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武俠電影已經進入暮年了嗎?

小小嫻


二十一世紀初期,華語電影中武俠電影出現了一個優質高產期。李安的《臥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於2000年7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一代大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俞秀蓮將自己的青冥劍帶到京城,作為禮物送給貝勒爺收藏。李慕白隱退江湖的舉動實際卻是惹來更多的江湖恩怨。

在2001年第7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臥虎藏龍》獲得包括最佳外語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配樂四項大獎,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奧斯卡獎的華語電影。

截至到目前為止,雖然每年都選送影片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臥虎藏龍》仍然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接著在2002年張藝謀指導的《英雄》開創了內地電影的“商業大片”時代。

《英雄》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併,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

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影片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除了以上兩部最具代表性的武俠電影以外,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還湧現了一批製作精良的武俠電影:

《蜀山傳》徐克執導,2001年上映;

《十面埋伏》張藝謀執導,2004年上映;

《龍門飛甲》徐克執導,2011年上映,首部IMAX 3D武俠電影。

這些電影無論是在華語電影歷史上,還是在當時的口碑和票房成績上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而近年來,華語電影市場整體商業價值成爆發式增長,各類題材的電影都取得了不俗的商業價值:

《捉妖記》, 2015年,24.38億,奇幻電影;

《美人魚》, 2016年,33.90億,奇幻電影;

《戰狼2》, 2017年,56.8億,動作軍事電影;

《紅海行動》, 2018年,36.48億,動作軍事電影;

《西虹市首富》, 2018年,25.47億,喜劇電影;

《我不是藥神》, 2018年,30.75億,劇情電影;


《唐人街探案2》, 2018年,33.71億,懸疑喜劇電影;

《流浪地球》, 2019年,49.34億,科幻電影;

《中國機長》, 2019年,28.84億,劇情電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49.34億,動畫電影。

各類型電影百花齊放,但是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是武俠電影,可以這麼說,武俠電影已經是華語電影市場棄兒,已經進入了暮年。


孤鴻譯評


中國的武俠電影,猶如美國的西部片,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無疑是中國電影獨一無二的招牌,在世界電影市場中獨樹一幟。武俠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也一直是中國電影高票房的代表,它們對於年度國產電影票房的貢獻一度超過40% 。2000年,李安憑藉《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2001年,張藝謀以《英雄》在國內將2.4億人民幣票房收入囊中。2011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一共有35部影片票房過億,其中國產片18部,而武俠電影占了一半。然而武俠動作大片對中國電影產業的貢獻卻依然掩蓋不了其近10年發展進入瓶頸的現實。

中國的武俠電影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一部《火燒紅蓮寺》風靡大江南北開啟了武俠電影的大門。“武俠時代”是從1967年開始,這一年張徹導演了王羽主演的《獨臂刀》,此片一舉突破百萬票房,創造了香港電影的新紀錄。很快,胡金銓的《龍門客棧》上映,再次刷新了票房紀錄,他們把武俠片變成主流的商業電影。九十年代的《新龍門客棧》堪稱經典,在武俠電影的世界,徐克是一面不倒的旗幟。雖然中國的武俠電影風靡世界,但是真正被國際認可,卻是從李安的《臥虎藏龍》開始。《臥虎藏龍》的成就,不僅使得西方電影觀眾對中國電影有了更大的認同,同時也使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開始了對武俠電影創作嘗試,使得武俠電影的創作隊伍不斷壯大。

3000萬美金的大投資,全明星整容的《英雄》創造了2.4億的票房,自此以來中國的武俠電影進入大片時代。新世紀以來的武俠片大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精良,無論服裝、配樂、還是攝影都無可挑剔,給觀眾帶來了空前的視聽效果,這所有一切都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無可否認,新世紀以來的武俠電影在武打動作與場景的設計上讓人眼前一亮,《臥虎藏龍》中竹林打鬥的場景堪稱經典。大片還傾向於對海外市場的渴望,對中國來說最容易出口的是武俠電影,因為英雄主義、刺激沒有國界之限,還有古代中國的神秘感。

現今的時代,一部分武俠片失去了本該傳揚的俠義精神,甚至變成了娛樂大眾的一種賺錢工具。幾乎三成觀眾是因為影片密集的宣傳而前去觀影,無法想象如果沒有那些偶像明星的噱頭,沒有公映前的一系列炒作與宣傳,武俠電影的票房又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況。《武俠》上映打出了“微觀武俠”、“醫學武俠”等創新牌;徐克導演的《龍門飛甲》更是不惜“血本”打出3D牌;影片的宣傳強調武俠尋變的心思,但這種創新的背後隱藏著一個無奈的現實,作為國內最拿的出手的武俠電影,如今已日趨沒落、鮮有佳作。我們不知道,是觀眾不再喜歡,還是導演不再自信,而讓純粹的武俠片舉步維艱難以為繼?

《滿城盡帶黃金甲》被觀眾吐槽內容完全是中國的《雷雨》,過分的宣傳人性的醜惡與複雜曖昧。武俠片中充斥著瘋狂兇殘而又血腥的殺人場面,《夜宴》中的空中“棍殺老臣”、《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殺人如麻”,就如同在炫耀奇異的殺人技法,完全不能理解創作者的心態。作為中國特色的武俠電影,總讓人感覺缺少了什麼,如果不在內容上下功夫,而是一味的靠視覺的轟炸,將會離觀眾越來越遠。在電影觀念上,中國觀眾對電影的理解首先是“戲”,其次才是“影”。如今中國的武俠電影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繼續商業模式還是迴歸“武俠”值得每個人思考。

武俠電影的題材多取材於中國的歷史或神話故事,不只是劇本短缺還是其他原因,最近幾年翻拍盛行。但都讓人感覺除了把慘烈的打鬥變成優美的類似舞蹈表演的動作,讓人感覺與眾不同的飄逸感,其餘無論是在內容詮釋還是表演上都不如原版。想象力是電影的生命之源,時下的中國武俠電影力嚴重萎縮,其實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鋼牙發娛樂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首先武俠電影的定義

武俠電影源自於武俠小說,雖然有的武俠電影根本沒有小說,但是不可否認武俠小說在電影之前就創造出了武俠這個概念。

武俠,武功和俠義並存。武俠電影要有武俠的概念,也要有武功的內涵,有武俠必須有英雄,即使是消失了的英雄。

2、最早的武俠電影可以說是武術電影,基本都是硬橋硬馬,演技和劇情都比較弱,只是在武術招式打鬥上下功夫。20、30年代的武俠電影 更多的是從戲曲裡面轉化出來的。40年代起武俠片開始在香港復甦,那些耳熟能詳的黃飛鴻,方世玉,紅蓮寺,如來神掌這時就開始在電影和電視裡面嶄露頭角。

3、到了60、70年代年代邵氏武俠影片的崛起,我們才看到了今天武俠電影的雛形。

胡金銓的《俠女》《大醉俠》《龍門客棧》 張徹《獨臂刀》《新獨臂刀》大大豐富了武俠片的內涵和意義。這是武俠片的繁榮時期,王羽,狄龍,姜大衛,傅盛,爾冬升這些“頭小,身體條件好”的男明星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除了導演自己寫的本子,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同時還有古龍小說拍的《三少爺的劍》《白玉老虎》《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這些武俠電影。這時還有個大明星李小龍,不過他的標籤是功夫片,並不是武俠片。

4、同樣的類型持續出產會導致創造力下降,後來武俠片裡面開始充斥一些奇奇怪怪的內容,發展到了80年代,武俠電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那個時候連姜大衛都找不到合適的男主角的。

5、事實上我們看到的那些《笑傲江湖》《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黃飛鴻》《倚天屠龍記》系列都已經與原來的武俠片大不相同了。搞笑橋段和娛樂化內容的加入是豐富了武俠片,但是商業的作用讓武俠電影變的越來越通俗化和不再純粹。

6、直到新世紀《臥虎藏龍》的出現,又讓武俠片開始了新的活力。

不過自那以後,也鮮有好的武俠電影了。

7、2000年以後你能叫的上名字的武俠電影也就那麼幾部,而且裡面也不全是武俠。

下面請欣賞古早武俠片的美貌。

這禪意,這山水,這美貌,這服化道,這精神追求

現在有幾個人靜得下心來拍,又有幾個拍得出這感覺,武俠電影不是現在暮年,是2000年前後就暮年了。

現在是偶爾詐詐屍


白玉為堂金作馬


新世紀武俠電影進入暮年了嗎,個人觀點作為一名90後,在懵懂的年紀我也有一個武俠夢,也曾拿著自制的小刀追尋著李尋歡的瀟灑,也飛速奔跑著和小夥伴爭論看我的凌波微步,好奇虛竹的北冥神功,掄了一掌就說是降龍十八掌,憧憬著長大後和他們一樣闖蕩個江湖,就想金庸先生總是給故事留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一樣,給你無限的遐想和空間,不是新世紀武俠電影進入了暮年,而是人們對新世紀武俠的形式發生了改變,對英雄的定義和心中的樣子始終是沒變的,依舊是那個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背影,伸張正義,鋤強扶弱。這樣的故事也每天在我們身邊發生著,木裡的三十位英烈,還有為國犧牲的軍人們,默默無聞的科學家等等,他們就是新世紀武俠,只是他們的武功秘籍有了新的變化,有的武功秘籍叫青蒿素掌門人是屠呦呦,有的秘籍叫中國天眼掌門人南仁東,太多了他們都是我們新世紀的武俠,有這麼多的新世紀武俠還怕拍不出新世紀的武俠電影嗎,還怕沒有一個精彩絕倫的江湖嗎。


百草堂


隨著市場的變化及好萊塢工業化電影的影響,新世紀武俠電影屬於過度的依賴電腦特效展現炫酷,從而忘了什麼是武俠。不能說進入暮年了,而是缺乏足夠的匠心精神去扛起曾經輝煌過的武俠電影。武俠電影,武指的是拳拳到肉的競技快感,也是一種打鬥藝術。而俠則是一種精神文化的體現。新世紀的武俠常常會忘記這一點,最基本的俠義精神都不曾表達出來,所有的打戲全靠特效後期補。傳統武俠電影的核心是人,人物的行為、身份、經歷、感情等去凸顯人物生動的形象。在徐克武俠電影中塑造人物角色及精神價值都是善惡分明,嫉惡如仇,充分展現出民族傳統道德價值觀念從而來表達出俠義。王家衛為了拍《一代宗師》籌備了10年,尋遍全國各地各派功夫宗師,影片主演,只要涉及功夫,也都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訓練,包括章子怡、宋慧喬。 張震也為了這部電影苦練3年八極拳。看看新世紀的速成電影……


潑辣電影


武俠電影的題材多取材於中國的歷史或神話故事,不只是劇本短缺還是其他原因,最近幾年翻拍盛行。但都讓人感覺除了把慘烈的打鬥變成優美的類似舞蹈表演的動作,讓人感覺與眾不同的飄逸感,其餘無論是在內容詮釋還是表演上都不如原版。想象力是電影的生命之源,時下的中國武俠電影力嚴重萎縮,其實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七彩小墨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可能很多人會說,武俠電影已經過時了,會傳統的“俠之大者”“國仇家恨”“懲奸除惡”“江湖風雲”都沒法再提起觀眾興趣。武俠電影已經進入暮年?這話不對。

這些年,純武俠電影確實越來越小眾,評分都還不錯,但票房確實並不怎麼樣。比如《師父》、《箭士柳白猿》、《刺客聶隱娘》、《影》等。

但《繡春刀》好看嗎?《十月圍城》好看嗎?

如果《功夫2》上映,大家會去看嗎?那是肯定的。

每年都有一些還不錯的武俠電影上映,只是關注和期待的人比較少而已。


那近幾年為什麼出不了更好的武俠電影了?

1、缺乏好的劇本

經典的傳統武俠IP已經被用盡了,很難推陳出新。

金庸、古龍的小說拍了又拍,觀眾現在看的不是內容,而是哪個流量小生去演楊過、張無忌。

黃飛鴻、葉問、霍元甲等也用盡了。接下來拍誰?

新瓶裝舊酒是目前武俠電影的“老大難”問題。所以很需要優秀的劇本和IP來支撐。而“爽文”“仙俠”“魔幻”“穿越”題材的小說大行之道之時,傳統武俠小說很難出頭。

2、導演不願拍,演員不想演

很多拍傳統武俠的導演都已經轉型,只有少數導演還在堅持。

就拿徐克來講吧,曾經拍的傳統武俠電影可以說是部部經典。近些年也在逐漸轉型和嘗試,開始拍玄幻武俠,比如《奇門遁甲》等,但反響平平。幸好徐老怪還在堅持,而且有班底、有投資方、有知名演員支持。我們還可以不時期待一下。

張藝謀也在堅持,拍了一部《影》;陳可辛直接轉型拍愛情片和《中國女排》。

其他導演呢?很難。近期上映的《葉問4》也是為了收尾而收尾,與《葉問1》相比那是遠遠不如。

演員也出現斷層。當李連杰和成龍再也動不起來;吳京轉型拍愛國主題電影;趙文卓尚在堅持,可惜票房有限;甄子丹除了《葉問》系列,真拍不出以前的俠味來。張震倒是挺有味道,可惜出品太少。

年輕一代的接班人在哪裡?或許我們還可以期待一下彭于晏!

或許所謂的“暮年”是指 熟悉的導演和演員老去,新的一代尚未出現的時代吧。


愛刷電影


現在的武俠,說實話:做的特效都是五毛特效。主角都是找流量小鮮肉演的,故事情節亂改。怎麼好拍就怎麼來。一部好的電視劇,首先要衝選演員開始,好的演員能自帶角色光環。第二就是影片的製作要從細節抓起,服裝道具場景都要現實符合劇情需要。第二故事的情節要有條有理,而不是東偏西湊亂改劇本。現在的電視劇都看膩了,宮廷劇,愛情劇扎堆,沒有一點心意。我們現在缺少一些反應當代社會生活的電視劇,符合80 90生活的電視劇。多拍一些有深度的,有共鳴的影視。


歐詩縵家紡


沒有暮年直說吧,這個都是隨著時間不段發展的,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展到什麼情況,也不會知道現在究竟是在哪個階段,只有結束後才知道分為什麼階段,現在又是哪個階段,只要還有發展就不會知道現在是哪個階段。


七個名字


創新乏力!抄襲不斷!翻拍無限!跟風成癮!高片酬!殭屍臉!花錢僱粉造人氣!毫無演技、沒有演員素質、職業精神!也許武俠已經進入了一個死衚衕了!一個死循環!但是我們應該抱於希望!希望武俠有一天東山再起!畢竟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武俠夢!武俠情節!東方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