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縣持續三年的巢匪鬥爭

1949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第十七軍51師153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鷹潭、貴溪一路打到資溪,一舉解放了資溪縣城。從此,資溪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成立了中共資溪縣委員會和縣人民政府。在抓好支前工作迎接大部隊向福建挺進的同時,地方政權還研究部署了剿匪工作。

資溪縣持續三年的巢匪鬥爭


在剿匪初期。由於少數領導和幹部存有麻痺輕敵思想,認為蔣介石800萬軍隊都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地方上有幾個鑽山殘匪怕什麼呢。加上剿匪宣傳工作做得不夠深入,發動群眾不夠廣泛,地方剿匪兵力不足,致使當時土匪的氣焰依然囂張。

原國民黨資溪縣長徐日泰在逃離時委任原國民黨縣保警大隊副兼中隊長曾皋九為少校團副兼常備連長,命他留守資溪深山打游擊,圖謀所謂“反共復國大業”。曾皋九自封為“資溪縣代縣長”,帶領殘匪100多人躲進資溪的深山老林中。他憑藉資溪縣地處閩贛武夷山中脈邊緣的大山區的優勢,糾集江西和福建兩省邊境數縣逃散的國民黨殘匪600多人四處活動,殘殺我區、鄉幹部和群眾,處處顛覆作亂,妄圖奪回已失去的“天堂”。一天黑夜,匪首元星區帶領13名匪徒竄到烏石鄉羊頭村村民饒榮恩家裡搶糧食,將饒父子3人用棉絮裹身澆上煤油焚燒,並當饒的面輪姦其二媳婦。又將饒妻和二媳婦奸後丟進火中。幸虧解放軍聞訊趕來,他們才得救。又在一天深夜,曾皋九率匪竄到瀘陽鄉泉坑村香菇場搶香菇,並將兩個菇農活活吊死在樹上。曾皋九還拉攏當地反動勢力,組成“反共地下軍”,勒逼村民繳款交糧,傳送情報。他對匪徒說:“凡不交糧交款交物和不送情報的就是通共黨,格殺勿論。你們抓到共軍、共產黨幹部可以就地處決。”他指使匪徒先後活埋茂林鄉鄉長於紅雁夫婦、橫山鄉鄉長雷年生、石峽村村長元榮發、珀殲村村長魏水生、貧協組長饒樣階、貧協主任王天苟等20餘名革命幹部和數十名無辜村民。1949年6月22日夜,曾皋九指揮匪徒圍攻並燒燬高阜區公所,槍殺區小隊戰士張日山,並將區長王月亭等5名同志施酷刑後押至孔坑幹港炭窯活埋。

資溪縣持續三年的巢匪鬥爭


  當時與資溪縣毗鄰的福建光澤縣,在1950年春節前才解放,比資溪解放要晚半年時間。光澤縣的殘匪逃到園岱和鐵關村一帶與資溪匪首曾皋九匯合勾結,準備攻打資溪縣城“過大年”。原國民黨閩贛邊區民眾自衛軍中將司令嚴正和廣昌、黎川的少將司令廖其祥,任命南城匪首王象起這個原國民黨100軍的營長為豫章山游擊隊第六總隊長,擔任攻打資溪縣城的總指揮,曾皋九為副總指揮。他們調動各路土匪600餘人,配備17挺機槍下山攻打資溪縣城。1950年2月21日(正月初五)凌晨,資溪匪首曾皋九、邱旭升勾結國民黨殘部軍官王象起和廣昌、泰寧、光澤、南城等縣的匪首廖其祥、嚴正、蔡緘三、向理安,突襲資溪縣城,製造了一起震驚省委和黨中央的暴行——資溪事件。他們將電話線剪斷,凌晨4時佔領了資溪縣城的四周城牆和東門、南門、西門的制高點,對縣委、縣政府機關進行包圍攻打。縣長晨光和解放軍4野161師483團2營副教導員林興才組織縣大隊與敵人展開了4個多小時的生死激戰。在這場抗擊土匪攻城的戰鬥中,我方犧牲了17位革命同志,被搶走糧食20餘萬斤。部分衝出包圍的同志急速向撫州報信,2月23日,撫州軍分區48q團4、6連和上饒軍分區469團1、7連奉命火速向資溪挺進,殘匪望風而逃,資溪縣城當日就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收復。

資溪縣持續三年的巢匪鬥爭


  這年3月,資溪縣委召開縣、區和駐縣剿匪部隊幹部會議,學習傳達中共中央和省、地委對剿匪工作的緊急指示,總結經驗教訓,克服麻痺輕敵思想,制訂新的剿匪方案。會後成立了縣剿匪指揮部,廣泛發動群眾,配合部隊與黎川、光澤等鄰縣協同作戰,日夜追剿殘匪。資溪縣委、縣政府還成立清匪治安委員會,各區、鄉分別建立治安委員會和清匪小組,公安部門配合剿匪部隊收集情報,偵察敵情。1951年2月,縣委召開全縣剿匪會議,總結前段剿匪工作,提出軍事進剿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方針,正確貫徹執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採用重點進剿與全面深入的做法,開展剿匪運動。縣委主要領導親臨剿匪最前線,積極組織地方武裝,成立縣大隊、區小隊和各鄉民兵中隊,緊密配合解放軍剿匪部隊,對匪徒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和堅決的軍事清剿,使剿匪工作步步深入,不斷取得勝利。1950年6月,解放軍在黎川縣虎頭山將攻打資溪的總指揮——“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游擊隊”司令兼第六總隊長王象起生擒:1951年1月15日,躲在福建泰寧縣叉口橫路下的敵中將總指揮嚴正被擒獲,次日光澤匪首蔡緘三也在光澤縣境內黃石口被俘,接著參與策劃攻打資溪的匪首廖其祥被捕,逃到香港後又潛回大陸的金溪匪首向理安後來也在上海被捕押至南昌被鎮壓:1951年3月12日,資溪縣最大匪首曾皋九在高阜區水東白馬斜村被擊斃。匪首邱旭升也在石硤被擊斃,資溪縣“地下副縣長”胥撥群投誠自首。至此,剿匪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次共活捉匪首18名,擊斃匪首18名,擊斃匪徒76名,活捉83名。爭取投誠174人,並繳獲步槍108支、衝鋒槍1支、手槍70支、輕機槍1挺。到1952年3月止。經過持續3年的剿匪鬥爭,資溪全縣的匪患已基本肅清。剿匪鬥爭共消滅大小土匪10餘股,生俘擊斃匪首36人、匪徒 333人,繳獲長短槍240支、子彈2370發及部分手榴彈、電話機等軍用品,剿匪任務勝利完成。


  在1950年至1952年的3年剿匪鬥爭和1950至1951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資溪縣發動群眾檢舉揭發,貫徹“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首惡必辦,協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執行“懲辦與寬大相結合,鎮壓與教育改造相結合”的方針,對全縣已查明的358名土匪、61名特務分子、129名惡霸地主、22名反革命分子,根據其罪惡輕重進行處置。少數罪大惡極的慣匪、匪首、惡霸等堅決槍斃,對罪行較輕的判處有期徒刑或管制,對罪行輕微又有悔過或立功表現的給予教育釋放。1950年12月,資溪縣委領導全縣人民大張旗鼓地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號召廣大群眾檢舉控訴反革命罪行,先後破獲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一、二大隊,同善社、大刀會、一貫道和先天道等反革命特務組織20多個。為了配合剿匪、肅反工作。各地開展了打倒惡霸地主階級、剷除封建殘餘的鬥爭,全縣摧毀了12個地方性的封建堡壘,依法嚴懲了民憤極大的李泉、吳普先、林興元、尤樹彬、汪高賢等惡霸地主分子。同時將國民黨區分部書記,連長、鄉長和三青團區隊長以上人員調縣集訓,統一審查,並結合土改運動,發動群眾控訴反革命分子罪行,組織人民法院公審。其中33%罪大惡極的土匪特務、惡霸、反動黨團和反動會道門頭子被鎮壓,50%被判處有期徒刑,17%沒有血債、罪惡尚不嚴重且願意悔改的則寬大處理,分別給予勞動教養或交當地群眾監督改造。資溪縣的剿匪鬥爭和肅反鎮反運動。進一步穩定了社會治安秩序,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

作品來源《老友》雜誌2014年第2期,作者易資慶、於芳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