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在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中華名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起初人們是不會用文字交流的,傳說,最早的文字是倉頡發明的,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倉頡造字的故事,他從日月星辰,鳥獸足跡中受到啟發,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文字世界,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能夠傳承至今,也離不開“漢字”的功勞,它既是記錄我們歷史發展和生產生活的符號,也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文化載體。文字的發展,並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經歷了數朝數代的演變和改革,才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樣子。

文字雖然有著很久遠的歷史,但是這並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對它進行改造和創造。但是有一位語言學家,卻因為創造了一個字,本是好意想改善日常交流的他,卻被中國的女性罵得3年都不敢出門,

但是這個字現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那麼,究竟是什麼字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呢?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走近劉半農

劉半農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在《新青年》工作期間,魯迅先生對他的評價很高。在那個偉人傑出的偉大時代,劉半農一邊作為北大教授給學生傳授漢語言知識,一邊為《新青年》寫稿子。隨著社會的改革發展,他對文學上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舊文學不再被他所看好,從而轉向了對新文學的支持。

作為語言學家的他,學歷是很高的,支持他的人很多,對他惡語相向的人也有。在那個時代,人們都在抗爭、戰鬥,知識分子紛紛拿起了筆桿子向前衝,影響著當時人們的觀念和想法。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令很多人惋惜的是,劉半農這位才子的英年早逝,他走的是很安靜,在日夜對文學的研究中離開的這個世界,相比他死的壯烈的同事來說,他是很平淡而寂靜地離開這個世界的。

但是他的出現,也為漢語言以及人類文化的上升提供了契機,鑽研語言的他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怎麼能夠讓老百姓們更容易就瞭解白話文了,怎麼將新思想新文化傳授給大眾們。一直到他去世,也都仍在惦記著這些。他的一生雖短暫,但是卻留下了不少令人深思的作品,而且他本人做帶給我們的,可不僅僅是這些。

“她”字出現,引起眾怒

“五四運動”期間,為了區分男人和女人,人們一般都用“伊”來稱呼女性,這樣的稱呼對於普通話標準的人來說還好,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很難發出這種音的。而且隨著與國外交流的增多,進行翻譯工作時常常被“He”“She”“It”所困擾,男性一般用“他”來表示,其他事物可以用“它”,那麼女性稱作什麼呢?

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區分英語文章中的男女,通常都將“She”翻譯成“那個女的”,“他女”等等十分繞口的說法。這樣的極度不便造成了文章閱讀起來很麻煩,很多人深受其擾,大家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或是創造新的字,又或者是換一個讀法,但是都不盡人意。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這個時候作為語言學家的劉半農發明了一個“她”字,

這個詞不但可以代表女性,並且用起來方便省事許多。本以為大功告成的劉半農卻迎來了他無法預料的結局,“她”字的傳播在民國那個快速發展並且開始講求男女平等的年代中,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女人紛紛表示抗議,認為這個字是對女人的侮辱與歧視,極其不公平。

當時的女人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的:第一個方面就是她們不甘心“他”被男人所擁有了,既然已經開始提倡了男女平等,為什麼還要對女性進行歧視,不把原有的詞留給女性,而是創造了一個新的。並且“他”字的左邊是人字旁,但是“她”卻沒有,女人們都覺得這劉半農是不把她們當人看的意思,居然還進行公開的宣傳。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當然,劉半農心中肯定不是這樣想的,但他也沒有辦法;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她們認為:通常以“女”字為偏旁的絕大多數都不是什麼有好的意思的字,比如“奸”“妒”“妖”“奴”“妓”等等。其實這話就說得不對了,“媽”“娘”“好”等等不都是褒義詞的代表嗎?怎麼就能斷定“女”字開頭便是不好了?

可是,這些追求男女平等不認真思考的女人們哪裡管得著這些,她們只感覺到自己的權利被侵犯了,對待劉半農更是唾沫星子滿天飛,言語的辱罵和人身的攻擊樣樣不落,嚇得他3年都不敢上街,也給他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劉半農是很冤枉的,但是當時的教育部對劉半農是十分的支持,將這個“她”字加入到了《國音常用字彙》中,並且還運用到了對外的交流中,可以說他的這項創造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塵埃落定,發揚光大

即使受到了如此強烈的反對和謾罵,劉半農還是繼續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在他看來,這哪是什麼歧視和侮辱,更多的是尊重罷了,他本意只是想給女性創造一個更加便於辨認的群體總成,卻沒想到變成了這個結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時間慢慢過去了,“她”字也早就被我們接受了,劉半農確實幫助我們在眾多材料信息中很快就分辨出了男女,這一點是功不可沒的。其實,在歷史長河中,只要有一些創新都會有人發表不滿,有人表示贊成的。

此人造了“她”字,方便大眾,為何被當時女性罵3年不敢上街?

畢竟,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一點點對當時社會的改造都有可能激怒一些激進的知識青年,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卻在謾罵的時候沒有考慮過當事人的辛勤付出。放眼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如此,很多新事物的發明被拿到公眾平臺上時都有一定的壓力,對於這些,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昧的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