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門外汗看當前全球經濟

這是一篇廢文,專業人士請自行離開,普通人也請自行離開。

本週(2020.03.08--03.14),美股熔斷兩次,歐洲新冠疫情開始大規模爆發,國際黃金,原油價格下跌。

感謝當下的網絡媒體,我等普通人也能知道歐美國家很多生活用品已經依賴中國製造,其它還包括工業領域需求量大的低端配件等。

以美國經濟為首的西方經濟體,一旦重演歷史上的經濟危機,我國的出口必將大受影響。

一旦真的發生,很多植根於小城市,依賴國外訂單或者國內大公司轉包的加工企業,必然受到衝擊。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基本農作物中,除了大米,小麥之外,玉米和大豆大量需要進口,進口國對象恰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主。目前,我等普通人也無從知曉西方現代農業是否受本次疫情及金融震盪的影響,如果有影響,又有多大。

我國並不具備像美國西部規模龐大的平原,現代農業無論從規模,發展程度,管理經驗等等方面,目前都還無法向歐美看齊。

加之從去年爆發延續至今的蝗災,整個世界的糧食配給格局會不會影響到國內糧油米麵的價格,影響到的話,會有多大?國際上,尤其是非洲,會不會因為糧食問題,爆發全球性的人道主義危機。

前段時間,國家教育部召開會議,鼓勵廣大高校生繼續深造,或者投身部隊國防。言下之意,或是希望短時間緩解就業困難。

對外,祖國實行“一帶一路”,在將來,一定會對接受“一帶一路”基建幫扶的國家實行人才輸出,然而這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這些國家到時會有多大意願和多大程度接受。

現代工業以智能化取代人工,發源於歐美,其中一個最客觀的原因,就是歐美國家人口少,現代化時間長。

而國內工業想要追趕世界水平,情不情願,都要進行智能化。但是國內人口多,被機器替掉的人工何去何從?更何況,國外僅僅是工業智能化,很多民生服務行業還是以人工為主,而在國內,涉及民生服務行業的智能化,已經開始普及。

我們可以說,讓工人們重新培訓轉型,從操作轉向智能機械的維護,可這能消化多少勞動力呢?更何況這種轉型對於目前佔我國相當人口比率的中壯年是吃虧的,年齡和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他們遠不及年輕人,這是客觀事實。

一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新生人口來拉動消費,消化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剩餘產能,一方面,我們可能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現有適工人口的就業安置,我們總不能讓所有的應屆畢業生和其他無業人員,都去送外賣,送快遞,做直播吧?

到這裡,受限於自身水平,我已經無法繼續寫下去了。我相信黨和政府,以及這個社會中專業人士,遠比我看的更遠更深更闊,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有成熟可行的對策,我相信,人力一定能戰勝規律。

不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