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送你一張心理“處方”

特殊時期送你一張心理“處方”

不停的刷疫情新聞

看新聞中的相關症狀

總懷疑自己生病了?

過度清潔消毒

好像得了強迫症?

……

防疫期間

你是否也出現過這些焦慮症狀?

除了抗擊疫情

心理的健康也同樣需要呵護

不要讓心情“生病”

良好的情緒是第一免疫力

特殊時期送你一張心理“處方”

1、宅家一族

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的事情,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鑽研一件事情。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享受這個過程。

找到一種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

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

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2、復工上班族

復工前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焦慮。

居家辦公時建議保持和平時上班一樣的作息規律。

工作過程中,避免過度關注疫情信息導致分神。確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本身。


3、一線醫護人員

合理設置工作持續時間,適當輪休。在休息場所,播放一些輕音樂,或洗個熱水澡放鬆一下。

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允許自己示弱,比如好好哭一場。

空閒時間進行適當的肌肉放鬆訓練,或進行深呼吸訓練等。

保持與家人的聯繫,從家人的支持中汲取溫暖和力量。

特殊時期送你一張心理“處方”

4、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免疫力在康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良好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有利於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

正確評價自己的病情與估計預後。既不低估病情,也不盲目誇張。避免因片面、不實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緒波動。積極配合治療。

感到恐懼、無助、易怒等,是本能反應。尋找合理的宣洩途徑,而不是否定和排斥。

在接受治療或隔離期間,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從他們那裡獲取力量,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獲得安全感。

通過醫務人員或心理諮詢熱線尋找專業幫助。


5、老年人

通過官方媒體接收關於疫情的新聞,不要輕信和傳播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以免造成過度恐慌或過度自信的兩個極端。

可在家做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健身操等,注意不要讓自己受傷。

如果存在焦慮甚至恐懼的情緒,不要悶著不說,可以找家人傾訴排解,必要時可以尋求在線的心理諮詢。


6、兒童

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學習、娛樂、運動的時間。

根據孩子年齡,可通過繪本、遊戲等方式講解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識。

家長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不要過於恐慌焦慮,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7、孕產婦

營造一個比較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

安排適度的活動,根據自己孕周情況做一些緩和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運動等,增加對生活的掌控感。

孕產婦更需要正確面對繁雜的信息,多跟進權威、客觀的資訊,並且注意不要刷手機過久。

孕產婦本身就處在情緒易波動的特殊時期,又趕上疫情,所以情緒上的波動、恐慌是難免的,要正視並學會接納這種情緒波動。


(文章僅供學習交流,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