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裡這張“卡”何時讓人放心?辦卡容易退卡難


兜裡這張“卡”何時讓人放心?辦卡容易退卡難

沈江江 繪

兜裡這張“卡”何時讓人放心?辦卡容易退卡難

4S店大門緊閉

近年來,預付卡已經成為很多商家大力推廣的一種消費方式,健身卡、洗車卡、游泳卡、美容美髮卡、洗衣卡,甚至生鮮蔬果、農產品超市也有各種預付卡。然而相對於傳統的“錢貨兩清”消費方式,預付費式消費具有一定風險性。店家捲款跑路消失,門店易主,辦卡後無法退款……此類消費維權已不是新鮮事。一旦發生預付卡維權事件,消費者找誰維權就面臨著諸多難題。

案例1

4S店關門 8年車輛延保服務誰來保障?

近日,網友“Four”向揚州發佈APP報料平臺報料,因4S店關門,預繳了3500元的8年車輛延保服務無法得到保障。

網友“Four”介紹,3年前,他在揚子江路一家4S店買了一輛車,同時預繳了3500元的8年車輛延保服務。去年下半年,他發現這家4S店被一汽大眾取消授權,車輛無法在店內繼續做保養。根據協議,如果車輛不在4S店做保養,8年車輛延保服務將不再享受。他如果要保養車輛,只能將車子開到鎮江等地。可作為揚州人,每次去外地保養,費時費力。

記者隨即趕往位於揚子江路的這家4S店。記者看到,公司大門緊閉,並被貼上封條。據附近一家4S店工作人員介紹,這家4S店早已人去樓空。

記者電話聯繫該4S店總部瞭解情況。“客戶在全國有經銷商授權的一汽大眾店正規保養,都可以享受我們的延長保修服務的。”這家公司一名負責人稱,他們經過協調,已將此事處理好,客戶可去揚州城北某4S店去保養。他們與該店協商,客戶在店內做保養後期記錄會上傳系統,繼續享受延保服務。

案例2

繳了2888元學費 一節課沒上,游泳館就關門了

去年10月份,江都市民報料,稱他們在文昌東路某游泳館繳了2888元學費,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節課沒上,游泳館就關門了。老闆本來承諾19年10月份退款,但他們都沒有聯繫上這名老闆。

市民張先生介紹,“跑路”的游泳館位於文昌東路某樓盤銷售中心一樓。去年4月中旬,他經朋友介紹,向游泳館繳了2888元學費。繳費後不久,他們就瞭解到,游泳館面臨續租難問題,有可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一名會員介紹,這個游泳館開了三年,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的會員群裡,大家的經濟損失就在20萬元左右。

游泳館負責人與房東的租賃合同去年5月31日到期,去年3月,房東口頭告知游泳館負責人不再續約,並於去年4月23日以書面形式向這名負責人發函,要求其於當年5月31日前撤出場館,不得招收新會員,並妥善處理已經繳費的會員。

探因

明知有“陷阱”

預付卡為何還屢禁不止?

為什麼明知有“陷阱”,很多消費者還是願意去辦卡?主要是因為商家在推銷各種卡時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優惠。但因為辦卡過程中監管等機制不到位,不法商家利用這種消費形式打“擦邊球”。

業內人士介紹,商家制定不平等格式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擅自終止服務,部分經營者因經營不善等原因,發生關門歇業、易主、變更經營地址等情形,既不能繼續按合同約定提供服務,也不採取其他善後措施,就會出現預付式“消費陷阱”。

“很多人覺得健身這類行業的錢好掙,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市某知名健身館老闆透露,很多人看到這行掙錢後,就“依葫蘆畫瓢”,紛紛重金投資。商家一旦發現不掙錢,就會上演“最後的瘋狂”,利用低價吸收會員,圈走會員會費,然後找機會跑路。

建議

消除監管盲點 建立第三方資金存管機制

預付費的消費模式存在已久,這種模式下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證?

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江蘇省消費者保護條例》規定,如果消費者在店內辦理了預付卡,而店鋪發生轉讓等重大變化時,需要提前一個月向消費者進行告知。

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出臺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髮卡企業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前往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並對相關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往往是大型超市、百貨商場進行了備案和存管,而大量的小店鋪、小商家滯留在管制之外。

“在預付卡的消費中,消費者一旦辦卡後就會很被動,充了卡就必須來消費。”揚州市美髮美容與攝影協會秘書長張亞春表示,普通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基本上都是口頭約定,並沒有詳細的書面合同。一旦商家存在虛假宣傳,或者經營主體發生改變,消費者的權益就可能受到損失。

“目前預付卡的主管部門只能約束企業法人,對個體工商戶或合夥企業的監管上還需要完善,有監管盲點。”張亞春說,揚州很多協會都未介入預付卡的監管工作,幾年前上海美容美髮協會率先在行業內設立了預付費消費卡保證金制度。參與保證金制度的美容美髮單店需交納保證金給協會,協會將款項存入銀行專門賬戶,並製作統一的標識銘牌交給各店,協會還會定期跟蹤這些企業,假如消費者在這些店遭遇預付卡糾紛,企業又逃避責任,協會可以動用保證金給消費者一定賠償。

對於預付卡會產生的維權問題,需要多個部門共同監管完善髮卡的機制,張亞春建議對髮卡金額進行一定限制,或者採用第三方資金存管的方式,要提前干預而不是被動處理。加快立法,提高發卡企業門檻、嚴格審批過程,建立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等。

支招

如何繞開“預付費陷阱”? 律師支招攻略請收好

江蘇仁方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偉提醒,消費者在維權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理性維權,走司法途徑,不能因為情緒激動就走極端。

1.準確判斷自己的需求。冷靜分析哪些是近期會經常消費的項目,針對消費需求考慮辦理預付卡,要控制消費衝動,尤其不要被經營者的大幅度折扣吸引。

2.瞭解髮卡企業的情況。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之前,應當先了解清楚經營者的情況,如是否向有關部門備案,是否證照齊全;核對備案事項、執照登記事項是否與實際一致等;選擇規範經營、有一定規模的商家;清楚瞭解預付卡的使用範圍、期限、退款條件和違約責任等。

3.存入金額不宜過大。預付式消費存入金額應當與每次消費所需的金額保持合理的比例,確保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消費完畢,預付款的消費使用週期越長,意味著風險越大。

4.要收集和保留相關材料。消費者要注意記錄經營者所持營業執照上的準確名稱,保管好經營者的有關宣傳冊(頁)、預付卡協議、付款憑證和個人消費的記錄等,便於在發生消費糾紛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