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今年疫情發生之前,我提前一個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聽家裡人說附近五六公里外的村子裡有唱大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回憶立即浮現回了小時候:

如同魯迅筆下的《少年閏土》一樣的光影在腦海裡飛速劃過——每年我們村子都會連唱幾天大戲。這個時候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會來我們這裡。所有賣好吃的好玩的包括賣生活用品的生意人都會齊聚一地,親戚們也會在這個時候來到這裡歡聚一堂。

等於說每年這個時候,整個村子都會陷入一種熱鬧非凡的場景。戲臺上鑼鼓喧天聲震四方。哇呀呀的唱戲聲音在附近幾公里外都聽的甚是引人。這是兒童們一年之中堪比過年的歡樂盛宴。孩子們在戲臺底下穿梭嬉戲。看大戲、呲水槍、玩玻璃球、吃棉花糖、遛鐵環......


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當我騎著電動車充滿希冀的跑到目的地的時候。卻是驚訝萬分。小時候印象最為深刻的廟會,如今居然變得甚為寒酸,寂寥。甚至讓人甚為惋惜。

戲臺底下不再有擠擠攘攘的人們。取代的是冷冷清清......就連戲臺上的唱曲也都顯得充滿孤寂。


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留守人在空巢村,空巢村裡留守人!


二三十年前那一幫曾經喜歡看大戲的老人,如今至少已經過半不在人世。曾經在戲臺下跑來跑去的那幫小孩兒。如今幾乎都在各大城市奔波。鮮少有人一直在家裡的。


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全國各地湧現出了大量的留守村,空巢村。曾經是家裡頂樑柱的父輩們如今度已成了老人。因為我們這一代人都外出打拼,他們更被冠以為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


這代人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

大量人為了改變下一代的命運,都會給他們的子女選擇更好的學校。以至於農村的學校經常整個學校從1-5年級才不到100人。而縣城裡的學校很多能夠一個年級達到五六百人之多。形成了極為對立的鮮明對比。

那幫曾經在戲臺底下玩水槍的小孩兒們如今都在為他們下一代的小孩兒焦頭爛額的打拼。為好的學校打拼,為學區房打拼,為生活打拼......


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社會在發展,回憶在褪色!


仔細想來,為何回憶不再。主要原因就是那時候物品並不豐富。跟沒有什麼大型的商場來供給人們日常採購。所以每次十里八鄉的廟會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十里八鄉的生意人都會來這裡擺攤做生意,所以家裡平時缺個凳子少倆碗的等等都會來這裡採購。而且可選擇性特別豐富,大有一番萬邦來賀的情形。


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現如今電商,大型的超市等等之類琳琅滿目。大家對商品的稀缺性已經完全能夠滿足,甚至超負荷滿足。不需要再選20年前,還要等待機會去採購。

再加上年輕一代人幾乎八成都外出了,所以整個村子的人口至少都少了一半以上。年輕人又聽不懂或者根本不愛聽戲曲。這個時候唱大戲,趕會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少。


你們那裡農村還在唱大戲嗎?轉眼20年,如箭光陰只留“空巢村”

作者總結:

僅以此文,緬懷我曾最為牽掛的童年。

希望曾經最為快樂的80後一代人都能夠打拼到自己最想要的前程。


我們有很多夢,可我們卻沒有精力圓。

我們有很多樂,可我們總沒有日夜笑。

我們有很多恩,可我們卻沒有空閒報。

我們有很多情,可我們總沒有時間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