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歷經三個半月的探尋,訪問了呼和浩特的七大召,除朋蘇克召徹底毀壞外,六大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下面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不足之處,萬望批評指正。

1、大召 (無量寺)

大召是內蒙古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和他的夫人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並於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原因很簡單,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都住過大召寺。1581年,阿拉坦汗去世後,三娘子創建了歸化城,即現在的呼和浩特,先有召,後有城。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大召 (無量寺)

2、席力圖召(延壽寺)

席力圖是蒙古語,意為"首席"或"法座"。席力圖召漢名"延壽寺",為康熙所賜。該召坐落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石頭巷北端,坐北向南。位於呼和浩特市中心,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席力圖一世呼圖克圖(活佛)希體圖噶因深諳佛教典籍,並精通蒙古、藏、漢三種文字,受到順義王阿勒坦汗的推崇,召中香火日盛。席力圖召現在仍然有活佛主持佛事。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席力圖召(延壽寺)

3、小召 (崇福寺)

小召寺又名崇福寺,位於呼和浩特舊城小召街,小召是由阿拉坦汗孫子俄木布洪臺吉於明天啟三年(1623)建造,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康熙賜名"崇福寺"。在明清時代,小召與大召一樣齊名。小召現在只剩下一座牌樓,小召位置現已經被玉泉區小召小學替代。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小召 (崇福寺)

4、乃莫齊召(隆壽寺)

乃莫齊召坐落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西順城街6號,扎達蓋河東岸。是於康熙八年(1669)由淖爾濟喇嘛主持修建的古寺。俗稱乃莫奇召,蒙古語意為醫生廟,是內蒙古地區唯一的藥師佛廟,因清初淖爾濟喇嘛達賴被請入都,為帝后等醫病見奇效,所以特為建廟並賜《隆壽寺》蒙滿漢字對照廟匾,乃莫奇召是內蒙地區唯一精通治病、製藥、教學等集於一身,救度眾生心理、生理、環境病症的古寺。建國後曾遭到破壞、年久失修。2009年春天,乃莫齊召(隆壽寺)得到了重生、當地政府開啟了重修之路,全國第一個金六樣琉璃瓦的藏傳佛教金瓦寺廟在呼和浩特玉泉區誕生。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乃莫齊召(隆壽寺)


5、拉布齊召(弘慶寺)

拉布齊召又稱弘慶召,位於大召寺以南,清朝康熙帝賜名"弘慶寺"。建於1667年,曾經的拉布齊召(弘慶寺)建制與規模與大召不相上下,但如今弘慶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的存在是因為它是老城"七大召"之一,它的陌生在於幾乎已被世人遺忘。弘慶召碑石上的"召"字後有明顯更改的痕跡,原先是"寺",後來改"召",這在呼和浩特七大召裡是獨一份的。弘慶召已經沒落在歷史的長河中,讓人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拉布齊召(弘慶寺)

6、班第達召(尊勝寺)

班第達召位於呼和浩特新城區哈拉沁溝內,1644年(順治元年)順治皇帝派朝廷大員深入地方查訪,途經武川時,知曉在北魏時期,武川是北魏六鎮之一,誕生過9位皇帝,還一度掌握江山400多年的歷史,大員深覺此地氣象非凡,於是上奏朝廷,在此建一座象徵皇權的廟宇,供奉天神以鎮之。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康熙帝賜名"尊勝寺"。新中國成立以前,該寺被毀。自2006年起,嘉薩格西轉世靈童九眉曇空尖措活佛著手恢復班第達召工作。2007年9月班第達召大雄寶殿於落成,現登寺院山門象徵吉祥的198個臺階、四大天王駐守的山門、宗喀巴大師金瓦殿、護法殿、禪房和總高19.6米的四臂觀音銅像、度母殿、文殊殿、彌勒殿、八寶塔現已全部落成。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班第達召(尊勝寺)

7、朋蘇克召(崇壽寺)

朋蘇克召又稱朋蘇召,俗稱巴隆召、西召,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西茶坊河岸,現在呼和浩特第七中學的位置。清順治十八年(1661),由錫拉布喇嘛主持興建,康熙中期,其弟子札薩克達喇嘛朋蘇克重修擴建。1684,康熙帝賜召名"崇壽寺"。並指定一名札薩克達喇嘛為寺院住持。 民國二十三年(1934),該寺的一部分被佔為兵營。解放前有喇嘛300—400名,呼圖克圖住持。朋蘇克召也曾經是當地蒙古族宗教活動中心,只因朋蘇召的一位住持有投敵叛國之意,被及時識破,從此朋蘇克召再不為當政者、佛教界、眾喇嘛認可,後來就沒落了,直到現在,它已經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沒留下絲毫印跡。

呼和浩特七大召,除朋蘇克召被毀壞外其它召的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朋蘇克召(崇壽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