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人生》是作家路遙先生第一部成名作,而且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不僅在當時轟動全中國,也改變了更多有志青年的一生,在路遙的一生當中,這篇小說也是對自己一生頗有影響的,在不久後被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由於路遙先生在這個年代一直奔波於城市與鄉村之間,所以他更能體會高加林的感受,這部小說是以改革前期的陝北高原為背景,這也是由於路遙先生長居陝北黃土高原,能夠更好地理解百姓生活,文中許多事例都是與路遙先生相一致的。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人生漫漫,拼搏才是硬道理

高加林這一人物形象,雖然心高氣傲,性格倔強,但是也不乏他為了努力改變農民生活現狀而表現的拼搏精神,高加林的拼搏精神也為他在農村和城市之間人物形象的刻畫進行很好的詮釋。

在大隊書記高明樓,將自己的兒子三星代替高加林的民辦教師的職位和張克南父母為了報復高加林而向紀檢委反應,使得高加林不得不離開黃亞萍,而重回農村,可以看到在改革開放的前期,當時在農村的一些改革的知識還沒有普及,農民的生活也不夠完善。

在文中劉巧珍的愛是卑微的,其實兩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並不合適,劉巧珍好像高加林的附屬品,沒有自己的人格,也沒有自己的主見,完全是為了高加林而活,而在高家林眼中,他的懦弱和妥協性對劉巧珍也是一種無形的傷害,這也是葬送他們愛情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城市中的姑娘黃亞萍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她獨立,自信,能在高加林迷茫的時候給她指引方向,但她又是非常虛偽的,在高加林的身份發生變化時,黃亞萍對他的態度也在不斷的變化,在高加林重回土地時,黃亞萍便表現出她的不可靠,二人的情感糾紛也就此結束。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高加林人生的起落和他複雜的人物性格分不開,他一方面嚮往城市的美好,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美好的城市中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膽小懦弱的,她不僅傷害了愛他的劉巧珍,而且無法與壓迫他的三星作鬥爭。

高加林在重返土地之後,他又表現出對劉巧珍濃濃的愛意,但當時的劉巧珍已經嫁人,劉巧珍是不幸的,她是改革開放時代的一個犧牲品,她以自己的婚姻作為代價,而放棄了自己追尋的真愛,這也是由於高加林他不能夠正視自己的心靈,他認為自己是知識分子,心中對劉巧珍是很不情願的,但是他再重回土地之後,心中發生了一絲變化,認為自己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所以他的心高氣傲的感覺就在當時發生了一絲變化。

不得不說,重回土地之後的高加林,當他踏上回家的旅途時,心中有一絲的難過,但是回到家鄉,面對更多的人對他表現出的關心和安慰之後,心中也不免有一些感動。

高加林的喜新厭舊,也在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對待劉巧珍的愛,沒有拒絕,也沒有堅持,深知兩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結局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但是高加林卻辜負了劉巧珍這個女孩的一生,在書的最後高加林放聲大哭,這哭聲中不僅有對自己人生的感嘆也有對劉巧珍的感激,沒有任何的感情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當他放棄劉巧珍的那一刻起,他們自己之間的感情也就結束了。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披荊斬棘,堅持才能出真知

路遙在他的小說《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路遙的這句話不僅奠定了《人生》這一中篇小說的基礎,而且這句話非常貼近實際,與當時社會的一些背景相符合,這也是為什麼路遙要寫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原因。

路遙先生生於改革開放前期,所以他深知更多貧苦大眾心中的理想,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多的人心中都是憤憤不平的,雖然對自己的未來感覺到非常迷茫,但是不乏有許多的知識分子,為了改變自己農村生活的命運而進行艱苦奮鬥的一個理想。

從人生這一本書中可以看出,路遙先生的人生和高加林的人生是非常相似的,最主要的是路遙先生他能夠衝破當時封建的思想,而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個很好的規劃,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披荊斬棘,堅持努力學習,才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知識水平,讓自己的生活從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瞭解路遙先生的人都知道路遙家境貧寒,在自己小時候便揹負上了家庭的重擔。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如果真正的評價路遙先生的話,他能夠將自己的夢想與當時的社會融為一體,他選擇寫作這一條路,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從小的路遙先生便有學習的動力,他知道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路遙先生從小就對寫作非常感興趣,他生活的時代環境也決定了他的寫作風格,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讓更多的年輕人都感同身受,他也被稱為“土著作家 ”。

路遙先生的書籍大多是以農村和城市為主線生活的貧窮使得路遙先生更加熱愛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而正是由於自己腳下的這片黃土高原,才給人們路遙靈感,讓更多的人為之受益,路遙先生雖然生活貧困,但是這樣的貧困才給了他自己真正的動力,只有突破農村社會的牢籠,才能夠嚮往更大的世界,路遙先生渴求支持,渴求命運的願望也在這本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更多的人也在這本書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鼓舞人生,書籍才是真動力

馬雲在十八歲時在車站看到這本《人生》,當時的馬雲人生很迷茫,是這本書給了他動力,給了他人生的方向。

每一本書籍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方向,路遙先生在創作《人生》之後,又創作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兩本書為路遙先生的,人生奠定了很大的基礎,這兩本書也是路遙先生成名之作,他們為更多的青年者提供了很大的精神支柱,更多的人因為這兩本書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人生》這本書,它好像有一種魔力,能夠讓更多的人為之著迷,看過這本書的人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很好的定位,讓更多地人都為之驚歎,路遙先生在書中提到的緊要的幾步就是年輕,也可以讓更多的人都有一個心靈的體會,在年輕的時代可以和書中的人物進行一個很好的共鳴。

喜歡這本書的主體大多都是和這部書主人公命運相似的一些人,這些人可能會因為這本書而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個合理的規劃,而且這本書的創作主體都是躋身貧困世界的青年,這本書的共鳴也發展的愈演愈強。

路遙先生的每一本書籍都是非常鼓舞人生的,在當時的那個社會,很多的年輕人,他們可以更好地將自己帶入到故事中的角色,而且這本書中的高加林雖然對自己的愛情沒有把握的很成熟,但是他的拼搏精神和他自己對於自己夢想的堅持,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進行一個很好的學習。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吃苦耐勞,人生才能放光彩

路遙先生的《人生》,這本書裡高加林的一些堅持的行為,也讓更多的人為之感動,因為他的堅持才能夠讓自己得到一個好的生活,雖然他辜負了劉巧珍的一片心意,而且在書的最後更多的人都為之嘆息,但是不免有很多的人都羨慕高加林這樣的一種拼搏方式。

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在每一個人的人生中,你會發現當你自己選擇了一條道路之後,若干年之後,你會後悔自己當初選擇的這樣的一種道路,但是說實話,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後悔藥,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選擇錯誤的話,就不會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人生。

《人生》——貧困的人生,突破艱辛,創造精彩

高加林不甘於在農村當一輩子黃土地裡刨食吃的農民,他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們那個年代,女性地位還是非常低下的,在自己進城之後他意識到黃亞萍可能更適合在自己的人生中為自己添加光彩,他毅然選擇放棄了自己在農村的女朋友劉巧珍。

在人生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一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你自己對於每個人的選擇有失誤的話,那麼對於自己人生今後的道路也會留下遺憾,高加林他關心國際大事,對更多的人事物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來進行,這也是由於他自己為了突破牢籠,衝向更廣闊的天地而進行的一個努力,但是都市的文明和鄉村的落後這樣的一個落差,使得了更多像高加林這樣的知識青年,不能夠更好的突破自己,這也使得了高佳林這一個人物性格非常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