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拿錢買後悔,你贊同嗎?

咱們的足跡


說旅行是拿錢買後悔是不完全正確的。

古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正好的風景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領略和體會景色的旖旎、風光的秀麗;那些璇霄丹闕般的景色只有近在咫尺方能由衷的感到震撼,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有看到那些古建築的結構和飛龍走獸的雕刻才會感到歎為觀止,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刻需要能工巧匠的多少心血和汗水才凝結成型。看那些在高山夾峙、峭壁千仞、危巖磷峋的地方開鑿出來的天路,只有親自走一遍才能體會築路者的不易,當初那一錘一鎬的敲打都是需要勇氣和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完成的。那些奇蹟般的曠世工程,只有看到它的宏偉,才會明白需要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辛勞才能踏平溝壑為大道,造福那個時代的發展。旅行中在放縱壓抑的情感時,也要感受那些景物帶給我們觸動靈魂的震撼。


翱瞰寰宇


哈哈哈,這觀點有點像我媽的觀點。前年她跟我爸倆人去了趟泰國,回來後就說再也不去了,花錢不說,還招罪,為啥那麼說,因為倆人回來後,雙雙都感冒了,我爸還好點,吃了點感冒就好了,可我媽比較嚴重,去醫院打了幾天點滴才好的,對此老媽耿耿於懷,因為生病主要根源是,在泰國著涼了。

為啥著涼,她說旅遊大巴上開的空調太涼了,然後下車又是大熱天氣,這樣反覆,她的身體就招架不住了。

其實,我們旅行中,也不盡是順風順水,也有不滿意的時候,比如你花高價錢,進了景區,可看到的景色,不是你想象的,心理肯定也有些抱怨不值,比如,在某個地方吃了,所謂的當地美食,吃了也就那麼回事,肯定也會吐槽不咋地。

旅遊中這樣的事太多了,可也不能否認旅行帶來的快樂及享受,這個是沒法用金錢來衡量。

欣賞旅途風光,瞭解當地人文,消除心中煩悶,它就是調解情緒的良藥。

所以,旅遊沒有後悔一說。





77愛旅遊


我自駕去拉薩一路見到很多人磕長頭從成都出發,一路磕到布達拉宮,他們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是沒有任何收入的,還要把自己往年的積蓄花得差不多才能到達。還有一些信徒在布達拉宮附近,或者是大昭寺門口不停的磕長頭一共要磕十萬個,一邊數一邊嗑,他們怕自己數忘了,所以要數到11萬,年輕人一天可以磕到2000個年老可能就只有幾百個,看第一張照片未免心酸,真的是身殘志堅,這些人累了在旁邊休息一下,帶著水和食物,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只為心中的信仰。信仰是一種力量,也許對於那些說旅行就是拿錢買後悔的人會覺得很詫異,怎麼這世上還有這種人?我只能說信仰的世界,你不懂。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賺錢和旅行。都是個人的選擇,都是個人的信仰,兩者並不矛盾。喜歡什麼就去做,做了就不要後悔。






鈺聰走天下


我覺得不是。七月中旬,我到山西遊玩了一星期,雖然飛機流量延誤讓我在機場白等了6個小時,著實令人焦躁不安。但當你聽到導遊小帥哥親切地叫“叔”,所有的不愉快頓時煙消雲散了。還有,懸空寺的巧奪天工,壺口瀑布“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足以讓你驚歎不已。旅遊很累,但是很值。





小學一級教師


說實話,如果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拍照,這樣的說法,我是非常贊同的。

但是如果是自己自駕出行,我是不贊同這種說法的。

個人例子。孩子差兩個月四歲了,自己駕車去威海神鵰山動物園三次,從孩子一歲開始每年去一次,我開的是別克的新款GL8,對於大人和小孩來說,舒適度完全沒有問題,後排座位全部孩子的,弄上被褥和枕頭,就是孩子的一輛小房車,中間是我媳婦休息的,完全可以平躺睡覺,不影響後排孩子的休息,主要是我累一點,這個到無所謂,老婆孩子高興就行。

孩子在旅行途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前許多的東西都都是從電視上、書本上、手機上看到的,很多東西都現場看到了,而且有的動物都近距離接觸到了,孩子非常高興,經常會給我們講述她在動物園的所見所聞,有的時候我們注意不到的細節,她都能回憶起來跟我們說。

近年夏天,我們去的時候帶著她表哥和表妹一起去的,在動物園裡她就充當了小小講解員,把自己想到的、認為對的就講給她的哥哥和妹妹聽,雖然有的時候她認真犯錯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但是我們還是鼓勵她自己說下去。

我們帶著她去過天津、北京、西安、感受了傳統文化、也帶著她去過上海迪士尼之類的地方,我們想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行萬里路上學到一些東西,解決一些東西。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在上海迪士尼,我們排隊的時候,兩個小時的排隊進園的時間,大人都忍受不了、更何況孩子,她直接在兒童車上就發脾氣了,三歲多的孩子,無論如何也是哄不下的。我就讓她在那裡發脾氣,周圍的人都看著她,慢慢地她鬧累了,就不發脾氣了,然後我就和她說了一下,她居然和旁邊的一個小姐姐進行了道歉。

一些影響都是不經意間的,該出去走還是需要出去走走的。


攝影愛好者張先森


旅行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感受,首先說說中青年人,他們上班一族,只有法定的節假日才有時間旅行,大家都擠在這個時間旅行,可想而知是不是花錢買罪受?

而我們退休人員旅行就不一樣了,不需要趕時間,錯峰遊玩。

本人把這幾年床車遊的小經驗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我們夫妻是從2012年開始床車遊的,現已遊玩了大半個中國,行程達十二萬多公里,我的車是七座國產車,把後排座位拆下,裝上鐵床架,鋪上板,上面睡覺,下面擺放生活用品,副電並,車載冰箱,鍋碗瓢盆,洗澡帳篷,洗澡淋浴器,摺疊桌椅摺疊電瓶車等,車頂有行禮箱,車載衛星電視天線,我們除了品嚐各地的名小吃外,都是自己燒飯吃,車上住。

就拿我們這次新疆行來說,7月1日從江蘇盱眙出發,8月17日返回盱眙,共47天,行程15445公里,共去了26個景區,總費用12063元,其中汽油6730元,新疆境內的過路費1467元,門票(翼卡通)2人516元,景區區間車1022元,停車費49元,剩下的都是生活費2279元。

好多人都問我,你車子座位拆了,交警不罰款嗎?幾年來在路上共被交警查了四次,看我們是退休自駕遊的,都沒有處罰,這次從新疆回來路過河南和安徽的交界處,被交警檢查,交警看了全車後,問我們怎麼把車改了,我說退休自駕遊的,交警同志把證照遞給了我,向我敬個禮說,祝您們旅途愉快,現在全國各地的交警同志還是非常人性化的。

下面發幾張照片供大家分享











遊遍大中國


旅遊就是花錢買罪受我也經常聽到。如果是一名旅行愛好者,絕對是不贊同這種說法的。人各有異,對於花錢會後悔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感想比較集中。

就拿我父母來說,父親和很喜歡旅遊,而母親卻相反喜歡呆在家,二老退休後,經常報名那種購物廉價出境遊。我父親他認為只要出遠門都很開心,但是母親每次回來就是各種吐槽。廉價旅行團每天行程安排累死累活,早晨五點準備起來,比在家還早。吃的也不好,住的也不滿意,各種挑刺。對於我母親來說就是花錢買醉受。還不如呆在家。

換成自由行我母親感覺每天不停有花費,很多事情又要自己安排,尋路也會花費很多時間。沒團隊遊方便。一天下來也蠻累的無論是跟團或者自由行對一個不怎麼喜歡外出人來說的確習慣性旅行歸來後吐槽下,但是還是會繼續下一次旅程。

人生在於折騰,很多隻是表達方式不同。同樣有些退休後老人帶小孩子也會嫌棄很煩但是還繼續帶著。旅行各種吐槽後還是會去一個道理。


PK的旅居


我喜歡旅遊,覺得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太美了,我不喜歡奢侈的衣服和化妝品,但是每年出門旅遊我們開車去幾個月,花費錢我捨得,我經常想這是我最後一次旅遊,歲數大了不知道後面等我的是什麼😳,每年我們自駕遊幾次,出門旅遊我們的精神面貌特好,心情愉悅走到哪裡都是山山水水看不夠,盡情享受美好老年生活。











雲飛鶴舞422


說這些話的人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基本上沒有時間去自己喜歡的地方,有點時間還是節假日,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吃的住的玩的啥都貴,景區服務質量差,我出去旅行都是自己選好的時間,地點,季節,天氣,好多地方還想去二次三次,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蹈城亞丁,長白山,張掖,喀納斯湖,張家界,哈尼梯田,西藏新疆準備在去一趟,酒泉金塔胡楊林,,,,,


希軍7


我自駕去拉薩一路見到很多人磕長頭從成都出發,一路磕到布達拉宮,他們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是沒有任何收入的,還要把自己往年的積蓄花得差不多才能到達。還有一些信徒在布達拉宮附近,或者是大昭寺門口不停的磕長頭一共要磕十萬個,一邊數一邊嗑,他們怕自己數忘了,所以要數到11萬,年輕人一天可以磕到2000個年老可能就只有幾百個,看第一張照片未免心酸,真的是身殘志堅,這些人累了在旁邊休息一下,帶著水和食物,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只為心中的信仰。信仰是一種力量,也許對於那些說旅行就是拿錢買後悔的人會覺得很詫異,怎麼這世上還有這種人?我只能說信仰的世界,你不懂。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為了更美好的生活。賺錢和旅行。都是個人的選擇,都是個人的信仰,兩者並不矛盾。喜歡什麼就去做,做了就不要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