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送你一张心理“处方”

特殊时期送你一张心理“处方”

不停的刷疫情新闻

看新闻中的相关症状

总怀疑自己生病了?

过度清洁消毒

好像得了强迫症?

……

防疫期间

你是否也出现过这些焦虑症状?

除了抗击疫情

心理的健康也同样需要呵护

不要让心情“生病”

良好的情绪是第一免疫力

特殊时期送你一张心理“处方”

1、宅家一族

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的事情,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享受这个过程。

找到一种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

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

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2、复工上班族

复工前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焦虑。

居家办公时建议保持和平时上班一样的作息规律。

工作过程中,避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导致分神。确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本身。


3、一线医护人员

合理设置工作持续时间,适当轮休。在休息场所,播放一些轻音乐,或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

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允许自己示弱,比如好好哭一场。

空闲时间进行适当的肌肉放松训练,或进行深呼吸训练等。

保持与家人的联系,从家人的支持中汲取温暖和力量。

特殊时期送你一张心理“处方”

4、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免疫力在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正确评价自己的病情与估计预后。既不低估病情,也不盲目夸张。避免因片面、不实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绪波动。积极配合治疗。

感到恐惧、无助、易怒等,是本能反应。寻找合理的宣泄途径,而不是否定和排斥。

在接受治疗或隔离期间,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取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得安全感。

通过医务人员或心理咨询热线寻找专业帮助。


5、老年人

通过官方媒体接收关于疫情的新闻,不要轻信和传播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以免造成过度恐慌或过度自信的两个极端。

可在家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健身操等,注意不要让自己受伤。

如果存在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不要闷着不说,可以找家人倾诉排解,必要时可以寻求在线的心理咨询。


6、儿童

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学习、娱乐、运动的时间。

根据孩子年龄,可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讲解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

家长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过于恐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7、孕产妇

营造一个比较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安排适度的活动,根据自己孕周情况做一些缓和的家务劳动和体育运动等,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

孕产妇更需要正确面对繁杂的信息,多跟进权威、客观的资讯,并且注意不要刷手机过久。

孕产妇本身就处在情绪易波动的特殊时期,又赶上疫情,所以情绪上的波动、恐慌是难免的,要正视并学会接纳这种情绪波动。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