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150千米分合1千年,"江蘇省合肥市"的錯覺是怎樣形成的?

南京被戲稱為"徽京"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沒想到又出現了"江蘇省合肥市"的新聞,讓人啼笑皆非。

3月2日晚,湖北衛視新聞節目在刊登採訪者信息時,錯寫出"江蘇省合肥市"的字樣,一時激起網友熱議,"湖北衛視 江蘇省合肥市"的詞條迅速竄上微博熱搜前列。這件事本身很明顯是湖北衛視的疏忽所致,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而不會有人弄出湖南省武漢市的錯誤。我想這大概是和歷史上的江南省有很大的關係,南京和合肥確實有歸到同一個省級行政區之下的歷史。

相距150千米分合1千年,

江蘇和安徽在唐代以前並沒有同屬於一個政區,但是到了唐代,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由於人口數量的增加和開發程度的加深,唐朝所管轄的二級政區州數已經激增到了三百個以上,這使得中央政府管理地方變得十分不便,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元年(627年),將天下按照山川形勢、交通便利分為十個"道",道的性質則是監察性的州級行政區。而此時合肥與南京便同屬於淮南道,這也是廣義上安徽與江蘇(蘇南)同屬一級政區之始。但是到了北宋,合肥與南京回到了唐代以前的狀態,分別隸屬於淮南西路與淮南東路,南宋因之,有宋一朝不改。

相距150千米分合1千年,

等到元朝統一中國之時,合肥與南京又再一次合併到了一起,這次除了這兩個外,元朝又加上了河南部分地區,組建成了河南江北行省。

相距150千米分合1千年,

而到了明朝,由於之前的政區建置過於龐大且不符於沿革,所以明朝統治者將河南劃掉,但由於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在濠州(今之鳳陽),又建都於京師(今南京),所以將這一地區設置為直隸,後明朝雖遷都於北京,故以京師為南京,此直隸為南直隸,至此合肥與南京的合併達到了頂峰。

相距150千米分合1千年,

待到清朝入主中原,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廢除了南京為國都的地位,巡撫衙門位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後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這便是歷史上江南省的由來。

但是改名為江南省沒幾年,因其體量過大,清政府為維持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尤其此處為前朝國本,故甚忌之。所以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市)首字,稱為安徽省,這便構成了今天二省的基礎,並一直延續至今。而在江蘇與安徽省的建置中,清政府在此處極力運用犬牙交錯的建置結構,將官話區蘇北與淮語區蘇中和吳語區蘇南強行劃歸江蘇一省,而安徽更甚,按方言劃分則有五大語區,至此南京和合肥將近一千多年的粘合就此打破。

相距150千米分合1千年,

但由於在這一千多年裡,二者的文化進一步趨同,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還是後來清朝短命的"江南省",皆是當時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次科舉考試,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就將近佔了全國總人數的一半,於是這一時期便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

再加上合肥與南京直線距離只有150千米,這大概也是除開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外最近的兩個省會級城市了吧,所以也就給人們一種合肥與南京仍然屬於一省的直觀感受。

當然,至於是江蘇省的合肥還是安徽省的南京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