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選調生侯建雄 戰“疫”一線“新沂蒙人”

“去哪兒的?最近沒有去外地或者接觸外地人吧?下來量個體溫再登記一下,記得帶口罩……”站在帳篷外手持體溫器,操著熟練檢查流程的是正在值班的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95後”選調生侯建雄。

侯建雄是江蘇鹽城人,因在臨沂大學音樂學院就讀時積極開展鄉村藝術教育志願服務活動,且深受沂蒙精神影響,所以畢業後就立志紮根於沂蒙紅色熱土,於2019年7月考錄為選調生,任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閘口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95後”選調生侯建雄 戰“疫”一線“新沂蒙人”

侯建雄(右)測量體溫,排查過往車輛與人員


克服困難,全力以赴打贏防控戰“疫”

作為地方鎮“西大門”的閘口村防疫檢測點日夜通明,閘口村黨支部書記夏成偉身患重症卻毅然奮戰在防疫一線,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侯建雄在奮力抗“疫”又時刻心疼夏成偉,“夏書記為村裡的發展累垮了身體,一心為民、竭力為村的奉獻精神正是沂蒙精神和九間棚精神的深刻體現,更是我們年輕黨員學習的榜樣。”侯建雄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從年初至今,一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嚴審來往車輛與人員,當好安全“守門員”。

為防止因買菜人群集聚而發生交叉感染,侯建雄與村兩委成員建立幫購群,幫助村民購買生活物資,與此同時加大對外來人員的摸底排查,並且時而“嘮叨”兩句防疫小知識,從根源處降低疫情感染的風險。

“你腳就是扭傷了,過段時間會腫起來,骨折舊傷不影響,你回去儘量別走動,貼點膏藥就行……”一天傍晚,侯建雄著急去疫情防控指揮部時不慎扭傷了腳,著急抗疫的他哪聽得下醫生的醫囑,迅速穿起鞋子後,跛著腳趕回村疫情防控檢測點繼續“戰鬥”。

“村民朋友們,你們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傳車上、各村大喇叭上不斷播放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公告,音樂學專業畢業的侯建雄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當起了“播音員”,給全鎮的鄉親們宣傳疫情的危害和防護措施。

深受沂蒙精神洗禮,成為不回家的“新沂蒙人”

每當有人詢問他作為江蘇人為何留在山東工作時,侯建雄總是自豪地與他人分享他決心留魯的故事。“我在人生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深受沂蒙精神洗禮,深深的被沂蒙人民為了革命事業傾其所有的偉大情懷所感染。”畢業前夕,侯建雄便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婉拒了高中老師的高薪職業推薦,留在距家400公里外的山東臨沂工作。

當談到為何紮根基層時,他說:“確實是因為我的藝術專業,讓我結緣基層、瞭解基層、熱愛基層,從而湧起紮根基層的決心。”作為音樂學院主要學生幹部的他在大學四年間深入臨沂市多所鄉村小學開展支教志願服務活動,讓藝術資源匱乏的孩子們能接受專業的藝術教育。


“95後”選調生侯建雄 戰“疫”一線“新沂蒙人”

侯建雄(右)詢問疫情防控信息登記情況


戰“疫”一線守初心,不負韶華擔使命

“立志紮根紅色熱土、青春奉獻廣闊基層”,這個座右銘伴隨著侯建雄的大學四年直至如今。“我依戀故鄉熱土,但我更深戀著腳下的土地,慶幸自己當初紮根沂蒙大地的決定,‘羨慕’自己也能像孩子一樣得到村民們的‘寵愛’,用青春奉獻基層,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發展!”在戰“疫”一線,他用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踐行當初諾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侯建雄和所有基層幹部一樣,都是這場戰“疫”的擎旗手,“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他們用忠心詮釋初心,用實幹踐行使命,用勇氣和擔當迎接嚴峻的“疫”考,書寫更加堅實而又華麗的人生篇章。(轉自:鄉村幹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