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不知從何時起,“原生家庭”成為一個比較熱的話題,朋友圈流行這樣一句:“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多人都把自己失敗的婚姻、糟糕的事業,歸結為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彷彿不好的“原生家庭”就是深入骨髓的毒,我們永遠無法擺脫這個魔咒,註定一生與快樂、幸福無緣。


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前幾天翻看雜誌,無意中看到了何衝在《超級演說家2018》中的演講。認真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如何做自己。

一個世界矚目的冠軍,有一個並不美的原生家庭

中國跳水隊有“夢之隊”之稱,是中國體育王牌中的王牌,而何衝曾8次獲得單人男子跳板世界冠軍,22歲成為第一個世界大滿貫的男子跳板選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被榮耀和光環籠罩的何衝,有一個很不美的原生家庭。


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他是跟外婆長大的“留守兒童”,6歲那年跟父母來到城裡,一家5口人擠在一個不到10平的出租房裡。在他的記憶裡,生活就是“窮”,窮得有時候要到菜市場撿菜吃。而當時進入跳水隊,只是因為可以減免費用。

一個被貧窮抽打的家庭,很難有歡聲笑語。為生計而奔波忙碌的父母,也很難和顏悅色。他對父親是充滿恐懼的,調皮不聽話會捱打,弟弟妹妹沒看好,還得捱打。沒有人知道,他那麼刻苦的訓練,承擔起全家的生活,就是想得到父親哪怕是一絲的笑臉。

10歲養家,16歲給父母買房,不一樣的童年註定不一樣的人生

從小到大,父母沒有給過他夢想,更沒有為他鋪過路,只是告訴他:“你要靠你自己,我們幫不了你。”

那時候,他經常餓著肚子參加訓練,唯一的想法就是能轉正,有了工資可以養家。10歲那一年,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工資,925元,把工資卡寄給了父母。


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10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齡,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孩子,而對於何衝來說,卻要撐起養家的責任。訓練傷了、累了,別人可以哭,可以宣洩,可以放棄,而唯獨他不行。正如他在演講中說的那樣:“他們是來訓練的,而我是來拼命的”。

何衝的拼命堅持和努力,鑄就了他的冠軍之路。2003年年底,他在訓練中由於水的衝力過大,導致右手骨開裂,被退回廣東省隊。2004年11月,他再次入選國家隊,2005年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在他16歲的時候,給父母買了第一套房子。

戰勝對手是一個勝利者,而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他的運動生涯,一共摘得了17個世界冠軍的頭銜。他說,跳水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的冠軍,而是對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或許源於這樣的認知,原生家庭的苦難沒有給他的人生蒙上陰影,反而把他磨礪成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好男人。


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如今,他早已經對原生家庭的那些不完美釋然了。父母沒有時間和能力照顧他,放養式的教育,給了他自由成長的空間;一向板著臉很嚴肅的父親,也有著細心溫情的一面,會偷偷買好他愛吃的東西。不念過往,才有未來,現在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有漂亮的老婆,有可愛的女兒,過著美滿而幸福的生活。


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這個世界上,被原生家庭拖累的人不少,比如《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安家》裡的房似錦……可是,並不是所有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能夠像何衝一樣,懂得跟曾經的自己和解,而是在怨恨和糾纏中飽受折磨。

鳥兒長大了總要離巢,能飛多高取決於自己

原生家庭太爛,想要把一手爛牌打好,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也需要有看淡放下的智慧。原生家庭的傷只能讓時間去撫平,只能靠自己來治癒,只有戰勝那個寄生在原生家庭上的“自己”,才能做自己人生的王者。

比如,那個唱《隱形的翅膀》的張韶涵,親生母親不僅趁她治病的時候,偷偷轉移走她全部財產,甚至還在媒體面前汙衊她吸毒,親手把她打入谷底。她也沒有怨恨,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從深淵裡努力站起來。


6歲撿菜吃,10歲養家,22歲成就大滿貫,原生家庭拒絕為失敗背鍋

還有影星蔡少芬,家庭窮困潦倒,母親嗜賭如命,從18歲就成了母親的賺錢機器。後來,她跟原生家庭決裂,不僅事業蒸蒸日上,而且婚姻幸福,還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其實,原生家庭給予我們的就像鳥兒的巢,而我們每個人就是鳥兒。鳥兒翅膀硬了,羽翼豐滿了,都是要飛向天空的,至於能飛多高,能飛多遠,這取決於鳥兒自身的努力和堅持。一味地怪罪父母,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長大,與其糾結父母不曾給予的愛,不如靠自己去找回來。

人生路漫漫,有些傷、有些痛,走著走著就淡了,走著走著就忘了。不知不覺,你會發現,因為生活不完美,所以我們才會有動力,去做那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