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有什麼好的方法讓他心服口服?

l機械幫手13934654728


人的一生有三個叛逆期,2到3歲寶寶叛逆期,6到8歲兒童叛逆期,12到18歲青春叛逆期。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青春叛逆期,今天我們主要來說一下青春期叛逆。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想死的心都有,可孩子是親生的,我們還是要想方設法幫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首先,家長得正確認識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它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一個成長階段,只不過有的孩子能平穩的度過,有的孩子卻表現的很明顯。有一個叛逆很嚴重的孩子,就需要家長鍛鍊一顆強大的心,調整好心態,相信過了這段時間,孩子依然是那個讓我們幸福過的孩子。

第二,家長要放手。孩子進入叛逆期,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說明他的生理成熟了,思維水平提高了,孩子長大了。這時候家長也要成長,放手就是家長的成長。孩子能自己做主的事,家長不要干涉。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體會長大的感覺。

第三,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不願意和家長交流,家長說一句孩子頂一句。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沒有找到他感興趣的話題。幾個女同志談論衣服,幾個男同志談論球賽,那都是眉飛色舞,有說不完的話。我們試著和孩子一起打一場遊戲,共同看他喜歡的電影,對他看上的衣服表示贊同等等,慢慢地孩子就願意和你交流了。在阻止他做某件事時,語氣委婉些,態度真誠些,多講道理,不要蠻橫。

第四,和孩子一起走出去。青春期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打遊戲,為了避免孩子長時間沉浸在遊戲裡,節假日我們帶孩子出去轉轉,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或組織一些郊遊,既能鍛鍊身體又能增進感情。



向日葵li


我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你的這個提問吧。我的小孩現在是讀大二了,他曾經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同外公外婆在農村生活,我們每年過年才回家,聚多離少。

可是看了小孩13歲那年,小孩開始反常了,不聽外公外婆的話了,昨天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他外婆就立馬他電話給我講述這個事情。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也不要著急。我接完電話後,想了想,小孩進入了青春期,生理,心理都發生了變化,開始叛逆了。那該怎麼辦?後來我同我老公果斷離職,立刻回老家。現在守留兒童很多的,父母不在身邊,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旅遊等,對小孩多加關心關愛。在平時生活中多互動,多溝通。

作為家長還要同老師一起配合,正確引導小孩,讓小孩渡過"叛逆″期,讓小孩健康成長!





四川眼鏡姐


1.我兒子6歲上學,12初一,今年15歲剛上高一;

2.只要他做的不是很離譜,我一般不會過多幹預他,每次只提示做那一步的重要性;

3.我總是提醒自己,自己什麼德行,再怎麼要求孩子也沒什麼用,因為他不是隔壁那啥的(這比喻過分了哈!)。

每當他和我產生異議的時候,我會說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這樣很好,只要不產生大的影響你自己去試一下,但是要以學業為主。

寶貝女兒今年高三正在集訓,我們兩公婆對她一直比較慣養,基本上要什麼立馬就給。因為離家近每晚接她,晚上玩遊戲不睡覺,只好盯著跟到凌晨兩三點,白天還要上班,真心累身體更累!昨晚把橘子送到嘴邊,結果這貨冒一個字“滾”!霎時間覺得我好失敗,無法言喻,昨晚到今晨都睡不好,打開就推送這個提問,實在抱歉我的回答幫不了大家😭😭😭



恩感


我沒有覺得“熬”!

叛逆期也是孩子的成長期,我很欣喜的看著她成長,從小不點長成比我還要高的大姑娘,特別有成就感,不論她是不是優秀!我很高興的聽她回家就嘰嘰喳喳的跟我學她跟同學朋友之間的事情,偶爾插嘴跟她討論幾句。甚至我在聽她說同學談戀愛時,跟她互相探討初中化妝談戀愛的方式和影響等等。

很多人都說“熬”吧,“熬”過這段時間就好了!那是因為孩子成長了,懂的東西多了,但是心態還不成熟,對外界很多的誘惑抵制力差。而家長往往把那些東西當成洪水猛獸來嚴防死守,像玩手機,玩遊戲,早戀等。家長的態度反而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好奇心,更要偷偷去試一試。被發現之後,就是呵斥,打罵,孩子的逆反心更重,甚至動手反抗,父母更上火,還有委屈。

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而孩子覺的我長大了,我學的知識甚至比你們還多。為什麼不能心平氣和的聊一聊呢?為什麼不能互相協商一個解決的方法呢?


晴媽聊保障



迷糊小朱姐


我也是男孩的媽媽,兩個男孩,對孩子叛逆這個問題我感覺是父母的原因大些,因為父母從小讓孩子養成的品質性格不同,孩子的做事風格就不同,還有就是家庭教育,從小孩子要有怕的人,父母要能管了自己的孩子,現在有很多孩子輟學的,只聽家長在那牢騷抱怨孩子,大了管不了,那請問父母孩子小的時候你管了嗎?從小能教育管教孩子的時候不管,等孩子大了,養成了自己的性格父母在想管就晚了。



但每個孩子都有個叛逆期,只是情況不同而已,如果孩子叛逆,家長可以這麼做

從此刻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孩子一起和平處理好任何事。

因為自己的脾氣和嘮叨讓孩子更反感,而且只代表自己的無能和對孩子的傷害。

要多鼓勵孩子,讚美孩子。

不管孩子考試成績進步或退步都要看到孩子進步的一點進行誇耀,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因為只有鼓勵和讚美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你自己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

多聆聽孩子的心聲,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因為強制打壓只會讓孩子更叛逆和反抗,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孩子的行為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不是被教導而成。

所以,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再去面對孩子,要通過孩子的問題,找出自己的問題,然後修正自己,多給孩子關愛和問候,而不是挑剔和嘮叨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怕被嘮叨,就不要再這樣對孩子了,要讓孩子長成他要長成的樣子,而不是你期待的樣子。要知道孩子並不屬於你,他只是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孩子有自己的夢想和使命。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指引孩子就好,做孩子慈愛的爸媽。


威巖媽咪家


我們都知道有叛逆期,卻沒有為叛逆期做過什麼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真正用心去了解過 ‘叛逆’是什麼意思?孩子的叛逆期意味著什麼。

而我們最常見到的,是父母拿孩子的叛逆期當洪水猛獸一樣的防著、怕著、無奈著。

最近接到更多的來訪諮詢、以及朋友訴苦,有初二初三的孩子、也有高一高二的孩子,而父母的態度大抵是煩惱和焦慮的。

他們打通電話的第一句話大多是:

“完了完了,我們家孩子突然叛逆了。”

“我兒子叛逆了,以前特殊乖的孩子,現在居然說要和他爸幹架。”

“我現在啊,每天就是哄著他、順著他,就這樣,每天還要吵一架,真是重話都不敢說啊……”

這些都是身邊的朋友、還有接待的諮詢者的真實情況。

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的成長繞不過這個叛逆期,可除了來之前戰戰兢兢等待、來的時候無盡的煩惱焦慮、然後每天都在想,這個該死的叛逆期到底什麼時候能結束外。

我們為了這個叛逆期做過些什麼呢?

叛逆是好是壞?如果在孩子的叛逆期而他並不叛逆,父母就真的可以放心了嗎?

叛逆輕重,與孩子的個性相關,還與什麼相關?

在孩子的叛逆期來臨之前,我們除了等待,還能做些什麼?我們又要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你以為你一味的妥協和退讓,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讓步了嗎?

那只是你偷懶的做法而已--讓步、忍著,而不去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這不是中國式父母最擅長做的事嗎?

而這對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對孩子更好的成長和發展自我意識,又有什麼幫助?

什麼是叛逆期?

如果孩子在叛逆期並不叛逆,我們真的可以放心嗎?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揹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期”則是指在某一發展階段,表現出特別明顯的反叛思想、行為、忤逆正常,刻意違揹他人的時期。

在心裡學上這樣來描述“叛逆期”: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從以上對叛逆期的文字描述來看,首先叛逆是有反叛、忤逆的外顯行為;

然後這種行為所表達的內顯原因: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與對獨立的迫切需求。

從日常接觸到的家長求助與家長焦慮來看,我認為大多數的家長,都只看到了孩子叛逆的外顯行為,而忽略了孩子叛逆的內顯原因。

因為如此,所以才會將叛逆視為洪水猛獸、面對時又如臨大敵。

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在孩子叛逆的內顯原因上,這何嘗又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呢?

管理學上,我們有一個從依賴到互賴到獨立的成長過程,而生命的發展、人的成長,也同樣遵循這個過程:

孩子從出生時,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不分你我,這是一個完全依賴的階段。

再到兩三歲第一個小叛逆期、七八歲第二個獨立意識建立期、十三四歲第三個自我成長宣告期,在這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相互依賴,互為促進與成長;

再到十七八歲,孩子度過了三個階段的成長期之後,進入青年期,無論他是否具備完全獨立的能力,卻已有完全獨立的需求,這就是成長的獨立期。

所以孩子的叛逆到底是好還是壞,從這個成長過程來看,已經很清楚了:

叛逆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段、是孩子從依賴到獨立的重要發展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省略的成長階段。

如果在孩子應該叛逆的時候而沒有叛逆、或被壓制,那麼他的這種成長需求,遲早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爆發出來。

那麼我們父母可以想一想:一個成年人的身體、一個社會人的角色,表現出少年人的叛逆爆發,他得到的理解、認同、以及幫助會比在少年期少得多,甚至會被社會視為異類而被排斥和孤立。

這時候他所面臨的困境與心裡問題,將是巨大的。

我們沒有統計過,有多少成年暴力、成年憂鬱是因為少年時期的叛逆被鎮壓、或根本沒有叛逆的機會所至。

因為大多數的成年暴力和成年憂鬱,會被定義為環境因素、性格因素,而自然的忽略了家庭教養的方式、以及孩子叛逆期是如何渡過的。

但從人格與成長的發展來說,我們有理由認為,在不能順利渡過叛逆期、或不被允許有叛逆期的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經營家庭、自我成長,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

綜上,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獨立需求增長的表現,是好事。

甚至我們該為孩子叛逆期的到來而慶賀,終於他們開始從孩子邁向成人。

叛逆表現的輕重,與孩子的個性相關,還與什麼相關?

我們還會發現,有的孩子叛逆起來,天翻地覆,昨天還是個聽話的小乖,而今天就是個滿身逆鱗的暴君,說不得碰不得。

而有些孩子的叛逆則表現得相對平和,與家人可以順利溝通、遇事也能平靜對待。

這樣的差別,除了孩子的本性與性格的不同外,最主要是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的不同帶來的差異。

童年時期越聽話、父母控制越嚴重的孩子,叛逆的表現就越明顯。

糾其原因,在孩子的少年乃至童年時期,他們與父母的力量是不對等的。當父母用力量與權威壓制他們的成長與意見時,他們無法反抗、於是選擇退縮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當他們成長到少年乃至青年時期,他們的體能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有的男孩子在身高與力量方面已經超過了父親,這時候,他所有在成長過程中被壓制的力量,就全面的爆發了出來。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控制有多狠、反彈就有多重,從物理學上來說,就是一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對於孩童時期孩子的聽話、服從而沾沾自喜,一個即將爆發的小宇宙,會在未來不遠的少年期等著你。

那麼有家長會問:我從不壓制孩子,我們家就是自由式的放養,為什麼我孩子的叛逆表現還是那麼明顯呢。

我想說,你的不壓制,或許就是不建立規則、不建立界限,這樣的孩子已經是個小霸王,哪裡還分什麼叛逆不叛逆,一直就是那麼自我,只是在他力量更足夠的時候,連少時的畏懼也沒有了,所以表現就更明顯了而已。

所以看似來勢兇猛的叛逆期,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叛逆的預備期,其實從孩子的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孩子的成長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

當我們在說孩子叛逆期的種種讓人生氣冒火的行為時,其實從孩子出生時期我們的撫養方式,已經為此埋下了種子。

所以說,要讓孩子的叛逆期不過得那麼雞飛狗跳、劍拔駑張,實際上從孩子的出生開始工,我們應該一直在做準備。

在孩子對父母的完全依賴期(即嬰兒期):我們需要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對他的需求第一時間給予回應、不隨意名頻繁更換撫養和照顧的人、讓他的生活有規律。

在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2歲-3歲):要為孩子建立起初步的行為規則(人際交往、遊戲、禮貌等等),最好能送孩子上幼兒園,讓其適應有限的社會規則,並學會簡單的人際交往;

在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7歲-8歲):在此之前要為孩子建立起大部分的社會規則與行為界限,讓他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對待孩子的態度要溫和而堅持。

在基本的社會規則和行為界限形成之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有多少自我意識的膨脹、自我獨立的需求,他的表現也只是表達反抗、容易被激怒,但絕不會越界。

長年累月的界限教育,早已內化成他自己的管控機制,無需你的控制,他也會自我啟動。

所以說,你家孩子的叛逆期很難搞嗎?

請你自我回顧一下,在他成長的每個階段裡,你是否有過於控制或過於放縱?

你是否用合適的方式為他建立了行為界限?

你是否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給過他足夠的自主權利?

你是否在他人小力弱無力反抗年階段,對他一味的要求和壓制?

所以孩子叛逆期的問題,真的不是這兩年的問題,而是你在他的童年期種下的因,收穫了現在的果。

與孩子的叛逆期和解

在知道了叛逆的核心本質是成長需要、叛逆期並非壞事、知道了叛逆期的反應與童年時期的教養方式相關後,我們可以做很多事,來與叛逆期和解、與叛逆期的孩子和解。

理解--接納--引導--共同成長,這是與孩子叛逆期和解的正確態度。

孩子的叛逆期,有三個最重要的變化:

第一,生理發育更趨向成人化,體內突然冒出來的力量,有時候連他自己都無法控制。

比如說暴躁的脾氣:也許我們不能去壓制它,其實也壓制不了,壓制的結果就是火星撞地球的家庭大戰。

我們正確的做法是:理解他們成長裡的衝突與無法控制,接納這個事實而不要試圖去指責和控制制。

在接納之後,引導引導他們用正確的、合適的方式將情緒發洩出來--比如說運動、比如說有效的對話。

在引導之後,與孩子進行一次有效的溝通,向他解釋這種情況的原理,告訴他你的理解,並告訴他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情緒處理方式。

第二,心理發展中的自我意識膨脹與強烈的獨立需求

比如說:在自己的房間要關門,不允許父母隨意進出;

比如說:不允許父母翻看自己的書包和作業,即便裡面沒有任何秘密,也不允許動;

比如說:不喜歡父母過問自己的交友情況、在學校的人際情況等等。

再比如說:不喜歡父母管得太細,從穿衣到飲食、再到課外閱讀,都有自己的主意。

當孩子有了這些表現後,我們其實應該高興--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認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應該也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

當然,他們心裡成長的需求,與實際能力還達不到匹配的程度,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理解、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

這裡所說的適當:是指不要強行介入。

如果因為家長的強行介入,而導致孩子關上對你溝通的大門,那麼你將得不嘗失--在沒有成人經驗引導的情況下,極度發展的自我意識與並不匹配的個人生活經驗與能力相沖突,引發的自我懷疑,將導致極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自卑、抑鬱;反之是自大、狂妄等。

不僅不能強行介入,更不能強行壓制。

強行壓制的結果有兩種:

個性平和的孩子,或許就被壓下去了,而壓下去的後果,是他失去了自我成長與自我探索的機會,從此後拒絕成長。

近期有大量的報道,說考入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因為人生失去目標和方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而選擇自殺。

他們不是因為不堪學習壓力而自殺、也不是因為前途未卜而自殺,而是因為在自我探索過程中,發現不知道自己活著、學習好的意義是什麼。

這些孩子的成長,大多由父母包辦--讓他學就學、讓他考什麼就考什麼,不太困難的拿到一個好成績,在老師和同學眼裡都是優秀和成功的代表。

所以他們就這麼看似一直在走一條平坦通途,而實際上,他們失去了太多自我成長秘生命探索的機會與樂趣。

強行壓制對於性格暴躁的孩子來說,反應則會更明顯,就是對立和抗衡,甚至出現不禮貌的肢體對抗。

這類孩子我們說,後果相對沒有上一種那麼嚴重,他們反抗的結果是按自己的方式去成長,長偏的可能性是50%,而長偏的結果也不一定會是生命的代價。

所以在知道了孩子所有的叛逆行為,都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表現後,我們應該多一份理解,真誠的接納,並技巧的化解。

第三:學業的壓力

孩子的青春期,大多在初二到高二這個階段。

初中階段,孩子將面臨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試--中考。

雖然說幼升小、小升初,都很殘酷,但至少你考不取還有一個對口學校可以上;但初中不同,初中考不取高中,或許你就只能上中職、或者進入社會。

所以正值心理生理變化的重要關口的孩子,同時面臨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淘汰考慮,他們所面臨的心裡壓力,並不比我們成人輕。

再說高中,更是如此。

已經進入高中的他們,對自己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未來的規劃與目標,高考的結果,將直接讓他與同學層次拉開,這對於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完整的孩子來說,不僅是一場學習的戰役、更是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年輕好勝的他們,有對未來的焦慮、也有對勝利的渴望。

這樣的壓力之下,家長若再進一步施壓,便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加上學習時間過長,沒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來緩釋壓力,他們的面臨的情緒危機就更嚴重了。

在這種時候,如果父母不能理解,一味的以好好學習為要求、一味的打壓控制,迎接你的將會是可怕的後果。

理解孩子的不易與壓力、接納孩子的現狀,與他共同制定適合他的目標,這才是我們正確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

所以與孩子的叛逆期和解,沒有方法,只有態度。

有理解孩子的態度,接納真實而不完美的他,然後把你的理解與接納,真實的反饋給他、並投射在你對待他的態度上。

所有的引導與行動皆建立於這個基礎上。否則孩子不會接受你的引導、更不會跟從你的行動,且會完全拒絕與你的溝通。

切忌打著理解接納的幌子,以施控制之實。

如果你做不到理解、做不到接納、更做不到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為,那麼孩子叛逆期的問題,或許你應該交給心理諮詢工作者去解決,相信他們能幫到你。




笑文藝


所謂叛逆期往往也被家長小題大做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不能全面客觀看待問題,自己有些任性,孩子的表現是否叛逆,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答案。

有一次我去農村的親戚家,親戚的女兒16歲了,在鎮上的中學讀初中,聽親戚說這個孩子很叛逆,去年為了拿錢去學街舞,回家大吵大鬧,最後不得不給她兩千元學費去學街舞,今年又跟同學相約去上海玩,家裡沒給錢就又哭又鬧,最後沒辦法還向鄰居借錢給她去。聽完親戚的話,我說這個不算叛逆,只是家裡條件差而已,在稍有錢的家庭,這些錢都是家長會隨便給孩子花的。

很多孩子迷戀遊戲,為了遊戲跟家長對著幹,家長也就認為孩子叛逆。其他凡是孩子不聽從父母的話,很多家長都把孩子定義為叛逆,其實,如果認真思考時代變化到今天,家長總以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習慣來比照孩子,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家長接受時代變化這個事實,把孩子的要求進行引導,如玩遊戲這事,首先確定可以玩遊戲,但時間不宜過長,跟孩子約定具體遊戲時間,怎麼會有衝突呢?

孩子一些物質要求可能超越父母的承受能力,這也不是叛逆,而是父母日常的教育脫節了,孩子不懂父母的辛苦和感恩,這種現象的出現,不是去打壓孩子的慾望,而是玩思考父母該如果改變方式去和孩子溝通,有時候可以尋求外界的幫助,如請老師配合開展感恩活動教育孩子。

除非孩子有些對社會和他人不利的言行表露,否則都不要把事情擴大化,不要把家長當成是權力的象徵,要做好孩子的朋友,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陪讀十二哥


我閨女現在十三歲,初二了,正處於叛逆期,我並沒有覺得煎熬啊,閨女相對來說比較乖了,這與家長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溝通的習慣,我記得從閨女三歲幼兒園開始,每一次放學我都會要求閨女給我講一講今天一整天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如今都成習慣了、現在雖然初二到了叛逆期,但是還是很樂意與我溝通,每天放學路上都會滔滔不絕的給你講一些校內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相反,如果我沒有仔細聆聽或者跟他分析事件她會不高興。很多同學的家長都跟我聊天時說起自己孩子到家不跟家長溝通啊,家長說幾句會頂嘴啊。其實我想說好習慣是小時候養成的,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





王老師心理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