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武侠电影已经进入暮年了吗?

小小嫻


二十一世纪初期,华语电影中武侠电影出现了一个优质高产期。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于2000年7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李慕白隐退江湖的举动实际却是惹来更多的江湖恩怨。

在2001年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卧虎藏龙》获得包括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四项大奖,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

截至到目前为止,虽然每年都选送影片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卧虎藏龙》仍然是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2019年9月,该片被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接着在2002年张艺谋指导的《英雄》开创了内地电影的“商业大片”时代。

《英雄》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电影主要讲述战国末期,七雄并起,惟秦国最为强大,急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为对抗秦国的吞并,六国各地侠客欲刺杀秦王的故事。

该片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 。影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除了以上两部最具代表性的武侠电影以外,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还涌现了一批制作精良的武侠电影:

《蜀山传》徐克执导,2001年上映;

《十面埋伏》张艺谋执导,2004年上映;

《龙门飞甲》徐克执导,2011年上映,首部IMAX 3D武侠电影。

这些电影无论是在华语电影历史上,还是在当时的口碑和票房成绩上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而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整体商业价值成爆发式增长,各类题材的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商业价值:

《捉妖记》, 2015年,24.38亿,奇幻电影;

《美人鱼》, 2016年,33.90亿,奇幻电影;

《战狼2》, 2017年,56.8亿,动作军事电影;

《红海行动》, 2018年,36.48亿,动作军事电影;

《西虹市首富》, 2018年,25.47亿,喜剧电影;

《我不是药神》, 2018年,30.75亿,剧情电影;


《唐人街探案2》, 2018年,33.71亿,悬疑喜剧电影;

《流浪地球》, 2019年,49.34亿,科幻电影;

《中国机长》, 2019年,28.84亿,剧情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49.34亿,动画电影。

各类型电影百花齐放,但是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武侠电影,可以这么说,武侠电影已经是华语电影市场弃儿,已经进入了暮年。


孤鸿译评


中国的武侠电影,犹如美国的西部片,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无疑是中国电影独一无二的招牌,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武侠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也一直是中国电影高票房的代表,它们对于年度国产电影票房的贡献一度超过40% 。2000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2001年,张艺谋以《英雄》在国内将2.4亿人民币票房收入囊中。2011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一共有35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国产片18部,而武侠电影占了一半。然而武侠动作大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贡献却依然掩盖不了其近10年发展进入瓶颈的现实。

中国的武侠电影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部《火烧红莲寺》风靡大江南北开启了武侠电影的大门。“武侠时代”是从1967年开始,这一年张彻导演了王羽主演的《独臂刀》,此片一举突破百万票房,创造了香港电影的新纪录。很快,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上映,再次刷新了票房纪录,他们把武侠片变成主流的商业电影。九十年代的《新龙门客栈》堪称经典,在武侠电影的世界,徐克是一面不倒的旗帜。虽然中国的武侠电影风靡世界,但是真正被国际认可,却是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开始。《卧虎藏龙》的成就,不仅使得西方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有了更大的认同,同时也使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开始了对武侠电影创作尝试,使得武侠电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

3000万美金的大投资,全明星整容的《英雄》创造了2.4亿的票房,自此以来中国的武侠电影进入大片时代。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片大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精良,无论服装、配乐、还是摄影都无可挑剔,给观众带来了空前的视听效果,这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无可否认,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电影在武打动作与场景的设计上让人眼前一亮,《卧虎藏龙》中竹林打斗的场景堪称经典。大片还倾向于对海外市场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最容易出口的是武侠电影,因为英雄主义、刺激没有国界之限,还有古代中国的神秘感。

现今的时代,一部分武侠片失去了本该传扬的侠义精神,甚至变成了娱乐大众的一种赚钱工具。几乎三成观众是因为影片密集的宣传而前去观影,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那些偶像明星的噱头,没有公映前的一系列炒作与宣传,武侠电影的票房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武侠》上映打出了“微观武侠”、“医学武侠”等创新牌;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更是不惜“血本”打出3D牌;影片的宣传强调武侠寻变的心思,但这种创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无奈的现实,作为国内最拿的出手的武侠电影,如今已日趋没落、鲜有佳作。我们不知道,是观众不再喜欢,还是导演不再自信,而让纯粹的武侠片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满城尽带黄金甲》被观众吐槽内容完全是中国的《雷雨》,过分的宣传人性的丑恶与复杂暧昧。武侠片中充斥着疯狂凶残而又血腥的杀人场面,《夜宴》中的空中“棍杀老臣”、《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杀人如麻”,就如同在炫耀奇异的杀人技法,完全不能理解创作者的心态。作为中国特色的武侠电影,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什么,如果不在内容上下功夫,而是一味的靠视觉的轰炸,将会离观众越来越远。在电影观念上,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理解首先是“戏”,其次才是“影”。如今中国的武侠电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商业模式还是回归“武侠”值得每个人思考。

武侠电影的题材多取材于中国的历史或神话故事,不只是剧本短缺还是其他原因,最近几年翻拍盛行。但都让人感觉除了把惨烈的打斗变成优美的类似舞蹈表演的动作,让人感觉与众不同的飘逸感,其余无论是在内容诠释还是表演上都不如原版。想象力是电影的生命之源,时下的中国武侠电影力严重萎缩,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钢牙发娱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首先武侠电影的定义

武侠电影源自于武侠小说,虽然有的武侠电影根本没有小说,但是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在电影之前就创造出了武侠这个概念。

武侠,武功和侠义并存。武侠电影要有武侠的概念,也要有武功的内涵,有武侠必须有英雄,即使是消失了的英雄。

2、最早的武侠电影可以说是武术电影,基本都是硬桥硬马,演技和剧情都比较弱,只是在武术招式打斗上下功夫。20、30年代的武侠电影 更多的是从戏曲里面转化出来的。40年代起武侠片开始在香港复苏,那些耳熟能详的黄飞鸿,方世玉,红莲寺,如来神掌这时就开始在电影和电视里面崭露头角。

3、到了60、70年代年代邵氏武侠影片的崛起,我们才看到了今天武侠电影的雏形。

胡金铨的《侠女》《大醉侠》《龙门客栈》 张彻《独臂刀》《新独臂刀》大大丰富了武侠片的内涵和意义。这是武侠片的繁荣时期,王羽,狄龙,姜大卫,傅盛,尔冬升这些“头小,身体条件好”的男明星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除了导演自己写的本子,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同时还有古龙小说拍的《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天涯明月刀》《多情剑客无情剑》这些武侠电影。这时还有个大明星李小龙,不过他的标签是功夫片,并不是武侠片。

4、同样的类型持续出产会导致创造力下降,后来武侠片里面开始充斥一些奇奇怪怪的内容,发展到了80年代,武侠电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那个时候连姜大卫都找不到合适的男主角的。

5、事实上我们看到的那些《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黄飞鸿》《倚天屠龙记》系列都已经与原来的武侠片大不相同了。搞笑桥段和娱乐化内容的加入是丰富了武侠片,但是商业的作用让武侠电影变的越来越通俗化和不再纯粹。

6、直到新世纪《卧虎藏龙》的出现,又让武侠片开始了新的活力。

不过自那以后,也鲜有好的武侠电影了。

7、2000年以后你能叫的上名字的武侠电影也就那么几部,而且里面也不全是武侠。

下面请欣赏古早武侠片的美貌。

这禅意,这山水,这美貌,这服化道,这精神追求

现在有几个人静得下心来拍,又有几个拍得出这感觉,武侠电影不是现在暮年,是2000年前后就暮年了。

现在是偶尔诈诈尸


白玉为堂金作马


新世纪武侠电影进入暮年了吗,个人观点作为一名90后,在懵懂的年纪我也有一个武侠梦,也曾拿着自制的小刀追寻着李寻欢的潇洒,也飞速奔跑着和小伙伴争论看我的凌波微步,好奇虚竹的北冥神功,抡了一掌就说是降龙十八掌,憧憬着长大后和他们一样闯荡个江湖,就想金庸先生总是给故事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一样,给你无限的遐想和空间,不是新世纪武侠电影进入了暮年,而是人们对新世纪武侠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对英雄的定义和心中的样子始终是没变的,依旧是那个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背影,伸张正义,锄强扶弱。这样的故事也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木里的三十位英烈,还有为国牺牲的军人们,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等等,他们就是新世纪武侠,只是他们的武功秘籍有了新的变化,有的武功秘籍叫青蒿素掌门人是屠呦呦,有的秘籍叫中国天眼掌门人南仁东,太多了他们都是我们新世纪的武侠,有这么多的新世纪武侠还怕拍不出新世纪的武侠电影吗,还怕没有一个精彩绝伦的江湖吗。


百草堂


随着市场的变化及好莱坞工业化电影的影响,新世纪武侠电影属于过度的依赖电脑特效展现炫酷,从而忘了什么是武侠。不能说进入暮年了,而是缺乏足够的匠心精神去扛起曾经辉煌过的武侠电影。武侠电影,武指的是拳拳到肉的竞技快感,也是一种打斗艺术。而侠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新世纪的武侠常常会忘记这一点,最基本的侠义精神都不曾表达出来,所有的打戏全靠特效后期补。传统武侠电影的核心是人,人物的行为、身份、经历、感情等去凸显人物生动的形象。在徐克武侠电影中塑造人物角色及精神价值都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充分展现出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从而来表达出侠义。王家卫为了拍《一代宗师》筹备了10年,寻遍全国各地各派功夫宗师,影片主演,只要涉及功夫,也都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包括章子怡、宋慧乔。 张震也为了这部电影苦练3年八极拳。看看新世纪的速成电影……


泼辣电影


武侠电影的题材多取材于中国的历史或神话故事,不只是剧本短缺还是其他原因,最近几年翻拍盛行。但都让人感觉除了把惨烈的打斗变成优美的类似舞蹈表演的动作,让人感觉与众不同的飘逸感,其余无论是在内容诠释还是表演上都不如原版。想象力是电影的生命之源,时下的中国武侠电影力严重萎缩,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七彩小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能很多人会说,武侠电影已经过时了,会传统的“侠之大者”“国仇家恨”“惩奸除恶”“江湖风云”都没法再提起观众兴趣。武侠电影已经进入暮年?这话不对。

这些年,纯武侠电影确实越来越小众,评分都还不错,但票房确实并不怎么样。比如《师父》、《箭士柳白猿》、《刺客聂隐娘》、《影》等。

但《绣春刀》好看吗?《十月围城》好看吗?

如果《功夫2》上映,大家会去看吗?那是肯定的。

每年都有一些还不错的武侠电影上映,只是关注和期待的人比较少而已。


那近几年为什么出不了更好的武侠电影了?

1、缺乏好的剧本

经典的传统武侠IP已经被用尽了,很难推陈出新。

金庸、古龙的小说拍了又拍,观众现在看的不是内容,而是哪个流量小生去演杨过、张无忌。

黄飞鸿、叶问、霍元甲等也用尽了。接下来拍谁?

新瓶装旧酒是目前武侠电影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很需要优秀的剧本和IP来支撑。而“爽文”“仙侠”“魔幻”“穿越”题材的小说大行之道之时,传统武侠小说很难出头。

2、导演不愿拍,演员不想演

很多拍传统武侠的导演都已经转型,只有少数导演还在坚持。

就拿徐克来讲吧,曾经拍的传统武侠电影可以说是部部经典。近些年也在逐渐转型和尝试,开始拍玄幻武侠,比如《奇门遁甲》等,但反响平平。幸好徐老怪还在坚持,而且有班底、有投资方、有知名演员支持。我们还可以不时期待一下。

张艺谋也在坚持,拍了一部《影》;陈可辛直接转型拍爱情片和《中国女排》。

其他导演呢?很难。近期上映的《叶问4》也是为了收尾而收尾,与《叶问1》相比那是远远不如。

演员也出现断层。当李连杰和成龙再也动不起来;吴京转型拍爱国主题电影;赵文卓尚在坚持,可惜票房有限;甄子丹除了《叶问》系列,真拍不出以前的侠味来。张震倒是挺有味道,可惜出品太少。

年轻一代的接班人在哪里?或许我们还可以期待一下彭于晏!

或许所谓的“暮年”是指 熟悉的导演和演员老去,新的一代尚未出现的时代吧。


爱刷电影


现在的武侠,说实话:做的特效都是五毛特效。主角都是找流量小鲜肉演的,故事情节乱改。怎么好拍就怎么来。一部好的电视剧,首先要冲选演员开始,好的演员能自带角色光环。第二就是影片的制作要从细节抓起,服装道具场景都要现实符合剧情需要。第二故事的情节要有条有理,而不是东偏西凑乱改剧本。现在的电视剧都看腻了,宫廷剧,爱情剧扎堆,没有一点心意。我们现在缺少一些反应当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符合80 90生活的电视剧。多拍一些有深度的,有共鸣的影视。


欧诗缦家纺


没有暮年直说吧,这个都是随着时间不段发展的,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展到什么情况,也不会知道现在究竟是在哪个阶段,只有结束后才知道分为什么阶段,现在又是哪个阶段,只要还有发展就不会知道现在是哪个阶段。


七个名字


创新乏力!抄袭不断!翻拍无限!跟风成瘾!高片酬!僵尸脸!花钱雇粉造人气!毫无演技、没有演员素质、职业精神!也许武侠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了!一个死循环!但是我们应该抱于希望!希望武侠有一天东山再起!毕竟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武侠情节!东方不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