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死亡的矛盾邏輯!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18)

《死亡的意義》

天下事最不講道理的就是死亡,天下邏輯到死亡就嘎然而止。因為死亡既莫名其妙,又不可理解,所以死亡成為人間最大的思維陷阱,我們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出路,死亡成為終極的存在。為什麼有死亡?這問的並不是人為什麼要死,問的是為什麼有死亡的概念。因為我們想不通死亡的實質是什麼,死亡是什麼意思?死亡既不是喪失,也不是毀滅,按說死亡是最正常不過的事物變化,但為什麼對於人,是最大的事件,其重要程度完全超越了一切存在。人要死,這是天下第一大事,人命關天就是這個意思。在我們的意識中,死亡不但是最徹底的毀滅,還是人最大的痛苦,最大的悲哀和最不可接受的終止。而根本的悖論在於,我們一生下來就註定要死,人的一生就是在準備和等待死去,我們竟然是為承受最大的痛苦和毀滅而出生的,這樣的邏輯叫人怎麼能接受?

顛覆認知:死亡的矛盾邏輯!


人會死,並且可以即刻發生,這絕不是可以置之不理的事情。死亡的威脅和恐懼近在咫尺,人能安之泰然?人無法面對死亡的結果,無論你處於何種境地,你都無法理解死亡。誰也無法替死亡找到欣然接受的理由,人都在不得以地、無可奈何的死去。最大的問題卻是,還未死去而必將死去的人怎麼辦?這時的我們有什麼心理?我們在死去之前是個什麼狀態?不難想象,越是敏感的人、多思善感的人、瞻前顧後的人、患得患失的人、錙銖必較的人、多才多藝的人、有錢有勢的人、福樂盈門的人……凡是認真生活的、珍惜生命的、責任感強烈的人,就都越具有死亡意識的憂患與壓迫。人誰不怕死?死其實不是用來承受的,而是用來懼怕的,死亡的實質性意義其實就是使人恐懼。

感知論在質疑生命概念的同時,也質疑了死亡的概念。死亡存在嗎?死亡難道不是人的一種主觀認識?死亡的意義難道不是人為製造的?死亡的恐懼難道不是人的一種主動行為?跟誤解生命的性質一樣,人也誤解了死亡。或者說,跟製造生命理念一樣,人也製造了死亡理念。生和死都是人為的主觀的精神意識產品,人類就困擾在生與死中間,永世不得安寧。

顛覆認知:死亡的矛盾邏輯!


感知論認為,生存與死亡都只是感知的過程與正常的感知規律,是極為正常的感知現象,其運動過程中根本沒有我們強行賦予的生存理念和死亡後果。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生或者死的概念,更沒有生的僥倖與死的恐懼。生物趨生避死是感知的需要,也就是感知運動各方都在保持著感知運動的穩定,避免感知失序。感知的痛楚是保證感知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感知運動的有效運行就是活躍、有序、持續的狀態,對於感知體就是愉悅的感知。不良的感知反映即痛苦與死亡是對於良好感知的保護,以保證正在進行的感知運動處於良好的狀態之中。這才是我們和事物存在的真相,而我們主觀地用生存和死亡來詮釋事物的存在,必然陷入無法自圓其說的重重矛盾之中。

感知論指出,人類製造出來的生死觀害了自己,除了使人生活得更茫然、更緊張、更痛苦、更恐懼以外,這些人為製造的觀念並無多大益處,弊大於利。最重要的是,它們並不符合存在的本質和人的要求,與存在的根本規律相悖,最終會被人類放棄。

顛覆認知:死亡的矛盾邏輯!


目前,人們意識不到生與死並不存在的意義,並不是感知論生造出來的觀點,是存在本身不應該作如此詮釋。這就是說我們把好端端的愉悅存在反著用,把愉悅的生活當成了痛苦的遭遇。用通俗的話說,生死現象本是愉悅的感知過程,我們卻用主觀觀念將其製作成痛苦的來源。如果不是用感知來重新認識存在,人類可能永遠會將自己矇在鼓裡。(接下)

注: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