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話題問與答: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心理話題問與答: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問: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能夠飛多遠,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言傳身教尤為重要。每個孩子的青春期特點真的大不相同,一直乖巧的我家老二最近讓人傷腦筋,哭笑無常,特想撒嬌,被哥哥說成沒有陽剛之氣,請老師談談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感恩感謝。


心理話題問與答: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答:看得出,作為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您是做了很多功課的,意識到言傳身教重要性,且在嘗試著積極理解孩子,這是最好的家長心態。

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有什麼矛盾性特點?

既然您提到青春期這個話題,且感受到孩子從乖巧到讓您傷腦筋的煩惱,我們就要先問一個問題,那就是: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有什麼矛盾性特點?

注意,這裡我說的是矛盾性特點,同時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表現。

我們知道青春期孩子生理變化非常明顯,必然導致心理發展特殊性,可以這樣來理解: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衝擊著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

具體說,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表現如下:

一是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二是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託之間的矛盾,三是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四是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通俗話語理解上述心理學理論,就是說青春期孩子非常敏感,說不得使不得,喜歡和家長對著幹,又有依賴依戀的特點,類似“愛恨情仇交織不斷”“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這個矛盾就是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導致的必然結果,既依賴又獨立,好像剛剛長了翅膀的小鳥,面對世界既興奮又緊張,我們家長的就是要努力意識且承認這一點。

打個比方,這時候孩子心理特點,類似夫妻關係中希望對方溫柔待我,照顧家庭,又希望幹事創業,財務自由,其實是非常矛盾的。

還像那首唐詩所言,“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由此可以看到孩子心理衝突下的外在情緒表達,即您所看到的孩子“哭笑無常,特想撒嬌”,其實就是想獨立自主展現自我,又依戀父母的矛盾情感表達。

如果我說明白了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矛盾特點,也就回答了您的問題,即要用共情方法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心理話題問與答: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如何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其實您的提問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帶著情感交流,至於交流什麼內容已經不重要了。

至於如何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我說兩點:

首先是接受孩子。知道孩子衝突言行與愛恨情仇是正常的,尤其是惹惱家長的那些怒對言行,都是情緒表達,都是情感呼喚,是需要父母看見的“行為語言”,這是心理發展階段特有矛盾現象。

記住,沒有反抗父母的言行反而是不正常的,這是缺少成人感的表現,反思是否過度控制或者包辦替代。

其次就是類比處理。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那就想想當年戀愛時,是如何表達柔情蜜語的,如何諒解對方的,如何情人眼裡出西施的。

把孩子作為自己小情人,就要接納孩子的獨立、自大、不滿、蠻橫、刁鑽、不講理、依賴、幼稚、弱小等等言行。

謝謝提出問題,歡迎繼續交流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