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夢豌豆情


少年夢豌豆情


題記: 誰都知道蛋糕好吃,卻硬說窩窩頭養人?

某年某月某段時光,豌豆麵饅頭成為了我家餐桌上的主食,攙了白麵蒸出的饅頭,顏色發灰,指頭按上去硬硬的,沒有全白麵饅頭的鬆軟和甜香,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砸出去可以打死一隻狗,吃起來味道也算可以,特別充飢,可能是難消化的緣故。

有吃的就算不錯了,哪裡敢奢望擁有雪白的饅頭和金黃噴香的油條。家裡姊妹仨人,嗷嗷待哺,稚嫩的肩膀根本無力替父母幹活分憂。一年下來,從春到秋,父母因為掙得工分較少,生產隊分到我家的糧食也相當的可憐:一小堆夾雜的麥子和數量不多的秋糧。不到年底,家裡的糧食已經吃光,便開始向富裕的親戚家借糧。過年後青黃不接的日子,是家裡最困難的的時期,無論怎樣省吃儉用,家裡還是一貧如洗。榆樹錢兒,槐樹花,還有能吃的嫩芽,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在少年的眼裡,每天的陽光都是新鮮的,每天的世界都是新奇的。遠處公路上奔馳的汽車聲,夜晚城市上空散發的光芒,門後牆上廣播傳出的唱歌聲,都讓我這個不嫌家貧的少年感到興奮,生活依舊那麼陽光快樂!

麥子成熟的季節也是豌豆成熟的時候。由於豌豆是生產隊專門為牛準備的飼料,種的面積大,看管起來難度大,因此便成了孩子們偷食的對象。夏季天氣炎熱,麥田地裡一片金黃,地面幹得直冒煙,中午是太陽最毒辣的時候。孩子們三五成群,商量好了一齊行動。順著地壠溝悄悄靠近豌豆地,一邊東張西望保持警惕,一邊瘋狂地摘取個大飽滿的豌豆角。紫白色的豌豆花散發著特殊的香味,小蜜蜂勤勞地飛來飛去。豌豆蔓東倒西歪,從下向上掛了一層一層的豌豆角。下邊的老,上邊的嫩。孩子們專撿中間的摘,籽可以生吃,莢除了硬皮也可以生吃。空氣似平都凝固了,天空的白雲也似乎不流動了,孩子們臉上掛滿了汗珠,即高興又害怕,兩隻口袋一會兒裝得鼓鼓囊囊的。確實沒地方裝了,孩子們才悄悄撤退。其實那個時候本村的看護人員還是很照顧本村孩子的,就是發現了偷豌豆角的孩子們,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孩子的父母們私下都是好鄰居。我記得有一次鄰村的幾個大孩子來偷豌豆角,被我們村看護的民兵逮著了,關了三四天,經找人說情,才給放了出來。

豌豆角煮一煮,味道鮮美,暫時過了一頓嘴癮。

四十年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了雞鴨魚肉不再誘人的程度,豌豆角早已離開了人們的視野,只是偶爾拿來點綴一下富足的生活。

我懷念豌豆角相伴的少年生活,更懷念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吃苦耐勞的人們,他們樸素善良,用生命滋養了下一代,創造了我們幸福甜蜜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