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明朝正德癸酉(1213)年間,舉人吳頤山為了備考科舉,攜書童供春,住進了宜興湖滏鎮西頤山之上的金沙寺。該寺深在萬林之間,環境清幽,實乃讀書之佳處。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供春壺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吳頤山每天只顧著讀書,書童供春反倒落了清閒。供春時常於寺內走動,和金沙寺僧關係很是親近。

他發現寺內僧人常以自制的陶壺沖泡茗茶。只見此壺造型古樸,煞是可愛,供春對此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遂向金沙寺僧學習制壺技巧。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徐秀棠:供春學藝

這日,月明星稀,供春閒來無事,便在門前一老銀杏樹下盤坐,回想白天學習的制壺技巧。不知已月上柳梢,忽見月光之下,一片陰影恰似壺型。

供春仔細尋找,原來是老銀杏樹枝幹上一突出的樹癭投影到地面。供春突然靈光閃現,遂用寺僧洗手缸中沉澱的淤泥,仿照樹癭製成一把壺,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顧景舟仿作供春壺

明朝時期的文人對於奇石有種獨特的審美,他們認為"醜極"即"美極",如果一塊石頭達到了"瘦、漏、透、皺"的程度,這就是一塊美石。

而供春所製茶壺,造型猶如古樹樹瘤,再刻以樹癭花紋,燒成之後,此壺古樸可愛,很合文人的意。因是供春所制,於是大家將其取名供春壺。後自家先生中了進士,供春壺也隨之在文人中流傳開來。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汪寅仙仿作供春壺

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供春壺,是祖國茶文化寶庫中的無價之寶,在他身上還發生過一件傳奇的故事。

儲南強,江蘇宜興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實業家。1928年,酷愛古物的儲南強在蘇州地攤上偶遇一把古樸奇特、狀如樹瘤的舊壺,仔細端詳,發現壺把下篆寫“供春”二字,壺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刻款。他立刻不動聲色地花1枚銀圓買了下來。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裴石民仿作供春壺

經過一番詳細的調查考證,得知該壺先後被大收藏家沈均和與吳大贗收藏,沈之前無從考證。

得了寶貝的儲南強欣喜若狂,邀請摯友、著名書畫家黃賓虹、徐悲鴻、潘貽曾共賞名壺,無不歎為觀止。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黃玉麟仿作供春壺

遺憾的是,吳大贗得到此壺時已無壺蓋,於是請制壺名手黃玉麟重配了一個瓜蒂狀的壺蓋。黃賓虹認為樹癭壺身配瓜蒂蓋有點不倫不類。

儲老便請制壺名家裴石民重新做一壺蓋,裴老以靈芝為蓋,讓枯樹逢春,沉寂百年的樹癭壺,重新煥發生機。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曹婉芬仿作供春壺

在壺蓋的周邊外緣,有儲南強撰寫、潘稚亮雕刻的兩行隸書銘文:“作壺者供春,誤為瓜者黃玉麟,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樹癭,重為蓋者石氏,題記者稚君。”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顧景舟 百年一景舟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新建立國家博物館,而儲南強先生於1950年,經過鄭重思考,遂將一生所藏盡皆捐獻給國家。而這把樹癭供春壺也終於結束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

文玩:紫砂壺鼻祖——供春壺

紫砂陶藝大師 時大彬 被譽為“千年一時”

供春壺,經百年發展,幾代藝人推陳出新,現造型多樣,款式不一,但自始至終都不曾離開樹癭這個主題。我想供春於紫砂藝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壺的樣式,更多的是那種百年傳承下的紫砂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