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大宅門》

1

前段時間看了個《大宅門》的評論,勾起了癮,於是也跟著再追了一遍。


再追《大宅門》


第一部裡都是演技炸裂的老戲骨,那視覺效果不是現在的流量小花所能呈現出來的。因為小說的取材真實,內裡含義頗深,個人覺得一追再追,值。


第二部我感覺不如第一部好看,除了年輕的演員太多以外,情節也不如第一部緊湊。特別是後來的豪門狗血,我懶得看,直接跳過。


因為錢而滋生的惡,真實也噁心。


我最喜歡二奶奶,至愛她年輕時的精明強幹,運籌帷幄。她的主見,膽識,能力,才情等等都讓我心生好感。儘管她上了年紀後的有些做法實為不妥,但可以理解,世人都受時代的侷限,她也只是個凡人。


如此有些小瑕疵,讓我更覺真實飽滿。


再追《大宅門》


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2


二奶奶在白家最難的時候接管了鑰匙。那時真叫一個難,沒活路的難。在那個女人足不需出戶的時代,她被現實所迫,在各種雞鳴狗盜之事裡裝傻充愣,與各色卑鄙齷齪之人曲意逢迎。


今天的我也算是走了些路,經了些事,見了些人,但仍是不敢想象她一路的驚恐和氣憤,還有無助。


大宅門崛起的興旺,有跡可循。從古到今但凡敢闖敢拼之人,只要有善良保底,智慧作輔,基本都是英雄和功名互生。在此基礎上,將惜福惜名貫穿始終,大多可以借勢一飛沖天。


在冗長的歲月裡,二奶奶用生命的火把,照亮了宅門無邊的夜。她遇了多少難,嚐了多少險,只有她自己清楚,連那個枕邊人,她也沒吱聲。因為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風險,她實在是怕得緊。


好在風吹雨打,孤軍奮戰的日子因為七爺景琦的出息而結束。


再追《大宅門》


二奶奶是個特別能拎得清的媽。七爺兒時的那位季先生,之所以能有機會在他生命裡刻下至關重要的一筆,還是因為二奶奶的冷靜,中立,注重結果的智慧。她力排眾議對先生絕對信任,給白七爺今後創造令人咋舌的王國奠定了基礎。


看頑劣異常的七爺在季先生的教育下日漸不同,我腦海裡反覆出現韓愈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遇見伯樂,靠命。沒法強求。


命無人能改,但我們能給自己修運。這部片裡很多的片段都告訴了我們善良的力量能對抗各種意外,滾滾紅塵裡,唯大愛才可以化解許多人生莫測的事物。


再追《大宅門》

3


我們該常懷慈悲之心,時有敬畏之意。特別是每一集的片頭歌尾,當我看到那個跪向宅門的長辮人,都能想起他在六十歲那年拍成《大宅門》時說的:滿眼都是淚。


一部用幾代人的生命來完成的著作,值得後人多多學習借鑑。


再追《大宅門》


為了向複雜的宅門人交代,二奶奶狠心趕走了兒子和懷著身孕的她不能認的媳婦。臨走之前,七爺隔著門的一聲包含萬千情緒的媽,還有那幾乎同時的直挺挺一跪,鏡頭無縫切換的是門內一個激靈坐起卻硬是沒有出門、熱淚盈眶卻生忍著不能出聲的媽,讓我的淚嘩啦啦。


巷口那個偷偷看著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爹,不可出來說什麼,連一聲交代都不可以有,他的眼裡是濃得化不開的不捨和不放心。兒子看懂了爹的情非得已,滿身滿臉滿眼都是深情。


追劇的我在這一刻涕淚齊下。


現如今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本質,不是包辦,不是管制,不是打壓,也不是一味的順從和讚美,而是身體力行地引導,寬嚴相濟地獎懲。不會教育的時候,閉上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教育。


再追《大宅門》


二奶奶在她那個年代就做到了如今才得以推崇的教育真經,怎能讓人不心生敬意?


有個人品筆直,能力超群的媽,七爺也是想當然的差不了。


爭氣的七爺不是一般的光宗耀祖,可,一樣年關難過。二老太太體恤地對兒子說,每個人活這世上都是九九八十一難,都得一關一關地闖。


說到底不過是這句“大有大為難,小有小為難”的俗語。


誰一輩子都能遇到熬的階段。人就像茶,得受得了高溫的熬,浮沉卷舒均要費一番功夫。


時間是最好的老師,經歷是最大的財富。


再追《大宅門》

4


沒有七爺的日子裡,二奶奶是宅門的靈魂人物。有了七爺後,二奶奶慢慢退居二線,再到後來不知不覺間享受了“老佛爺”般的待遇。宅門裡的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對她都是百般順著的“孝”。


就如楊九紅所說,孝是對的,可這前面加了個愚,就……


再追《大宅門》


身處這個年代,我更贊同孝首先是讓自己擁有能過好自己的能力,不讓家人牽掛,不讓爸媽費心,然後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站成一棵不退縮的大樹。


然後正確盡孝。老人的有些錯,姑且任之,因為無傷大雅,但有些錯,還是需要冷靜糾偏。比如老太太那種對隔輩疼得沒邊的情況,順的後果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七爺頓著拐道,你們這些人比日本鬼子,八國聯軍更不好對付。


敬業在去採買藥材的路上,不成體統的帶個伺候丫頭的壯舉,就是因為有老太太這個尚方寶劍。嬌生慣養的他有對早起的怨氣,也有對吃喝的不滿,後來乾脆人影兒不見的欠下了十二萬的賭債。當時的白麵八毛一袋,他在被當人質抵押時,還能“心寬似海”地抽著大煙鬼混。


再追《大宅門》


醉生往往伴隨夢死。


儘管有個照死裡揍一頓的爸,可也有個大哭護短的媽,最後如《紅樓夢》裡寶玉捱打時的王夫人一樣抬出了老太太,再然後理直氣壯的爹也不敢怎麼大管了。因為二奶奶說,不就是十幾萬銀子的事嗎?咱們家還在乎這個呀。


老太太不知道的是,她覺得不需要在乎的這十幾萬銀子,需要那個她至死也沒瞧得上的“窯姐”出手相幫。


5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試圖理解別人,可是有如魯迅先生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想通。哪怕是親人和愛人之間,我們都要耗盡一生去尋求彼此的理解和關愛。如果有坦誠,能溝通,這個世界將會少了很多悲劇。


悲劇的產生不過是敬一丹在書裡寫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人們說著相同的語言,又說著不同的“語言”,相互聽不見、聽不懂,甚至不想聽,於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白駒過隙的動態生活裡,我們需要靜態的反思。反觀過去的遺憾,欠缺,教訓,思考將他們化為日後有用的東西。


此叫成長。


姨奶奶楊九紅是個讓人由愛能生恨的可悲女人。她的不明智,她的倔強,她格局的不夠大,胸懷的不夠寬都是她悲劇人生的引線。


唯在心裡替她嘆一聲,時也,命也。


再追《大宅門》


她是勇敢的,可她也是無知的。她並不知道她享受了不被社會習俗、道德所許可的東西,就必然得承擔起一切的後果。包括二奶奶對她身為窯姐的輕視,無視她而抱走她孩子的決定,甚至後來離世也不許她戴孝等等都屬她必須承擔的後果。可她對此並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所以每次事到臨頭她都崩潰得只願死去。


她不懂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有為自己行為負全責的意識。


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抵擋自己追求過程中的風險,不如放棄。否,你哭天搶地的時候,又怪得了誰?


我慶幸自己活在這個開放的時代,能有機會理智地看她。首先她肯定是個有膽識的女人,敢做也能做,但她在生活上太過依賴那個男人,在精神上也太過依戀這個男人,所以慢慢地她沒了離開的勇氣和能力。


為母則剛。可老天沒給她第二個孩子的機會,她失去了從頭再來的動力,儘管她曾艱難地走出過第一步。


再追《大宅門》


張愛玲曾說,用別人的錢,即使是父母的遺產,也不如用自己賺來的錢來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可是用丈夫的錢,如果愛他的話,那卻是一種快樂,願意想自己是吃他的飯,穿他的衣。


那是女人的傳統的權利,即使女人現在有了職業,還是捨不得放棄的。


但捨不得歸捨不得,當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還是應有決斷之心。


七爺的硬傷,是隻要涉及到媽,就沒理可講,一味順從,毫無原則,即便明知是大錯,也一概全順。結果是讓楊九紅這個本可以不這樣的女人,溺死在了女兒不肯認自己的心的苦海里。


再追《大宅門》


老年的二奶奶有過頭的一意孤行和不管不顧的任意妄為,留給後人的是永遠的良心債。老年的七爺在楊九紅靈前捧著一炷香懺悔:是我對不起你……


為何活到了這般田地?留待後人警醒。


6


二老太太的前半生是個善於選擇,冷靜理智的大女人,因為她活得夠努力,所以她也過得有滋味。她的心寬且大,她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爭取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看上去成全了別人,最終的結果是成就了自己。


整個第一部看下來,這個宅門的三起三落,讓人揪心。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奶奶痛心疾首時問,冤冤相報何時了?她一身正氣時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全力保家時,她秉行的是寬厚待人。


再追《大宅門》


我欣賞她的寬厚,想起時下的這句:昔日你愛答不理,如今你高攀不起。人啦,都別活得太勢利,永遠記得我佛雲:眾生平等。


我喜歡的那個教練曾在他的文裡寫:人這一生,所食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所飲不過幾杯起起落落。百川終入海,世事終歸塵。不論貧富,靈魂的神殿裡,我將供奉強韌和溫暖。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門功課,叫接受。接受陰晴圓缺,接受愛憎美醜,接受親人離開,接受一切無常。而強韌可以讓自己在無常裡有顆平常心,溫暖可以讓生活在平常裡少些無常。


老太太最後那個大壽的排場和破費,真也有點類似《紅樓夢》裡那最後撐著的一個月圓夜。我沒那本事讓自己這輩子如此輝煌,但我知道,即便有這實力,我也永遠不會如此敗福。


說到底,一切不過是下人們評說的,七爺要面子,要宅門的面子。


所謂的面子,不過就是偽裝。我倒更接受這有些混不吝的話:不要臉,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屬於有勇氣敢於直面生活和自己的人。當你不要臉的時候,卸下了虛偽的包袱,會顯得大氣而灑脫,也會給人一份輕鬆和自在,給自己一份自信和從容。


如此,也許收穫的是更有臉吧。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願宅門悲劇永不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