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聚焦當前東莞綜合交通體系中的短板和痛點

東莞將全面推進新一輪

全市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

力爭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

更加適應“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價值追求的

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3月11日,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暨品質交通與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新聞發佈會召開。為了密織民生之網,一號文部署,東莞將著力推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連續三年每年綜合投入300億元以上建設資金,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

未來,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這8個軌道交通站點將成為東莞的“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並以此為錨固點,以通勤、客運、貨運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政策創新

推出119項政策,“首次在莞實施”56項

會上,東莞發佈了《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文件》(《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品質交通城市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描繪了未來三年東莞交通發展藍圖。加上2月份發佈的《東莞市交通發展白皮書》,東莞短時間內密集發佈了多項重磅文件,為東莞交通發展指明瞭方向。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這是東莞市首次發佈交通發展白皮書,也是東莞對未來10年交通發展提出方向性的目標。”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陳尚榮介紹。

據介紹,《實施意見》針對目前東莞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存在的“四大不足”問題,即整體謀劃不足、要素保障不足、擁堵治理不足和改革創新不足,《實施意見》提出了38大點共119項政策。其中,85項涉及政策創新,“首次在莞實施”56項,“優化已有政策”29項。

根據目標,本次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將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東莞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從“項目建設”到“體系重塑”、從“規劃脫節”到“一體融合”、從“財政直投”到“經營城市”,以規劃引導、項目建設、公交服務、交通管理、產業發展、改革支撐作為核心任務,全力打造以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以通勤、客運、貨運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

實現“功能更加清晰、銜接更加科學、運行更加智慧、效率更有保證、能耗更趨綠色”的總體目標。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軌道交通

“二主六輔”樞紐打造城市發展新增長極

軌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串起城市內外聯繫的主幹線。如今,東莞地鐵2號線、莞惠城際鐵路、穗深城際鐵路投入使用,東莞市域範圍內已經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和多個軌道交通站點。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實施意見》透露,2022年底前,全市將新建各類道路150公里以上,各類軌道交通通車裡程300公里以上,並構建一個全市範圍內的“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支撐體系,編制一份《東莞地區鐵路樞紐總圖規劃》。

這意味著,今後3年東莞將依託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東站、虎門高鐵站、東莞站、東莞西站、東莞南站、濱海灣站、松山湖站等軌道交通站場,打造“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以綜合交通樞紐為錨固點、綜合交通廊道為支撐軸的綜合交通體系。

今後,東莞還將推動全市“二主六輔”綜合交通樞紐TOD片區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東莞將積極推動各類軌道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1號線支線以及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段等項目規劃建設,實施虎門高鐵站、東莞東站綜合整治工程,並推動虎門高鐵站等增加高鐵班次停靠。

“二主六輔”中的8個軌道交通站點中,除了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東莞南站外,都已經投入運營。其中,東莞南站正在建設當中,是贛深高鐵在東莞塘廈設置的一個高鐵站。《實施意見》透露,東莞將深化廣深第二高鐵規劃研究,力爭在2020年底前穩定線位以及中心城區樞紐站選址。

“目前東莞設計有虎門高鐵站東莞南站兩個高鐵站,但這兩個高鐵站都不具備始發功能,且距離東莞市區太遠,站點拉動效果有限。”陳尚榮介紹,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省政府層面梳理和規劃全省軌道交通的建設,提出了建設廣深第二高鐵。藉著這樣的機會,東莞也提出將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落戶市區。

據透露,廣深第二高鐵將偏向沿著廣州火車東站沿著新塘

廣深高速走廊到達深圳。未來,廣深第二高鐵始發站將被打造成一個大型的綜合交通樞紐換乘站,國鐵、地鐵、公交等多層次交通都可以在此接駁換乘。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公交

出行更便捷,公交服務三年大提升

《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底前出臺《東莞市大型建築公交首末站配套建設指引及管理辦法》,2022年底前新增公交首末站13個,公交綜合立體車場1個。通過優化全市公交線網,構建“快、幹、支、微”公交線網結構,2020年完成中心城區公交線網規劃,優化調整線路不少於20條。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此前,東莞的公交設施比較薄弱,沒有充分體現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例如首末站多數都是租賃用地,這給公交線路編排帶來很多困難,進而影響到出行效率,帶來了連環影響。”陳尚榮說,通過建設公交首末站,補齊短板

此前,東莞僅有3條公交專用道,而且基本“形同虛設”。《實施意見》透露,東莞將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和快速公交系統,開展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研究,並在全市範圍內逐步劃定不少於100公里的公交專用道。與此同時,東莞將同步開展設置公交優先信號燈控的研究工作。

公交專用道劃好了,違法佔道的執法能跟上嗎?對此,《實施意見》透露,東莞將加強違規佔道執法力度,建設佔用公交專用道抓拍電子警察,試點在公交車輛上安裝違規佔道視頻抓拍系統,實現途經專用道公交車輛100%覆蓋。

細心的市民可能已經留意到,近期,在鴻福路口,市民中心南面的公交站點遷移了80米,距離軌道站點更近了,而為了照顧出租車乘客的需求,這裡還設置了3個巡遊出租車的專用候客點,市民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地鐵、公交、出租車換乘。“這是我們的一個試點,探索軌道、公交、慢行系統的三網融合,今後有望推廣到更多軌道站點。”陳尚榮透露,這次的千日攻堅行動,成功經驗將轉化為具體行動方案,在今年上半年推廣,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讓公交跑得快起來、價格降下去,吸引更多的市民綠色出行,增加公交出行分擔率。陳尚榮介紹,東莞市民還將很快享受到地鐵、公交換乘的票價優惠了。《實施意見》透露,力爭在2020年底前出臺公交地鐵換乘優惠政策,給予通勤、換乘乘客傾斜的票價優惠,從而提高東莞通渠道使用率。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治堵

再治理一批交通擁堵節點

城市外圍將開闢一條東西向大動脈

治堵,一直是廣大市民關注的焦點。《實施意見》透露,東莞將繼續提高交通擁堵的治理水平,探索構建依託交通大數據為基礎支撐的擁堵治理新模式,實行“一點一方案、一區一對策”的交通擁堵治理,建立交通擁堵治理信息化動態評估及反饋機制。

與此同時,東莞將加快推廣可變車道、借道左轉、單向交通、共乘車道、潮汐車道、“拉鍊式”交替通行等新型交通組織方式

東莞將做實市鎮綜合交通聯席會議工作機制,連續3年市鎮兩級財政預算中優先保障交通擁堵專項治理項目。綜合採用停車收費和交通執法等手段,合理引導市民群眾降低小汽車出行強度。

東莞市交通運輸局透露,交通擁堵節點的治理工作一直在推進,將選取若干交通擁堵問題嚴重的鎮街(園區)試點開展交通綜合治理。近期,即將開展新一批交通擁堵節點的改造工作。

除了短平快的節點治理,交通部門也在探索更多標本兼治的辦法。面對松山湖大道中醫院路段和環城路轉環莞快速兩大擁堵“黑點”,陳尚榮透露,擬在城市外圍再開闢一條交通大動脈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陳尚榮分析,松山湖大道中醫院路段的車流量之所以大,是因為東向有莞深高速上屯出口、東部快速等車流匯合,西邊有八一路、環城東路、環城南路等車流,成為了瓶頸路段。

經過大數據分析,來自松山湖大道、東部快速的車流進入環城南路後,八成以上轉入了環莞快速。“東莞東西向的貨運走廊很少,對價格較為敏感的貨車不願意走高速,而莞番高速尚未建成,因此,大部分的貨車都會選擇這條路。”他表示,從根源上破解這一路段的道路擁堵,就要在東莞大市區外圍打通一條東西向貨運通道。預計,今年年底就會有具體的實施措施和建議。

投900億,用1000天,東莞將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根據“一號文”部署,東莞將著力推動品質交通千日攻堅行動

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鐵路建設,開展廣深第二高鐵前期規劃研究以及贛深高鐵東莞南站、深茂鐵路濱海灣站的綜合交通規劃研究,加快建設贛深高鐵、深茂鐵路、佛莞城際,開工建設虎門高鐵站站房改擴建工程。

加快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建設,完成2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工可研究,強化與周邊城市軌道交通對接研究,加快軌道交通1號線黃江北站、1號線支線環市路站等一批站場綜合體規劃建設,推動軌道交通、公交站場的綜合利用二次開發

抓緊推進深外環高速東莞段、莞番高速等5條高速項目,加力推動桑茶快速路及東延線、莞太路快速化改造、濱海灣新區濱海大道等市內道路工程建設,完成不少於86公里的農村公路提檔升級,

構建綜合立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加大公交運力投放,打造水上巴士專用碼頭及航線,研究開通社區巴士、定製公交,加密現有公交線路,推動常規公交準點率達90%以上,主要客流通道公交線路高峰期發班間隔小於10分鐘,提升公交出行體驗。

加快靜態交通發展,推動市人民醫院立體停車庫等37個停車設施投建運營試點項目建設,建設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實現全市停車信息聯網,加強停車資源共享和停車誘導服務

加強交通擁堵整治,每年完成不少於2批交通擁堵節點整治,推進市人民醫院萬江院區、市婦幼保健院、東莞植物園等片區擁堵綜合治理,推廣可變車道、借道左轉、潮汐車道等新型交通組織方式,依託主幹道路、次支道路打造慢行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改善交通擁堵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