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是怎麼和孩子度過一天的?

南一姐姐與木魚先森


模仿幼兒園生活,

飲食上:早餐 水果 午餐 水果 晚餐

學習上:描紅 聽故事 練習音樂 做手工

運動上:跑步 跳個舞蹈跟音樂的 自由活動

睡覺上:做的不好,不太按時

家務:讓孩子疊衣服,摘菜,收拾自己碗筷 玩具

最後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陪伴孩子大部分時間,可以各做各的


懶爸爸帶娃日常


您好,我是然媽西西,是個五歲半女孩的媽媽。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過得非常充實,以下是我們的日常安排。

1、每天的生活記錄表,這些內容都是孩子自主,提前一天安排好了的,畫畫、識字、閱讀、數學、古詩、遊戲等等,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的親子陪伴,時間很足。

2、家長是最好的老師。跟孩子在一起時,我很少刷手機。很多時候,她玩玩具或畫畫時,我就在她身邊做我的事情,畫了很多以我孩子為造型的畫,她很喜歡我畫她,這幅圖就是她畫畫的時候我在一邊畫出來的,耳燻目染,我女兒也特別喜歡畫畫。

3、我們經常一起做親子手工,動手又動腦。一起設想我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畫面,比如女兒想讓爸爸把她架在肩上,我就畫出來啦,她也會畫一些簡單的植物,我裁剪下來做一幅畫;還有根據孩子畫的畫,一起做個粘土小玩具,親子時間過的超快。



4、唯一遺憾就是很少出門活動了,以前我很喜歡帶孩子戶外運動,現在在家也只能跟著音樂跳跳舞了,在家能運動運動也是好的。

以上就是我們在疫情期間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安排。享受親子生活的同時,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願大家都安好。


然媽西西


疫情突如其來,每個人都有錯手不及的感覺,我家人也一樣。我們是在一月二十日開車回東北老家過年,剛到老家沒幾天,全國的管控就越來越嚴了。剛開始幾天,我和孩子和老公還能天天去看看姥姥姥爺,可是慢慢的,我們被允許出去的次數和人數越來越少了,再後來姥姥家那裡也不允許外小區的人員進入了,我們雖然都在一個城市,只隔三公里,卻不能夠見面,也不能夠看望。

為了家人的生命安全,為了配合全國上下一致抗擊病毒,我們必須守護好親人,守護好自己,安心呆在在家裡,不給國家添亂。所以我們開始想些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我給孩子報了網上的繪畫班,朗誦班。孩子每天早晨9:00-11:00畫畫,照著老師教的畫,畫的很認真,很漂亮,每天拿著畫給我們看,很有成就感。下午1:30-3.00學習詩朗誦,既能學習詩詞,又能夠練習有感情的表達,提高了表達能力。這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個人素質提高了一大截。

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一線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的具有崇高價值的生命的意義,讓我們知道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如何使生命的每一天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是我們每一個人未來每一天不斷追求的目標。





美麗的春天2021


面對現在的在線教學,20分鐘開關一次電視機的節奏(上海地區),之後還要盯著孩子寫作業,那生活真是酸爽~那需要做到幾點呢?作為一個教師媽媽,有以下幾點建議:

1.首先,擺正心態,做父母的是必須要管孩子的,自己親生的,不要想寫把教育的事豆丟給老師,老師只負責某個階段的某些學習,而家長卻是全程,現在不付出,將來總是要還的。

2.第二,負面的情緒控制好,這是做父母的必修課。管孩子寫作業時冒高血壓得不在少數,我自己也一樣,但這樣的情緒有時並不能解決孩子眼下的作業問題,有時孩子被嚇住了,腦子直接短路,之後再雞飛狗跳都很難有學習的效果。對自己的健康也很不利,我身上七七八八的結節,估計都是管孩子管出來了。網上看到一個方法,不斷的自己點頭,可能會疏解當時的情緒。

3.最後,補救必不可少。在對孩子指責,訓罵後,還是需要情感的溝通,讓孩子知道你很愛他,拉近距離,讓那些謾罵儘量快一些消失吧。那這樣孩子上高中乃至大學才不會和父母有隔閡。


小米薇薇


早晨起來,擁抱太陽,期待未來,春暖花開...

好了,進入正題,我的兩個女兒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所以課程沒那麼緊張,有大把的時間讓我們去做我們想做且認為有意義的事。

我和女兒一起把每週的週一到週五規劃了一下。除去看課件,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我們把週一週五規定為國學日,就是讀一讀國學經典,背一背古詩詞,瞭解古人文化,感受經典的韻律與美感。

週二和週四是繪本故事日,我們會讀繪本,聽繪本。還有睡前故事的哦!

週三就有趣多了,是手工日。她們可以用一切可以用的東西來製作。比如用我做衣服剩下的邊角料來設計縫製各種造型的東西。用紙片去做想到的創意。





jiayou吉祥仨寶


因疫情影響,我們的空閒時間多得不是一點半點,誇張點講我都快要研究出白菜的第一百零一種做法了。

對孩子來說更是無聊,不能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不能去遊樂場,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也是較勁腦汁,相信很多人在各大短視頻平臺都看到過很有趣的親子互動視頻。如何幫助孩子變無聊為有趣,下面簡單分享一下。


首先完成學校交給的作業,現在基本上都是上網課,老師不能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家長可以輔助孩子完成。

在家中適當的運動,提高孩子免疫力。記得不要擾民哦。

根據孩子年齡大小選擇做一些親子手工,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及想象力。

做一些益智類的親子游戲,推薦拼圖、塗鴉、找茬、下棋等遊戲,通過遊戲增強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
讀經典的書,看經典的電影。


陪伴不能只是吃喝玩樂,家長應該用心、用愛、用智慧去與孩子交流,觀察孩子的脾氣性格和習慣,瞭解孩子的優缺點,才能夠知道從哪方面去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覺到溫暖和開心。


布袋兒手工


由於孩子還小沒有太重的學習任務,每天早晨按時起床,吃過早飯後教小傢伙一些簡單的知識。例如:加減法,一些簡單的漢子,畫畫。在小傢伙自己學習的時候,我會看看新聞了解一下當時疫情和國家醫學工作者們對當前的疫情又有了哪些突破性的發展。疫情期間雖然外出受到了限制,但不能與外界斷了聯繫。親朋好友之間電話聯繫比平時頻繁了,相互溝通,相互安慰,共渡難關。小傢伙學習完之後,再做一些室內遊戲鍛鍊身體。畢竟身體是本錢。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相信國家,相信奮鬥在一線的工作者們。明天會更好。




漂流平在外


疫情期間,你是怎麼和孩子度過一天的?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為前線醫護人員加油的同時,我們也要保護好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出門,原本應該開工的時間變成了延遲上班和遠程辦公,原本應該上學的孩子也只能在家裡通過網絡上課。在被”困“家中的這段時間裡,為人父母的你和孩子相處的怎麼樣呢?

在這樣的非常時期,父母們要做的事情有許多,除了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照料好家庭,還需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同時,趁著這個假期,也可以和孩子多多培養感情,也讓孩子多學習些新東西。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在這個假期,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些什麼吧!

調整作息和心態,化被動為主動

在疫情剛開始時,相信家長和孩子都不能夠適應,一邊擔心著疫情的情況,一邊取消所有出行計劃,乖乖待在家裡。但是,突如其來的閒暇難免讓人不能適應,大家都會選擇手機和電腦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每天自然醒睡到中午,吃完午飯以後便開始刷手機,孩子們也被父母的情緒感染,拿起父母的手機,沉溺於電子產品中,全家成為了低頭族。這樣的情況是不可取的!

建議家長主動調整心態,從不能出門的被動轉變為利用時間提升的主動,調整好作息,儘量向平時工作日的作息靠攏。雖然現在不能充分參與社會生活,但是我們也需要一個健康的生物鐘,告訴身體,我們的狀態很好!

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新東西

作為家長,能夠與孩子一起完成的事情有很多。首先,家長可以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完成寒假作業,幫助孩子查漏補缺,鞏固知識點,這樣有價值的時間,能夠充分培養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其次,雖然不能出門,但是日常鍛鍊不能少!家長們可以在家裡,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日常家務和鍛鍊活動。由於時間充分,家長能夠耐心引導孩子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動手能力。另外,日常鍛鍊是肯定不能少的,在家裡,也可以跟著網絡視頻跳健身操,適當的運動能夠使得身體更加有活力,同時也能讓心情變好。

最後,面對激烈的學業競爭壓力,在這個小長假裡,家長們也不能浪費時間,把握住“彎道超車”的機會,讓孩子學一些新東西。最近,少兒編程成為了許多家長的選擇,少兒編程已經成為了最火爆的教育趨勢,也是當下家長公認的最具前瞻性的教育投資。

面對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所能過好每一天,而不是虛度年日。作為父母的你,如果還在苦惱該如何讓孩子有意義地度過這個假期,不如和孩子一起,嘗試一下做一些手工增進感情吧。


柒號實驗室


在疫情當下,反覆接觸負面信息,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間接創傷,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使孩子陷入恐懼、焦慮之中。非常時期,父母一定要守護孩子心中的光,讓孩子的情緒免疫力強大起來。如何去理解這些情緒,將這些情緒化為動力,和孩子們一起度過這次難關呢?

1

學會聆聽和共情,善於進入孩子的世界

當孩子說出內心的擔憂時,父母一定要放下手裡的事情,坐下來,注視著孩子,耐心地傾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瞭解孩子在擔心什麼,和孩子一起探討影響情緒的原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情緒的理解與接納,孩子才能從父母那裡吸收到力量,學著識別情緒從而解決情緒問題。

2

嘗試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解釋並回答問題

家長嘗試通過孩子熟悉的事物來解釋疫情,比如用圖畫、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給小朋友講述疫情的相關知識,幫助小朋友們認識病毒的來源、傳播途徑及自我防護方法。當孩子對疫情有了正確的認知後,情緒就很容易緩和下來。

3

提供高質量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如果你和孩子呆在一起,卻一直在忙著做家務,看手機,打遊戲,跟孩子幾乎沒有任何交流與互動,或者邊做事邊陪著孩子玩耍,那樣頂多只能算是身體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是需要父母身心同時進入孩子的世界,回答孩子千奇百怪的小問題,和孩子一起畫畫、做手工,一起打鬧、一起瘋笑,一起做遊戲、做運動……這樣才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對他用心的愛,從而緩解疫情下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如果孩子對疫情感到憂心忡忡或壓力過大,還包括持續的睡眠問題、反覆的令人不安的想法、令人害怕的想象、對死亡的強烈恐懼或很難離開父母,可以向有資質的心理健康專家或醫生尋求幫助。

其實,當下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可以有更多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瞭解到目前他們所處的環境,學習到很多科普知識,只要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他們也會從一個“想要出門和病毒一起玩”的孩子成長為一個“知道如何打敗病毒大壞蛋”的小超人[靈光一閃]



像風一樣自由mei


我個人感覺剛開始時候陪孩子,陪家人挺好,陪孩子寫寫作業,在家裡玩會兒,感覺挺好,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在家一呆就一個月就沒有收入了,看看我家小寶貝,在家怎麼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