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2019年9月23日-11月23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項目負責人為盛天曄教授。此次項目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了50名學員,並邀請了多位中國畫名師授課指導,取得了喜人的教學成果和良好的社會影響。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以上課時間為序,本項目授課教師有:原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尉曉榕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盛天曄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黃駿教授、原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副主任李以泰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吳憲生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王劍武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專業基礎教學部張銓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韓璐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劉海勇教授、原浙江畫院副院長池沙鴻、原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劉國輝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花俊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徐默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張捷教授。

  以下,我們對此次項目的授課內容做簡要回顧: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尉曉榕教授為本項目的原負責人,帶來首周課程。

  寫生課上,他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講解與示範相結合,隨走隨停,邊觀察邊下筆,卻又處處留下機鋒。尉老師授課深入淺出、幽默風趣。不僅有針對專業技術問題的示範,也有關於藝術與人生的漫談,為學員留下了許多生動的畫稿與雋言,受到同學的熱捧。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項目負責人盛天曄教授為學員講述學院沿革與浙派寫意人物畫的歷史,再到技法與材料,詳實有料。

  “很多東西,不要單純地孤立地去看,把它放在兩個座標上來看,古今的和中西的座標,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建議大家首先要有一個圖庫,比如說明代對應的是西方的什麼時期,文藝復興。宋代對應的什麼呢?得串起來看,然後想象一下把你的畫放進美術館,掛上牆,你能在你的畫前停留幾分鐘?一定要找最好的作參照物,這個很重要。”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黃駿教授以自己的學習經歷為樣本,言傳身教。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李以泰教授帶來專題講座《創作中黑白構成的作用》。作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版畫家,李以泰先生近年來也持續著水墨畫的嘗試。在此講座中李老師展示了自己大量的黑白木刻和水印版畫作品,分享了許多創作背後的故事與心得。從黑白構成重看水墨畫,李老師的講述帶來了別樣的啟發。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吳憲生教授的人物畫以其深厚的寫實功力享譽畫壇,也是學員們倍感興趣的地方。“對我而言,沒有不用功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課堂裡的吳老師從素描到寫意,勤做示範、有問必答。在講座中吳老師展示了大量未出版的作品,與學員分享自己藝術試驗之路。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王劍武教授的講座有關人物畫創作,以美術史的視角梳理世界名作中的構圖規律。“對畫面留白的處理的關鍵,其實就是正確地處理對象外形形體的正、負空間,是對對象剪影外形的推敲與斟酌。”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長期紮根在基礎部,張銓教授積累了大量花鳥畫教學經驗,帶來了獨特的跨學科視角。張老師的花鳥畫以寫生聞名。在作現場寫生示範前,他先簡要介紹了花鳥畫的歷史源流,並請研究生準備了新鮮的折枝花藍。張老師的現場示範令學員打開眼界。

  “在花鳥畫裡,露在外邊的是用筆,人家看的就是這兩筆東西。人物畫除了筆墨以外還有型的重要性。整體的造型是最主要的,對看畫的人來講這是最有吸引力的。而花鳥畫裡,觀者判斷你有沒有功夫就看你這一筆出來的東西。”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韓璐教授的講座《中國畫基礎理論——繪事六法》緊緊圍繞謝赫六法展開,以獨特的視野切入這個古老的命題,令人耳目一新,併發掘出為人忽視的學術空間,引人思考。“我們把傳統的理論應用於當代的繪畫,但在怎麼運用的過程中,我們要找好切入點。就是將傳統的理論現代化,這可以是一個論文的題目。我們的六法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上。”韓老師的講座不僅幽默風趣,學術嚴謹。講座後韓老師還進行了寫意花鳥畫的示範。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劉海勇教授通過講座與學員分享他的博士論文《明清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結構與寫意造境》,深入分析寫意花鳥學脈、筆墨、意境,持續近四小時。“‘寫意’內涵,它指的並不僅僅是我們潑墨大寫意一種表現方式,它還是一種中國自古以來的思維方式。寫意是一種思維方式,比較宮廷的那類宋人小品也是有寫意性的,那麼大寫意花鳥畫更是如此,不僅以造型描繪對象,表現對象,更要能夠通過筆墨來描繪對象的生機、傳達自我的情感,是這兩者共同構成了寫意的‘意’的兩個方面。”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池沙鴻老師任職浙江畫院,長期從事人物畫創作,經驗豐富。他以系列講座的形式梳理近年國展的優秀作品,總結創作規律。在課堂上,池老師還為學員一一指導修改創作草圖。“畫畫可以是不動心不動腦,純憑手頭技術畫,技術高明的人就能畫出一批批很好看很好賣的畫,但這不是創作,真正的創作裡面還是有和繪畫不同的創作理念,在創作裡面,繪畫只是語言,就像我是杭州普通話,和你們北方普通話肯定不一樣,但這個語言就是繪畫。繪畫作為語言,在創作中就是用語言來表達情感,表達你對世界的認知,表達你對美感的某種追求。這才叫創作。”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劉國輝老師特別作客,講述自己的藝術生涯、分享創作經驗。“其實很多繪畫的問題都是實踐的問題而不是理論的問題。你畫出好的東西來了,人家就跟你跑。這就是引領作用,沒其他的話好說。”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花俊教授以講座《從水墨到水墨》講述自己從求學到旅居海外再到回國任教的藝術歷程。從傳統水墨畫到當代觀念創作再到迴歸。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徐默教授的白描是當今畫壇廣為認可的範本。課堂上徐老師以學員孫玉亭為模特作白描示範。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張捷教授作為主辦單位院長,也就是本項目的東道主,在臨近項目尾聲的時刻帶來講座《天地與本我》,展開山水畫世界的想象圖景。“天地本我,人存於天地之間,如何在天地之間、人與人的交往之間找到自我?繪畫的本意是心靈的獨白,是情感的流露,我們的喜怒哀樂如何通過筆墨的形式進行釋放?藝術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但讓藝術最終真正迴歸到日常,我們有時候又做不到,為什麼呢?”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項目期間,學員們普遍展現出高昂的學習熱情。學員顏崇強主動要求出任班長,承擔起了日常學習生活的各種事務,並多次組織學員觀摩展覽。學員白瑞主動拍攝老師上課做範畫的視頻,並與同學分享,為項目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學習影像資料。學員王冠傑、吳淑清、王桂素、唐志華等人帶頭髮起畫室中的“晚自修” ,形成了濃厚、友好的學習氛圍。本項目為其他藝術院校的在校研究生提供了專業交流的平臺,如來自湖北美術學院的學員陳彥冰、陳龍和周易、來自魯迅美術學院的劉思顯、來自雲南藝術學院的學員丁雅琨。項目也吸納了不少在國內各級學校任職的美術專業教師,從中小學到高等院校、從邊遠地區到發達地區,多個層次都有涵蓋。典型的例子有,學員景文浩所在的甘肅省靜寧縣甘溝中心小學、學員崔自慧、肖明歌所在的北海藝術設計學院。項目在提高他們專業水平的同時,也積極促進了全國各地區美術人才的交流。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2020年1 月11日,項目成果彙報展於中國美術學院夢園校區成功開幕。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芳、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明、浙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駱獻躍等嘉賓出席,部分任課老師與學員也特地前來參與開幕式。展覽作品獲得專家一致好評。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本項目“以中國寫意人物畫為媒介,培養優秀藝術人才,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由工作組以“高強度、高密度”的作風順利完成,培養了一批能力出眾的中國寫意人物畫創作與教學的中堅力量,產出了一批數目可觀、品質優良的寫意人物畫作品,是一場技藝與思辨的盛宴。

  本項目畫冊將於近期出版。

  附錄1:

  《中國人物畫的初心》

  高世名

  中國畫的“人山花”三科裡,人物畫最早成熟,也是最早成就其高峰的畫科。唐朝以後山水、花鳥大興,人物畫卻逐漸退潮。人物畫的復興,是在二十世紀。隨著中國進入現代社會,尤其是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人物畫重新走到了中國畫舞臺的中心。

  1961年4月,潘天壽先生在全國文科教材會議上說:“原來中國的人物畫,到了唐代以後,漸見衰退,我們必須加以振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為反映轟轟烈烈、蓬蓬勃勃的現實生活,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人物畫還必須加以高度的發展,這是毫無疑義的……。”

  以我們浙派人物畫為典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畫的不再只是帝王將相或者民間風俗,而是具有尊嚴的民、具有情致的人。畫家們希望展現的,是新中國的氣象和新時代的風神,如同花鳥畫中潘天壽先生畫的不只是梅蘭竹菊,而且是絕壑幽谷中的山花野卉。對象與主題的差異,造就了與寫實造型相匹配的嶄新的筆墨技法,在國美諸位先師的筆下達到高峰。更重要的是,無論花鳥還是人物,無論美術還是音樂、文學,二十世紀中國的革命文藝和社會主義文藝,越過了“雅”,將“風”昇華為“頌”。這從千年文化史來看,這都是極為重要、極為不凡的事。然而與此同時,有一種珍貴的傳統也逐漸失卻了。我們知道,早期畫論中的核心概念講的都是人物畫,後來才逐漸泛指所有畫種。通過畫論中的這些品評概念,我們相信中國的人物畫曾經是一種極微妙、極具精神性的藝術。然而,除了有限的幾件卷軸傳世,以及近年出土的一些壁畫之外,早期人物畫作我們難以得見。可是畢竟我們知道,顧愷之曾經說,畫人物:“手揮五絃易,目送歸鴻難”。我們由此可以想見彼時人物畫家們追求的是怎樣一種境界。但千載以降,我們卻難以找到可以與這種境界相當的畫作。我個人所見,惟有李唐《采薇圖》、徽宗《聽琴圖》等了了數楨依稀能夠體現幾分顧愷之所說的意思。於是這些年我常有一種想法:既然早期人物畫作難以得見,我們是否可以從魏晉六朝的人物品藻中得到一些啟示?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書畫家相愛相殺的故事:

  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鐘夫人許。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二鍾入門,便大感勵,宅遂空廢。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知,荀勖畫人物可謂是栩栩如生,不亞於西方古典時代那些對畫家寫生絕技的傳說。但在《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依然將其畫作定為“中品下”。因為對晉唐而言,人物畫所要表現的不止於形容貌色(本乎形者,容也),更重要的是貫通形神的風神意態。關於“形神之辯”在魏晉時期的發展,大家可以琢磨一下陶淵明的《形影神》。

  人物的風神意態,在《世說新語·容止》篇中有眾多精彩的描寫:

  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同樣是“玉山之將崩”,在嵇康處則是另一番意味——“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因為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還有王羲之,當時人說他“飄如遊雲,矯若驚龍。” 此類形象的品評還有許多,諸如“軒軒如朝霞舉”、“濯濯如春柳。”美人之外,對於醜人也有精彩形象的品評,如“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正是有了對人物如此微妙精闢的品鑑,才有了顧愷之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畫謝幼輿置丘壑中”的佳話。九百年後,趙孟頫又作《謝幼輿丘壑圖》,惜其志在丘壑,不在人物風神,與顧愷之全然不同。

  魏晉風度、建安風骨、六朝風流,中國人物畫高峰期的這些“人物”,都是率真灑脫、縱情放達、狂放不羈,越名教而任自然。這種情致與境界,我以為對今日寫意人物畫的創作當有所助益。因為所謂“寫意”,畢竟不止是筆墨問題和風格問題,超越了工筆和意筆的皮相之爭,我們可以從魏晉六朝人物品藻中獲得一種“非圖像的視覺經驗”。我相信這會讓今天的畫家們重新對人發生興趣,對人的內在性和精神性發生興趣。

  幾年前,我跟我們學校造型基礎部的同學們講道:你抓形的能力強,可以把模特畫得很像,甚至你的筆墨也不錯,但那卻不是一幅“肖像”——如果我們把倫勃朗的自畫像稱作“肖像”的話,“肖像”要展露的是內心的隱秘、生命的故事、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況且,你可以畫出一個人,卻畫不出一個家庭;你可以畫出一幢房子,卻無法描繪一個村莊。那畫不出的是什麼?是人的生活、社會關係,是幸福或苦難、困頓與憧憬,是人生在世的前因後果、悲歡離合……。

  諸位同仁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才俊,在人生最好的階段、最美的時節聚到西子湖畔。這裡是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大本營,有光榮的歷史,有一流的師資,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高看自己一眼,都嘗試著去通達古今地想問題,回到中國人物畫的初心,立一流志向,作一流人物,相信諸君一定能在人物畫寫意的方向上有所作為。

  注:本文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名2019年9月23日在“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開班儀式上的致辭。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附錄2

  後 記

  沈臨楓

  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啟動之日以來,我們見證了應接不暇、別具生面的精彩。金秋時節,5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員相聚西子湖畔中國美術學院,展開寫意人物畫的深入學習和創作探索。除了課堂的熱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從清晨到日暮,乃至深夜,每個日子都能感受到的濃厚氛圍:大家對學習、分享、進步的渴望。我想,《蘭亭序》所言“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是大家共同的心聲。這本畫冊,即是這段歲月的凝結與見證。

  在這裡,我謹代表項目工作組感謝國家藝術基金的慷慨資助,感謝所有任課老師的傾囊相授、以及來自各合作方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的齊心協力,才能完成這個高質量、高密度的項目。

  2019年12月3日,也就是本項目結束的第十天,方增先先生逝世。作為浙派寫意人物畫的第一代領軍人物,他的代表作《說紅書》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習畫者必看的經典。項目伊始,我們將它選作本項目的視覺形象,將它作為寫意人物畫高峰的一個象徵。如今,斯人已逝,不由得唏噓。當今藝術界的喧囂,雖然讓寫意人物畫這一藝術形式顯得有些過分的低調和樸素,但我們不能忘記它曾肩負融通中西、築骨立魂的使命。方增先先生的逝世,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前路漫漫,這個項目中所有人的努力都意圖在證明:寫意人物畫的根脈還在,還在延續。

  注:本文為項目聯絡人沈臨楓為《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作品集》所寫的後記感言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優秀作品選登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周圓《佤山新歌》,180x160cm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孫磊《陽光燦爛的日子》, 200x240cm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王頌《湘西五月》, 240x12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