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持續減少 疫情之下銀行加碼“無接觸”業務

2020年1月、2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記者注意到,這一減少趨勢並未止步,甚至到2月底3月初,發行銀行數量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程度較2月更甚。

受疫情影響,不少銀行暫時關閉或者縮短線下網點營業時間。同時,各家銀行開展“無接觸”業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施遠程辦公,並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窗口發佈公告,鼓勵用戶使用網銀、手機銀行,積極推廣視頻櫃員、遠程銀行、微信銀行等線上服務。

2月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157款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344家銀行共發行了6994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較2019年12月減少12家,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1500款。

2020年2月,331家銀行共發行了6837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環比減少13家,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157款。

記者注意到,這一減少趨勢並未止步,甚至2月底3月初,發行銀行數量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程度較2月更甚。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2月29日~3月6日這周,220家銀行共發行了1359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較上週減少41家,產品發行量也較上週減少235款。

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飛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月實際工作日僅有16天,而去年12月有22天,導致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明顯減少。2月理財產品發行量較1月再度減少,並較去年2月大幅減少,主要原因在於受肺炎疫情影響,銀行復工時間延後,理財產品發行效率受到影響,發行數量隨之減少。上週,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上週發行理財產品的城商行和農商行明顯減少,分別減少16家和22家。

根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去年年末,銀行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略有上升,至4.01%,這一收益率數據在今年1月、2月維持不變,這卻在近期被打破。2月29日~3月6日這周,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破4”,降為3.98%。

疫情促使銀行開展“無接觸”業務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為避免新冠疫情再擴散風險,國務院及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春節假期延長及企業延期復工的政策。在此期間,銀行暫時關閉或者縮短線下網點營業時間,對線下存取款業務和新增信貸業務造成較大的不便,進而對其業務正常開展產生不利影響。

各家銀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施遠程辦公,並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窗口發佈公告,鼓勵用戶使用網銀、手機銀行,積極推廣視頻櫃員、遠程銀行、微信銀行等線上服務。

例如,台州銀行推出了“視頻櫃員”,用戶可以足不出戶在線諮詢櫃員辦理銀行業務。

重慶農商行改變線下遞交資料的傳統信貸放款模式,將線上“遠程放款”模式。據悉,該行針對疫情受影響的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推出多種貸款產品,多款產品採用線上審批,最快1日完成放款。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金融業務部劉紹芳表示,對於科技實力較強和線上服務能力較完善的大中型銀行而言,為應對疫情對線下業務造成的不利影響,可通過推出更多的線上遠程服務和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以減輕疫情對業務開展造成的負面衝擊。對線下網點依賴程度較高的中小型銀行而言,銀行網點不能正常營業,同時科技實力薄弱、線上服務又不夠完善,導致其對公和零售業務都難以有效開展,受此類突發事件衝擊明顯。

而本次疫情通過外力迫使銀行業務的移動化趨勢。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移動端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或者渠道,而是一個完整的業務運營平臺,成為觸達客戶、理解客戶、服務客戶的重要入口。不少互聯網巨頭在“銀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躍躍欲試。

據悉,螞蟻金服在金融領域早有部署,為新金融行業提供量身定製的雲計算服務,推出了互聯網銀行、移動銀行、智慧銀行眾多解決方案。

同時,受疫情影響,銀行業務移動化的加速也降低了銀行的人力成本。

據悉,廣州農商銀行接到銀保監會關於金融機構積極紓困的通知後,信用卡中心與相關管理團隊,通過騰訊會議迅速進行行內執行標準的討論制定,並於1月28日發佈實施了面向信用卡業務客戶的還款紓困措施。

平安證券指出,本次疫情通過外力迫使廣大居民擁抱銀行業務的移動化趨勢,形成了相關業務在滲透率上的飛躍。銀行線上業務替代率達到96%,外匯業務線上化佔比91%,同比增30個百分點。銀行業務移動化的加速帶來的是銀行調整固定資產以及人力成本的長期機會,為提高行業ROA/ROE帶來長期利好。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