段,就像我們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到處創作”

最後,美術帶給孩子的是創造和發現美,以及開拓更多更新的思維方式。


成長觀察


開闊眼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美術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大腦的思維能力,在塗塗畫畫都得過程中表達孩子的內心世界。小孩子不懂得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所想到所感受到的,所以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線條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內心,可以說是幫助孩子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覺得學習美術是為了讓孩子有一技之長或者是讓孩子適應社會的發展,但是美術也好,音樂舞蹈其實都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或者是說讓孩子隨著自己的興趣去發展,這樣的孩子才能有所收穫才能有一個有趣的童年。


孩子天性就是喜歡探索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美術絕不是我們想象的就是給你一個物體讓孩子照著畫出來,在繪畫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去探索和發現,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每一次的畫畫過程中有所收穫。


畫畫還是一個認知世界的過程,假設要畫一幅國外的景點,這就需要孩子去了解這個景點的歷史,還要了解景點所在的地方,老師也會穿插一些關於這個景點的一些故事環境之類的,這樣的話能夠幫助孩子積累知識,久而久之孩子的資料庫建立起來了,這就是所謂的開闊眼界。


如果大人們把學習美術單純的理解為一個技能,一個考級這麼簡單,那學習美術就沒有意義,就只是單純的為了學習而學習。

真正的美術是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這樣才是真的有意義。


天然美術


繪畫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

很多育兒的書籍中對於孩子愛畫畫都有類似的解讀:

孩子繪畫品質與生俱來,每位兒童都是藝術家,他們用繪畫的方式展現著與眾不同的生命感覺。

特別是當孩子順應著自己敏感期的發展,漸漸有了自我意識,就會通過畫畫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表達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看法。

所以說,畫畫,或者塗鴉是孩子發洩自己內心情緒的過程,是最難得的童心流露,是最原始的創造活動。

什麼是孩子的繪畫敏感期?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這樣解釋:

孩子繪畫的敏感期大約出現在4-5歲之間,一般來說孩子2歲開始畫線狀團,3歲左右開始有了運筆意識,可以畫不規則的形狀。

4-5歲的時候,孩子能從宏觀的角度來觀察事物。能畫出一個事物的基本輪廓,畫人能畫出頭部、四肢和軀幹,但沒有多少細節內容。

接著,他們們開始把握細節,對微妙的神態也有了感覺,他們的畫也變得生動奇妙。

孩子天生會畫畫,那為什麼還要去跟老師學?

看了上面的兩個問題,爸爸媽媽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

既然孩子畫畫是天生就會的,那就給他們紙和筆,讓他們隨便畫就好了,幹嘛還要花錢去學呢?

根據我的經驗給出的的回答是,“畫畫固然是孩子的天性,但也需要引導。

曾經我也是個熱愛畫畫的孩子,我爸媽也完全沒管過我。

所以我最愛的就是畫各種各樣的公主,然後塗上漂亮的顏色再剪下來貼到牆上。

但就是因為太隨性了,所以畫了幾十年,直到現在也還是小學生的水平,畫技根本沒有任何提高。(本來想PO一張自己畫的公主,但實在拿不出手。尷尬臉!)

因為之前瞭解過繪畫的敏感期,所以當小福氣開始亂塗亂畫的時候,我幾乎沒太擔心,知道這個時期就是讓他隨便畫。

通常我就是給他一張白紙一盒畫筆,讓他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他在這個時期回報給我的,就是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從畫裡可以最直接地看出他最近在想什麼。

(早期代表作《摩天輪轉轉》)

(狂野派代表作《海邊》)

(《小星星和月亮媽媽》開始有顏色了)

上幼兒園後,幼兒園的放學時間是四點,但這個時候家裡沒有人,所以就給他報了幼兒園的課後興趣班,把接他的時間延長到五點半,方便我們正好下班可以接。

幼兒園的興趣班裡也教畫畫,但幼兒園的老師是用水筆先點好一幅圖案的結構,然後讓孩子用筆把點連起來,再上色。

(在幼兒園畫的《小粉豬》)

我理解老師,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畫的不像,而過早地感受到挫敗。

加之班上小朋友那麼多,就算想要一對一地好好教,也忙不過來。

但這樣做的壞處也十分明顯,就是會抑制小朋友的想象力。

所以上了一學期這樣的興趣班後,果斷停止。

培養孩子畫畫的興趣比技巧更重要

麥兜媽正職是語文老師,週末兼職教小朋友們畫畫,我最欣賞的是她教畫畫的理念,非常適合孩子。

(麥兜媽在教小朋友畫畫)

比如,她教孩子畫西瓜,會買個西瓜讓孩子們先觀察,外面觀察好了切開再觀察。

觀察好了,再讓孩子們按自己觀察到的畫。畫完之後,大家還可以美美地吃西瓜。

再比如,明明是教畫畫,她會在畫之前先給孩子們講一個后羿射日的故事,然後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后羿要射的十個太陽分別是什麼樣子。

(小福氣畫的十個不一樣的太陽)

對於麥兜媽這份“讓孩子對畫畫一直保持興趣”的心意,我和那些跟麥兜媽學畫孩子的家長們都特別感動。

後來,我自己在讀《學前教育》的時候,上到畫畫課,麥兜媽的理念跟我們的老師不謀而合。

大人有的是畫畫的方法和技巧,而孩子有的是畫畫的想象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想象力比技巧更重要,但如果這兩個火花能碰撞在一起,那畫面一定美得你難以想象。

(跟麥兜媽學畫了之後,線條感比原來要好了)

(跟麥兜學畫時間較長的小朋友作品)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育兒方面的內容,請關注我,我是陳妍媽媽,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兒童心理,與您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陳妍媽媽


美術給孩子帶來的當然最大的就是動手,主動動手去塗去畫,去寫。


我孩子只有不到三歲,家裡一塊黑板貼,水彩筆,還有彩鉛,還有油畫棒這些東西我都是準備好,放在他自己能拿到的地方。


首先來說黑板貼:真是時不時的拿起粉筆畫畫畫,當然他是亂畫,一些線條,一個圓,幾個亂點,但是特別好,他每次想看到什麼時就會拉我的手讓我來畫,雖然我畫的特別狗屎,但是我也會拿起粉筆在那裡畫畫畫,畫個四不像的動物,他也會看著國叫上動物的名字,我想美術帶給孩子的是認畫來說話吧。


彩鉛筆呢是那種桶狀24色,我最近有報個簡筆畫的班,我準備要學習畫畫,其實就是想對色彩想有更好的感悟,然後,我就告訴孩子彩鉛筆是媽媽的,而你的是水彩筆,每次我都 在他無聊時隨口說一句,兒子現在是畫畫時間了,然後他會從書架上拿下我的彩鉛筆,他的水彩筆,他畫他的點點,我畫我的簡筆畫,我想美術就是我們娘二個能一起寫寫畫畫。


對於這些美術類的東西我沒有刻意的培養,我只是想給他說這些彩色的筆能畫出五顏六色的東西,你來感受你畫的東西,畫不好沒事,畫哪裡也沒事,媽媽和你一起,陪你上大。


整理師嶽豔霞


說起幼兒美術的學習,比起成人美術的學習,更加註重孩子自身的想象力,更加註重孩子的自我動手能力,因此,孩子所要學習的東西會很雜,不僅僅是塗塗畫畫,還會有手工之類的學習。有人認為,兒童美術教學中基本功和創作應該分離,解決了基本功才能進行創作。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兒童10歲以前主要依靠直覺學習,而當前藝術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短平快、速見成效吸引家長。

好的教學成果展示當然好的,但是對於幼兒教育,要更加註重德智的開發,而不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抑制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傳造力。要加強孩子的自信心,強調過程與結果並重,過程是探索,而好的結果是為了增長他們的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是創造者,在他們的世界中,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和形狀。每個孩子都是有繪畫的潛能,他們往往會抓住印象最深、最感動他的東西作畫,依照自己的想象和情緒加入故事元素,這時候孩子的創造力和情緒就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幼兒美育教學中,在繪畫的方面,要抓住孩子的情緒,激發他的興趣,調動孩子們的創造力才能夠給孩子們最好的美育教育體驗。


楊帥教畫畫


美術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可以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空間裡,隨心所欲,這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喜歡美術的孩子,精神世界會充盈著美感,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專注地幹一件事情,可以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對色彩的美感,也在無形中強化著他們的審美能力。另外,有些孩子會喜歡畫素描,也可以提升他們的空間幾何構架能力,拓展形象和立體思維空間。

總之,學習美術還是好處多多。只要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有種熱愛和投入,家長就應該鼓勵他們發現自我、感知世界、留駐美好。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當孩子到一歲多兩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到處寫寫畫畫,這是孩子的一個敏感期。等孩子稍微大一點,他的畫就會由抽象慢慢地變為具體。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把孩子送到美術培訓班,通過專業的老師指導,孩子一定進步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