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克服無聊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無聊,而是習慣了用無聊去打發無聊。

我觀察許多身邊的人,他們在碎片的時間裡,無非就是都是抱著手機,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淘寶,刷抖音,玩兩局遊戲,但是從長遠上看,這些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我承認我有些時候也會一不小心就迅速沉浸在這種碎片化的娛樂模式之中不可自拔,一晃眼大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畢竟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它不僅能非常精準地能夠定位你的喜好,然後源源不斷地對你輸送,而又因為它們足夠碎片,耗費單位時間成本極低,可以迅速給你帶來愉悅的回饋,因而讓你欲罷不能。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克服無聊的?

這個機制和吃薯片嗑瓜子是一樣的,快速高效的多巴胺分泌刺激你不停地吃直到一包見底為止。

我很反感這些東西的原因在於,它們的副作用和薯片等零食也並無差異,它們既不能代替主食給你實在的飽腹感,也沒有多少營養含量,只有純粹的油脂與熱量,偶爾食用也許挺快樂,但長期這麼吃,對健康一定是有影響的。

“短視頻”“快娛樂”是會消耗人的品味與耐性的,你看一萬部讓你哈哈大笑的沙雕視頻,並不會增長你多少見識,甚至都不會讓你變得比別人更搞笑,副作用是你再也沒有這個耐心去看一些稍微長點的東西了。

你看一部電影時長120分鐘,心想還不如花5分鐘看別人講解這個電影的短視頻呢,我知道個大概劇情和看過也沒什麼兩樣。

你看別人會彈吉他,心血來潮買了一把,在網上看個速成的教程,抱著練了兩次,然後便放在角落裡積灰了,覺得這個可能不太適合自己,事實上你從入門到放棄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兩個小時,於是你打開別人彈琴的視頻,心想就這樣看別人彈也挺好。

你看別人有好身材,看別人淵博有涵養,看別人有各種各樣令人羨慕的技能……但最終還是選擇接受現實,躺在床上玩一會手機,我們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忙,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無聊,我們只是被自己的意志力擊敗了,然後找了一堆的藉口來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

人的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我們真的有太多可以去做去了解去學習的東西,好的書,電影,紀錄片,真的是花幾輩子時間都看不完,更不用說那些你未曾涉足過的領域與世界,很多時候你打開了一扇門,你會發現後面所隱藏的,超乎你想象的廣闊。

且不說高中時候我特別無聊的時候學了吉他,這個技能讓我受用至今,後來有段時間我無聊到研究起了如何還原魔方,費了很大勁背了不少公式最終學會了,雖然無法熟練到去參加比賽,這個技能本身似乎也對生活沒有多大的用途,但某種意義上卻改變了一些思維方式,培養了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後來的某些場合,這個小技能還令一些小夥伴對我刮目相看。

所以從今天開始,你想改變消費和娛樂後帶來的空虛感與無聊感,去尋找新的興趣,試著把所感興趣的事物下沉到學習與鑽研的層面上,即使你的興趣僅僅是打遊戲,也可以讀一些遊戲設計類的書籍,瞭解一些遊戲發展的歷史等等,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虛擬的段位或等級上。

你看什麼音樂製作,視頻剪輯,一門外語,練字學畫畫……太多可以去學去做的事,哪怕研究研究做飯做菜呢,即使你是個從來不下廚房的人,買點食材看著菜譜動手試一試,你可能都有新的體驗呢對不對。

你可能會說,啊你說得都對,但我就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實在是沒有這個意志力。確實,如果不是有強烈的動機,人都是有貪圖安逸與享樂的傾向的。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之所以少,正是他們把別人用來無聊的時間拿來做了有意義的事情,也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優秀才變得如此難能可貴。

千萬不要“道理我都懂,我選擇繼續無聊”,其實你稍微做一點點改變,邁出最困難的第一步,會發現很多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

哪怕每週看一部電影翻一翻書,去偶爾鍛鍊下身體,試著瞭解一個你從未涉足過的領域,一年後你回頭看,都會感受到自己從內到外的變化。

去嘗試,去學習,去感受,去體驗,去豐富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無限潛能的,不要再用無聊打發有限的生命了,很多事情也許一開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用,但最終都會變成你的一部分,回饋到你的日常生活乃至整個人生的方方面面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