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常有效的勸說方法——共鳴

說話是件簡單的事,但是會說話卻不簡單,更難的是勸說別人。所以在說話的時候,就需要注意說話的藝術。

勸說對方的基礎,就是了解對方。只有瞭解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勸說。

怎樣瞭解對方呢?首先是需要衡量對方的實力與處境,其次是察言觀色,最後是揣摩對方的心態。做到了這三點,才能順利地達到說服的目的。

以導遊為例,如果要說服遊客,一定要先了解遊客們說了什麼,怎麼說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引導遊客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掌握了遊客的真實想法就等於掌握了說服遊客的主動權,就可以對症下藥地選擇恰當的說服角度和特定的說服方法,從而有效地說服遊客。

國慶節期間,有一個旅遊團到北京遊覽,在去長城的路上遇到塞車,一堵就是幾個小時。這時,遊客們等得不耐煩了,導遊知道遊客有一肚子的火要發,但是這時候他也沒有可能說服遊客。

於是導遊趕快下車,努力地在車外面前後跑,認真地將查看到的塞車情況向遊客們彙報。

遇到其他車的導遊時,他就大聲抱怨:“真倒黴!我們的時間都給耽擱了。汽車要是能飛起來就好了!早知道這樣,真不該安排大家今天去長城!什麼,你說上哪裡都堵車?真是的,我的遊客們怎麼辦呢?”

面對忙前忙後、氣喘吁吁的導遊,面對導遊的滿腹牢騷,有的遊客甚至安慰起導遊來。這個時候,再來說服遊客,或組織遊客搞一些打發時間的活動,就會更容易一些。

其實,這位導遊的做法就是順著遊客的思路,巧妙地借自己的口說出了遊客們的想法。當然遊客們會想,既然已經這樣了,也沒別的辦法,只有等待了,只有按照導遊的安排搞一些有益的活動了。

要說服對方,最好的辦法就是引起對方的共鳴,取得對方的理解。而在此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先理解對方。

真正的勸說,在共鳴中找到合適的時機。

馬先生在他訂購的牛奶中發現了一小塊玻璃碎片,於是前往牛奶公司投訴。不用說,他的情緒是憤怒的。一路上他已經打好腹稿,並想出了許多尖刻的詞語。一到經理辦公室,他連自我介紹都省略了,把經理伸出的友誼之手也撥向一旁,把自己的不滿情緒一股腦地發洩出來:“你們公司簡直是要命公司!你們都掉進錢眼兒裡去了!為了自己多賺錢,多分獎金,把我們消費者的生死置之度外!”

接待馬先生的經理經驗豐富,面對這種指責,沒有動怒,仍舊誠懇地對他說:“先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請您快點告訴我,好嗎?”馬先生繼續激動地說:“你放心,我來這裡正是為了告訴你這件事的。”說完,他從提袋中拿出一瓶牛奶,“砰”的一聲,重重地往辦公桌上一放,說:“你自己看看,你們做了什麼樣的好事!”

經理拿起奶瓶仔細一看,什麼都明白了。他變得嚴肅起來,有些激動,說:“這是怎麼搞的?人吃下這東西是要命的!特別是老人和孩子若吃到肚子裡去,後果不堪設想!”

說到這裡,經理一把拉住馬先生的手,急切地問:“請您趕快告訴我,家中是否有人誤吞了玻璃片,或被它刺傷口腔。咱們現在馬上要送他們去醫院治療。”說著,拿起電話準備叫車。

這時候,馬先生心中的怒火已消了一大半,他告訴經理並沒有人受傷。經理這才放下心來,掏出手帕,擦擦額頭上滲出的汗珠,說:“哎呀!真是謝天謝地。”

接著經理又對馬先生說:“我代表全公司向您表示感謝。因為您為我們指出了工作中的一個重大失誤,幫助我們消除隱患。我要將此事立刻向全公司通報,採取措施,今後務必杜絕此類事情發生。還有,您的這瓶牛奶,我們要照價賠償。”經理的這番話,一下子把氣氛給緩和了。馬先生接過賠償的時候,氣全消了,說:“經理,你是個好人。”接著他便開始向經理建議,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結果越談越融洽,原來雙方都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

這位經理處理這起顧客投訴,有幾點做得很好:第一,當顧客發火時,他很冷靜;第二,用詢問的方法鼓勵顧客把真正的原因講出來;第三,當顧客講清原因後,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當即採取措施;第四,對顧客前來投訴表示誠摯的感謝,並就做好工作的問題繼續聽取顧客的建議。

希望以上兩點分享,對你有用。

一種非常有效的勸說方法——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