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質疑英國群體免疫方法,它是鋌而走險的豪賭,還是“視死如歸”的騙局?

英國首相約鮑里斯•約翰遜推出的抗疫政策,以及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Sir Patrick Vallance)關於“群體免疫”原則的論述,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爭議。

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回應“群體免疫”之說,稱“我們可以討論理論,但目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現實的情況,我們必須考慮採取行動。”而英國政府當天也收到兩封來自科學團體的公開信,對“群體免疫”與英國政府的抗疫措施提出質疑。

世衛組織發言人:理論與現實不同

據英國《衛報》14日報道,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對發展“群體免疫力”以對抗新冠病毒的觀點提出質疑。

她14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在人類中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目前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知識也還不夠了解,所以還不知道它在免疫學方面的作用。

據《衛報》13日報道,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為政府抗擊新冠病毒的方法辯護稱,政府的方法是為了減緩疫情向峰值攀頂的坡度,並使人群中的免疫力得到增強。

瓦斯蘭表示,如果絕大多數人都得了輕微的疾病就能建立某種群體免疫力,更多的人就會對這種疾病有免疫力。這樣能減少傳播。

哈里斯則指出,每一種病毒在人體內的作用是不同的,並刺激不同的免疫系統。“我們可以討論理論,但目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現實的情況,我們必須考慮採取行動。”

目前,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應對新冠疫情進入“延緩”階段。週四(12日)約翰遜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任何有感染新冠病毒症狀的人,無論症狀多麼輕微,如持續咳嗽或高燒,都必須在家呆七天。他還表示,學校應該停止組織出國旅遊,70歲以上、身體狀況堪憂的人不應該乘坐郵輪。

儘管瓦蘭斯以建立“群體免疫力”為之辯護,但政府的舉措仍此招致多方質疑和批評,包括英國前衛生大臣傑里米·亨特(Jeremy Hunt)在內的批評人士對政府推遲採取關閉學校等更嚴厲措施的決定表示擔憂。工黨、蘇格蘭民族黨、自由民主黨等反對黨也質疑政府的做法,還有人提出希望看到政府措施背後的科學證據。

數百名科學家質疑英國政府抗疫舉措

14日,數百名科學界人士也向英國政府發出了兩封公開信,對政府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措施表示擔憂。

據《衛報》報道,其中一封公開信來自198位數學和科學領域的學者,他們呼籲採取緊急措施,在英國擴大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

信中也對所謂“群體免疫”提出質疑,稱“在當下這個關口尋求‘群體免疫’似乎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這將使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受到更大壓力,且使更多人冒不必要的風險。”

另一封公開信則由164名行為科學家聯署,信中提出了對“行為疲勞”這一概念的擔憂。信中指出,“行為疲勞”是英國當下應對新冠疫情政策的基石,但其背後的證據值得懷疑。

“行為疲勞”意味著如果過早指示公眾採取預防措施,他們最終會回到先前的行為。據BBC此前報道,英國政府的首席醫療顧問表示,抗疫是持久戰,過早採取強力措施容易讓民眾產生心理倦態和疲勞,不利於抗疫,也未必能擊中疫情要害,反而徒增其他負擔。

行為科學家們在這封信中表示,他們完全支持一種基於證據的、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的政策方法,但他們不相信人們對“行為疲勞”已經有足夠多的瞭解,也不相信這些見解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當前的特殊情況。

這封信的結尾敦促政府分享充足的證據來支撐其推遲高能見度干預措施的決定,以證明“行為疲勞”是做出這種決定的關鍵因素。否則“我們敦促政府重新考慮這些決定”。

儘管英國政府的抗疫措施遭到上述質疑,但根據英國民調機構YouGov在3月11日到3月12日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相比於2月28日和3月1日,英國民眾更加“擔心接觸到新冠疫情”,不過,大部分受訪者認可英國政府的抗疫舉措。55%的受訪者在民調中認為英國政府對新冠疫情的因應“非常好”和“相當好”,30%的民眾相對不認可英國政府的措施。

據BBC 14日報道,在過去的24小時內,英國又有10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死亡人數達到21人,相比13日11人的總死亡人數,幾乎翻了一倍。這10名死者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年齡都在60歲以上。截至14日,英國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病例總數已達1140例,已有37746人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

延伸閱讀: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鋌而走險的豪賭,還是“視死如歸”的騙局

“大約60%的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暴發”,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朗斯13日發表的這番言論震驚世界。在全球都在為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採取各種措施之際,這種“放任傳染”的策略引來潮水般的質疑與批評。在帕特里克說出上述內容的前一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講話中提到,英國民眾要做好“自己摯愛的人因病早逝”的準備。

來自英國官方的聲音顯示出該國正在以一種極為“大膽出位”的策略應對新冠疫情,而這種策略被認為具有相當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甚至有不少專家直斥這是一種“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手段,是一場賭博。

世卫组织质疑英国群体免疫方法,它是铤而走险的豪赌,还是“视死如归”的骗局?

在沒有疫苗情況下,讓全國2/3群體感染後形成免疫力“風險難料”

英國官方最先提出群體免疫這一策略的是該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朗斯。在13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帕特里克表示,大約60%的英國人將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帕特里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

帕特里克提出的群體免疫概念由來已久。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給出的定義,群體免疫即在某種情況下,有足夠比例的人群對傳染病具有免疫力(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該病),從而令這種傳染病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CDC稱,這種方式對無法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和慢性疾病患者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而他們是最容易受到傳染病傷害的群體。上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曾通過大量接種疫苗,來保護該國的學齡前兒童免於感染麻疹。

根據此前研究,形成群體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或是疫苗免疫,或是自然免疫。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髮表的文章,群體免疫是否有效,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這與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即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R0

通常而言,形成群體免疫主要依靠接種疫苗,但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發中,如果想要形成群體免疫,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癒後產生的免疫能力。一位北京援鄂醫療隊的專家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群體免疫確實是對抗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這麼做,風險是難以預料的。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14日發佈的一篇文章則認為“群體免疫”完全是英國首相的“謊言”。饒毅表示,在一個新的病毒出現,全體人民沒有疫苗,極少數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況下,不遏制病毒傳播,把全體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現群體免疫現象的。會出現的是凡是感染了會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會死的就獲得免疫,繼續活下去,這種現象是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我們根本沒有任何行動,只是被告知我們會有親人死去”

“4000萬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帕特里克的言論震驚了英國和世界,而此前英國政府已經因沒有采取足夠措施應對疫情而飽受批評。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主編理查德·霍頓在社交媒體上批評稱,英國政府正在“與公眾玩輪盤賭”。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英國網民批評帕特里克和英國政府“冷血”與不作為。有英國網友表示,“我們根本沒有任何行動,只是被告知我們會有親人死去,任何行動都比現在的情況要好”。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希14日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群體免疫存在一種達爾文主義觀點,認為這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政府應該對易感人群採取一切、儘可能多的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14日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時也對英國的策略提出質疑,她表示,科學家對新冠病毒的瞭解不足,無法獲知它在免疫系統中的狀況。 瑪格麗特表示,“每一種病毒在人體內的作用都不同,同時會激發不同的免疫學特徵。我們可以談論理論,但目前面臨的情況是,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之所以會提出群體免疫這種應對方式,帕特里克與英國衛生官員的一個主要判斷基礎是“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狀較輕”,英國公共衛生部12日發佈的指導也強調了這一點。根據該指導,英國不會為輕症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僅在需要住院後才會將患者列為疑似病例進行檢測。根據英國衛生部數據,截至13日上午9點,英國已對32771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其中798人被確認為陽性,共有10名陽性病例死亡。

但這一判斷基礎也遭到大量質疑。儘管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公佈的數據,新冠肺炎輕症病例佔比約為80%,但上述北京援鄂醫療隊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新冠病毒的病情變化快,如果輕症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大幅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達3.9%,遠高於病毒性流感,英國如果不採取強制隔離措施,放任感染,恐怕會看到比3.9%更高的死亡率。

北京大學美年公眾健康研究院教授寧毅1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認為帕特里克的假設是錯誤的。寧毅評價稱,“這是個視死如歸的策略,也是不切實際的。”

“延緩”抗疫已遭世界衛生組織批評

無論是群體免疫還是消極抗疫,帕特里克、約翰遜與其他多位歐洲政要的言論均表明,歐洲對抗新冠病毒的路徑與中國並不相同,相對於“控制(containment)”,他們更看重的是如何“延緩(mitigation)”疫情,使其不至於壓垮醫療系統甚至整個社會。

帕特里克表示,“英國想要延遲高峰期,並將高峰期壓下去,以防止國民醫療服務不堪重負。”英國希望能夠將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儘可能地推遲到夏季,以避開流感高發的冬春季節。法國衛生部長奧利維爾·韋蘭此前也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尚未在法國全境大流行,“我們無法阻止病毒的擴散,但是我們可以避免太多的病人在同一時間段發病。”

陳希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這種應對策略並不能減少整體死亡人數,但是可以通過隔離等方式減緩病毒傳播速度,讓感染者出現的時間更為分散,儘量推遲峰值並讓其儘量平滑。這種可以被視為“錯峰感染”的方式核心是讓醫療系統不至於崩潰,以為患者,尤其是老人、兒童等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務。

儘管策略相同,英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與法國、德國等國相比也是最溫和的。截至14日,雖然正在討論中,但英國尚未宣佈取消所有大型活動,英國的學校也沒有停課,約翰遜依然強調,採取防疫措施,時機的把握很重要。專家預計,英國從4月上旬,即2周之後,確診感染病例將開始大增,到5月或6月見頂,應對計劃和措施將基於這一判斷確定。

但世衛組織總幹事12日已經不點名批評了某些國家採取的“延緩”策略,“那種認為各國應該從遏制病毒傳播轉向延緩傳播的想法是錯誤和危險的。相反,我們必須加倍努力遏制病毒進一步傳播。”譚德塞表示,新冠疫情是可控制的。那些決定放棄採取用基本公共衛生措施防控的國家最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問題,將給衛生系統帶來更沉重的負擔,現在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加以控制。

世衛組織前兒童和青少年衛生司司長安東尼•科斯特洛14日表示,英國這種尋求建立群體免疫的抗疫策略和其他國家脫節,這可能與世衛組織的策略相沖突,世衛組織的政策是通過跟蹤所有病例來遏制病毒。

美國學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如果意大利可以早點行動,控制社交距離,不需要封城就可以控制新冠病毒傳染,但他們反應過來時已經太晚了。而對於英國政府的決策,一位意大利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每一天的拖延都會帶來大量死亡和經濟損失,這是來自意大利的經驗。”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澎湃新聞 環球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