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要巧借天時清理“三溝”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剛剛才進入三月中旬,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一些油菜與小麥已過早進入了盛花期、孕穗期並有部分抽穗(見圖),農民朋友擔憂會嚴重減產。記者採訪了湖北資深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他說這是氣候變化秋冬連暖所致。通常像小麥孕穗期前後,要求日平均氣溫達 10—15℃,對低溫極為敏感,若最低氣溫低於5℃,就可能引起部分花粉不育,導致抽穗後開花時授粉、受精不良,使空殼率明顯增高。前段一部分小麥過早孕穗,就遭遇了一定冷害。加之冬季中、後期以來降水偏多,漬溼害甚重,油菜菌核病、小麥條鏽病便出現早發、重發。這無疑使減產風險增大。

然而,黃智敏說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現象,就是在氣候變暖中,天空的雲量較以往增加,且去冬以來夜間雲量增加更顯突出,像荊州市冬季平均氣溫之所以能較常年偏高達1.5℃,極端最低氣溫0℃或以下只有3天,就是因為夜間晴朗天數減少,即使受冷空氣南下影響,因強度較弱,尤其是夜間天空常有被絮似的雲層,地面輻射冷卻不劇烈,像2月19日到3月13日這24天中,日平均氣溫10℃或以上的日數達到18天,最低氣溫只有3天低於5℃,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這無疑對提前開花的油菜與處於孕穗到部分抽穗的小麥,遭遇冷害的程度有所緩衝。

黃智敏說,對於上述農業溼地來講,多年科研與實踐都告訴了人們,小麥孕穗到抽穗期,是溼害的“臨界期”,最關乎小麥的產量,我們在其逆境中只能充滿信心,瞄準這一易導致減產的主要矛盾,因天制宜,趨利避害地採取有效對策。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10天雖冷空氣活動較頻繁,但勢力都不強,江淮、江南北部氣溫還偏高2~3℃,除江南外大部地區少雨。黃智敏說,當前要巧借天時,利用晴或無雨天,抓緊清理“三溝”,把土壤變乾爽,增強其通透性能,這既有利於油、麥根系深扎多發,提高吸肥功能;又因溼環境的改善,使小麥條鏽病、油菜菌核病等隨之減輕;隨著植株的抗逆性增強,加之出太陽後,田間土壤漸幹,吸收太陽輻射增溫並向下傳導熱量加快,使地溫基數升高,對以後一旦出現的冷空氣甚至寒潮強降溫,危害便會降低;若結合清理“三溝”把贅土培植到植株莖基,把贅水加以儲蓄,既可防倒伏,又可及早為以後整田、播種育秧、移栽早稻等提供用水,那就會事倍功半,一舉多得了。

當前要巧借天時清理“三溝”

湖北荊州市9月20日播種的油菜已進入盛花期 高華東 攝

當前要巧借天時清理“三溝”

湖北荊州市10月20日播種的小麥“鄭麥9023”進入抽穗期 高華東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