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田這幾個病可造成絕收,最後一次防治機會千萬要抓住

小麥雖然是大田作物,由於多年的秸稈還田,土壤中病菌越冬基數越來越高,也造成多種病害的危害越來越重,尤其是小麥的這幾個土傳病害,危害更加嚴重。近幾年來,每年都會出現許多地塊由於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造成減產嚴重,甚至絕收。


小麥田這幾個病可造成絕收,最後一次防治機會千萬要抓住


一、小麥危害最鹽重的土傳病害

近幾年來小麥的土傳病害危害越來越重,常發生的土傳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的根莖部,病原菌隨著秸稈的還田,附著在發病植株的秸稈上,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當秋季小麥發芽後,病菌開始萌發,一旦接觸到小麥幼苗的根系或基部莖,通過根尖或傷口進入小麥幼苗體內,並在體內大量繁殖,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土壤中隨流水、雨水進行傳播到附近植株上,進行再次侵染,如果條件適宜,可在田間快速蔓延。進入冬季後,由於溫度較低,病菌停止發育,進行越冬,春季返青後,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又開始大量繁殖,危害逐漸加重,如果此時再不防治,病斑有葉鞘逐漸向莖稈發展,當病斑繞莖幹一週後,病部以上部位,由於得不到水分供應,在小麥出穗左右陸續開始枯死,此時,防治已經錯過了最佳防治期。可造成田間大量死穗,甚至連片枯死,導致嚴重減產。

小麥田這幾個病可造成絕收,最後一次防治機會千萬要抓住


二、防治時期

(1)播種期: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苗期就開始侵染幼苗的根系和根莖,因此防治的最佳時間是在小麥播種期,也就是在小麥播種前,用藥劑拌種,將藥劑均勻包裹在種子表面,預防病菌對小麥幼苗和根系的危害。不但省工省時,持效期長,效果還好。

(2)返青期:在小麥返青後拔節前,由於麥苗較矮,病害還處於發生初期或中期,採用噴淋的方法,將藥劑噴施在根莖部,然後通過內吸傳導作用,也可有效抑制病菌和殺滅病菌,對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繼續危害和蔓延。是小麥土傳病害的最後一次防治機會。

小麥田這幾個病可造成絕收,最後一次防治機會千萬要抓住


三、常用藥劑

防治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等病害藥劑有很多。拌種用種衣劑,單劑有2.5%咯菌腈、3%苯醚甲環唑、6%戊唑醇、15%嘧菌酯、15%硅噻菌胺等種衣劑,復配製劑有23%吡蟲·咯·苯甲、25%噻蟲·咯菌腈、0.8%腈菌·戊唑醇等可根據需要選用一種或兩種以上藥劑進行拌種。噴施用的藥劑有10%井崗黴素、43%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30%苯甲·吡唑酯、32.5%苯甲·嘧菌酯、24%苯甲·烯肟等藥劑。

小麥田這幾個病可造成絕收,最後一次防治機會千萬要抓住


防治方法

(1)拌種處理:在小麥播種前,可選用38%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1:200~300比例進行拌種,可有效預防小麥苗期土傳病害的發生,還可兼治蚜蟲、蠐螬等害蟲。

(2)噴霧防治:在小麥返青拔節前,可選用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或30%苯甲·吡唑酯懸浮劑2500~3000倍液,噴淋小麥幼苗莖基部,也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以上兩種方法採用任何一種,均可有效預防可治療小麥土傳病害的發生,為小麥的高產和穩產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