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有句話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中國之美”。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自清朝乾隆皇帝平定準格爾之後,清政府便將古稱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納入中央政府統治之中。

新疆這個名稱,有另外一層意思。繼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復了新疆之後,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歸還了伊犁地區。於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給清朝皇帝的奏摺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 於是以新疆為省名就有了一層新的意義。即新疆自古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但因為是新從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復的失地,故以新疆定為省名,有“故土新歸”之意。 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從口頭傳統上已經成為特指西域地區名詞“新疆”一詞正式成為特指中國西域地區的專用名詞,沿用至今。

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清朝新疆地圖--來自互聯網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歷史,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左公因此名垂青史,在此無需贅言。然而有一個人,歷經清末,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坐鎮新疆十餘載,對內平定亂局穩定局勢,對外挫敗沙俄等外部勢力對新疆的蠶食企圖,保護領土完整。沒有他,新疆恐怕早就成了第二個外蒙。這個人,就是新疆督軍-楊增新。

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楊增新 1864年3月6日-1928年7月7日

1. 初出茅廬展露頭角

楊增新,字鼎臣,清穆宗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1864年3月6日)出生於雲南蒙自一個書香之家。祖先是明初從江蘇上原奉命而至雲南,做過建水縣知縣,後來遷到了蒙自。祖父是歲貢生,父親楊繼元是舉人出身,官至雲南楚雄府學官。後來楊父因為動亂,便回鄉辦學。

楊增新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滿腹經綸,同時熟讀兵書戰冊。幼時楊增新以漢時班超為偶像,曾經抄寫岑參的詩句“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以自勉。封建王朝文人士大夫的“忠君愛國”情懷在他身上可見一斑。

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光緒十五年(1889年)楊增新中己丑科第127名進士,時年25歲。經吏部抽籤決定,任命他為甘肅中衛縣知縣。

中衛縣地處偏遠,少數民族居多,當地民族矛盾尖銳。楊增新上任伊始,便遇上了“河湟事件”。(關於河湟事件始末,大家可自行查閱資料,在此不復贅述)。

在這場民亂中,楊增新顯示了驚人的政治才能。他剿撫並用,很快平息。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楊增新因功升任河州知州,採取措施醫治戰爭創傷,發展經濟、緩和民族矛盾。首先,招撫流民,恢復生產。楊增新發放賑災款,“清理叛產,招民領種”,大批流民返回家鄉,恢復生產。他還革除了地方官吏徵收賦稅時的十分之三羨餘,改制錢兩千七百文抵銀一兩的糧價折徵,民苦價昂,為2300文制錢抵一兩銀,老百姓在繳納賦稅時的負擔有所減輕。河州東北鄉生產麥子,按照舊例,鄉民必須交納青稞,楊增新允許百姓交納賦稅時以一石麥抵兩石青稞。 在“河湟事件”中,大多數水磨遭到破壞,有些水磨因戰爭而易主。楊增新一方面由政府出資,修復戰亂中被燒燬的水磨房。另一方面則規定,凡是在戰亂中易主的水磨,一律歸還原主。給河州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其次,防範、調和並舉,解決民族問題。河州地區回漢矛盾由來已久,楊增新在河州恢復修建寧河堡和蓮花堡等軍事要隘,以防範回亂。

陝甘總督崧藩極為賞識楊增新,提拔他為甘肅提學使兼武備學堂總辦。上任不久,楊增新率王樹楠等五人赴部引見,赴京、津、蘇、滬、浙、皖等處考察學務。回來後創辦了文高學堂,“課以實學”,設立經學、史學、算學、理化、博物、地理、英、日、俄及體操等課程。楊增新還創辦武備、陸軍、師範、巡警、工業各學堂,並親手編寫章程,規定課程。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調任新疆陸軍學堂總辦,次年經新疆巡撫聯魁保薦入京,經袁世凱安排,陛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被調任新疆阿克蘇道尹。

自此,楊增新完成了華麗轉身,進入他一生中最輝煌的舞臺-新疆。

2.都督新疆

同年,在新疆布政使王樹枏的推舉下,楊增新來到新疆,在新疆阿克蘇、烏魯木齊、巴里坤等地歷任道臺。宣統元年(1909年),楊增新任阿克蘇兵備道,宣統二年(1910年),楊增新為新疆提法使。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調任鎮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成為朝廷大力培養的一名新疆要員。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新疆的革命爆發地在伊犁,革命黨人楊纘緒起義,成立了新疆大都督府。

新疆巡撫袁大化,在緊急情況下任命楊增新為提刑按察司。楊訓練了五個營的穆斯林軍隊準備平亂,然而時隔不久,南北和談,清帝遜位,中華民國成立。

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新疆伊犁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殺死伊犁將軍志銳,宣佈獨立。楊增新眼看清朝廷覆滅,即以保衛省城,維持治安為由,向新疆巡撫袁大化建議,由他出面招募軍隊。袁大化準其請求,楊增新急招募騎兵五個營,自任統領。

民國元年(1912年)2月,袁世凱代行臨時大總統,入住中南海。期初,袁世凱要重用楊增新,誰料孫中山先於袁之前發表聲明,大力推薦楊增新治理新疆。當時的民國,南方革命黨和北方的北洋軍閥明爭暗鬥,雖然還未撕破臉,但是也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袁世凱為搶奪人才,召楊來京赴職。不成想還未動身,新疆又出事了。袁大化保薦喀什道尹袁鴻佑出任新疆督軍,袁宏佑還未出門上任,即被當地哥老會首領查春華殺死於寓所之中,死狀極其恐怖(一說袁宏佑之死乃楊增新收買革命黨人所為)。袁大化大驚,逃離新疆。。

此時的新疆,已經形勢大亂。伊犁地區,革命黨的軍政府還在;南方的吐魯番,少數民族鬧事;哥老會殘殺官府中人;北邊外蒙宣佈獨立,對阿爾泰地區又伸出觸角;邊境上,俄國英國列強虎視眈眈。新疆已成了不祥之地。在此情形之下,袁世凱任命楊增新為新任新疆督軍。

3.先攘外後安內

沙俄帝國主義煽動和支持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獨立”,脫離中國,並派兵侵擾新疆邊境、侵佔科布多。 北洋政府指令新疆、伊犁、阿爾泰出兵抵抗。面對亂局,楊增新認為應該“先攘外後安內”,集中財力和兵力,集中保衛阿爾泰。沙俄見勢叫嚷要出兵干涉。楊增新不畏威脅,遣軍駐防託察汗通古。沙俄訛詐不成,又出兵伊犁、阿爾泰,聲稱要從背後發動攻擊,逼楊增新撤軍。楊增新巍然不動,集中全疆兵力,誓死堅守阿爾泰。民國二年(1913年)10月,沙俄駐阿爾泰領事擅自限定新疆軍隊駐地不準前進;11月,袁世凱同沙俄駐華使館簽訂《中俄聲明文件》和《中俄聲明另件》,將科布多割讓“獨立”的外蒙古;12月,帕勒塔與沙俄非法簽訂《中蒙軍隊停戰協定》,要新疆軍隊從察汗通古撤回元湖。楊增新斷然拒絕,堅守疆土,寸土不讓,最終保衛了國家的領土完整。

對內,楊增新採取的是“分而化之,各個擊破”。哈密鐵木耳發動農民起義,楊增新指派都司張廷彩招撫農民起義首領鐵木耳,鐵木耳受撫率精兵130人赴迪化,楊增新封以定邊馬隊第三營營長,其人馬分散安排。後楊增新見鐵已歸順,遂將鐵木耳絞死,其精兵也一同被處死。對於革命黨人亦是如此。先是將新疆都督府和新伊軍政府合併,合併完後分化瓦解,把革命黨人安置到各地監視使用,只要抓到錯處,馬上免職。革命黨人領袖喀什提督賀家棟,時任省民政司司長,楊增新用重金將他禮送出境。後革命黨人群龍無首,楊增新遂命親信進行殺害。不到兩年,楊增新遂將革命黨人和農民起義鎮壓下去。

最後剩下哥老會勢力,楊增新採用“調虎離山”之計,把邊永福和魏得喜調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任職,等邊、魏二人到省城後,他將魏得喜遣送回內地,將邊永福押回甘肅處死。就這樣,到民國五年(1916年)為止,哥老會重要成員都被他消滅。

憑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和鐵腕手段,楊增新清楚了全疆所有的異己敵對勢力,更重要的是,他把喀什,伊犁和阿爾泰三道全部收歸自己的統一管理之下,統一了事權,解決了清代以來新疆一省之內巡撫、將軍、參贊大臣三者事權不統一的問題。自此,楊增新完成了對新疆的完全控制和獨立統治。他在 日記中寫道:“縱一人生而千萬人不免於死,是生者死之根;殺一人而千萬人得遂其生,是死者生之根。故渠魁首所當誅,而無惡不宜輕縱。”

4.楊增新治疆理念:“保境安民”和“認廟不認神”

1915年楊增新通電全國,支持袁世凱稱帝,受封一等伯爵。楊在新疆嚴厲打擊任何袁總統的活動。25日,雲南軍閥蔡鍔組織護國軍討袁,全國響應,楊增新急忙宣佈擁護共和制度,表示不參加直、皖、奉三系軍閥混戰。新疆局勢基本穩定後,楊增新集中精力消除部下異己隱患,羈縻限制各王公貴族勢力,發展生產,休養生息,得到社會各界擁戴。

民國五年(1917年)2月14日,雲南護國軍派到新疆的楊壹,與楊增新同鄉關係,在高級官員中秘密策劃宣佈獨立,楊增新查悉後遂借宴送北京政府教育部視察員劉章楹之機,令衛兵間人席間,殺了具有革命思想的副官夏鼎和炮兵營長李寅,逮捕並殺害了楊壹和軍裝局總辦杜國禎、警察廳長劉應福、礦務督辦鄔銘魁等。楊增新在日記中寫道:“知其危害,則當於患之未發而先除之,無或姑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疆周邊的局勢更加紛亂,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蘇俄紅軍和白軍大戰,眾多哈薩克族難民湧入新疆,部分戰敗的白軍也攜帶武器進入新疆。楊增新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將這些難免安置,但又要避免干涉他國內政的口實。對俄國紅軍、白軍的戰爭,楊增新嚴守中立,對進入新疆的敗軍一律解除武裝,進行分散安置,不給蘇俄紅軍越境追剿的口實。

保境安民是楊增新最重要的目標。一方面“攘外”,通過外交努力和英國、蘇俄簽訂一系列條約,保證邊境的穩定;另一方面“安內”,在新疆採取因地制宜的政策,發展生產,改善民生。而對嘉峪關以東的內地政治局勢,他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身份出現,決不介入。所採取的“認廟不認神”的政策就是為了避免內地軍閥混戰波及新疆。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後來誰做北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楊增新都採取“認廟不認神”的政策。這在當時中國的局勢下,應當是較為明智和理性的選擇。他對當時全國的局勢十分失望,認為“民國成立,由擾亂而割據,由割據而併吞”,北京的中央政府政令不通,且更替頻繁。新疆要維護一方的平安,那麼不管中央如何變化,都表面擁護,但新疆內部事務概由楊增新自己處理。為此,他成功的阻止了“黑喇嘛”的侵擾,挫敗了馮玉祥引兵進疆的圖謀。

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黑喇嘛

在楊增新都督府的大堂兩側,懸掛一副楹聯:“共和實草昧初開,羞稱五霸七雄,紛爭莫問中原事;邊庭有桃源勝境, 狃率南迴北準,渾噩長為太古民。”

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楊增新為紀念紀曉嵐修建閱微草堂

作為一個傳統士大夫,楊增新治理新疆更傾向用傳統的方式。政治上他多用縱橫術,平衡民族和派別的勢力,讓其互相制衡,而不使其中一端過於強大,如他對新疆政壇上兩湖幫和甘肅幫即是如此;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上推崇“無為而治”,澄清吏治,儘量縮小政府規模,減少公共支出,如他治理新疆期間,所養的軍隊是各省中最少的;對城市建設也不太上心,省會迪化破破爛爛;注重農業和傳統手工業,在各地廣修水渠,開墾荒地,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地區發展羊毛加工業。正是在這種強勢的“小政府”治理下,新疆社會繁榮,秩序井然,民族和宗教矛盾得到極大的緩和,他本人也在各族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人都尊稱他為“老將軍”。


5.被刺身亡

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楊增新

楊增新晚年由於在政治上實行鐵腕政策,引起軍務廳長兼交涉署長、迪化道尹樊耀南嚴重不滿。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橫掃北洋軍各系,閻錫山、馮玉祥等與蔣介石合流言好,建立南京國民政府。7月1日,楊增新召集金樹仁、李溶等商議電報南京政府,表示承認。此事被樊耀南獲悉,決心趁關內大亂刺殺楊。7日,樊耀南趁楊舉行俄文法政學校第一期學生畢業慶典設宴之機,率法政學校教務長張純熙等人發動政變,將楊增新槍擊在地,楊增新掙扎起呼喊衛兵,樊耀南又親手朝楊胸部連補二槍斃命,率三十餘名敢死隊奔入督軍公署,搜出督軍關防,宣佈接管政權。政務廳長金樹仁聞變,“為楊老將軍報仇”,急調兵包圍督署,將樊耀南抓獲,綁在栓馬樁上,處以挖眼剖心極刑。

楊增新被殺害時年66歲,其靈樞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假道西伯利亞東運,蘇聯政府為楊增新開祭致哀,並派專車和軍警武裝護送到北京,葬於北京北郊昌平區沙河鎮的南沙河北側。原墓址在八達嶺高速東側輔路處,現存神道碑距遷移前原址100米遠。

歷史最不該忘記的功臣:楊增新-西域守護者

楊增新墓

6.人物評價

美國人拉提摩爾:“辛亥革命後,新疆政權落在一個很有經驗的中國官員手裡,他善於平衡當地各個民族間的力量,使新疆保持了長期的穩定。後來他與蘇聯簽定了通商協定,有效地抗衡了英帝國勢力在新疆的拓展。”

瑞典學者斯文赫定:“差不多是過去時代的最後一個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國偉大的舊道德、傲氣和愛國心。他惟一的夢想是中國的統一。”

馬大正先生做出歸納,稱其為“反對疆獨第一人”。

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包爾漢:“內心陰鷙,善於機變。表面上沒有官僚氣派,平易近人,健談,風趣,具有相當強的感染力。在興奮或激動時,還偶爾吐露他的真實人生觀和統治權術。” [6]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系副研究員劉國俊:“楊增新為官期間,清正廉潔,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在新疆官場有不錯的口碑。而且,他辦事也很乾練,很謹慎,很得上司賞識。”

羅布人庫萬·庫都魯克,提起楊增新他說:“老將軍在世的時候,我們羅布人的天地非常寬廣。”

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東北與北部邊疆研究室主任奧其爾: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主要宗旨或者說它的核心,就是經濟合作。過去人們理解得很簡單,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是修路,實際上這種合作包括經濟的、能源的、人文的、文化的互聯互通。那麼中國要跟絲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進行合作,新疆的穩定是首要的。沒有新疆的穩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也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何治理新疆、保持新疆的穩定,楊增新的措施和辦法,有借鑑的意義。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不斷提到“當地老百姓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繼續懷念楊增新本人和楊增新時期”,稱百姓提到楊時皆敬稱為“楊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