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趙少昂(1905~1998)字叔儀,男,漢族,原籍廣東番禺。1905年3月6日生於廣東廣州。1998年逝世於香港,終年93歲。年幼家貧,以做工謀生。業餘自學繪畫。1921年入高奇峰辦的美學館學畫,1925年在廣州創辦嶺南製版所,從事廣告設計、印刷製版。1930年設嶺南藝苑,教授繪畫。1937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中國畫系主任。1948年任廣州大學美術科教授,並移居香港。趙少昂擅花鳥、走獸,繼承嶺南畫派的傳統,主張革新中國畫。他的畫能融匯古今,並汲取外國繪畫的表現形式,同時又注重師法造化。作品筆墨簡練、生動,形神兼備,深受人們的歡迎,在歐亞美及大洋洲等地舉辦畫展數十次。出版有《少昂近作集》、《少昂畫集》、《趙少昂畫集》,著有《實用繪畫學》。著名收藏家趙泰來為其入室弟子。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白虎 立軸 設色紙本 1961年作

其作品繼承和發揚“嶺南畫派”革新中國畫的主張和“融匯古今,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早期畫風著重於寫生的真實感,勾線、著色甚為灑脫工緻;晚年則“老而愈妙”,由博返約,強調神韻而能於奔放、粗狂之中見其精細之處;題材以嶺南風物與風俗人情為多,注重對物象的仔細觀察和對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在概括而又準確地刻劃對象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筆墨奇肆,佈局通靈,寄妙理於豪放,寓新奇於平淡,雄秀雙至,意趣動人,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海內外,成為當代“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翠竹蟬鳴 鏡心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趙少昂的藝術師承高奇峰,兼取諸家之長,擅花鳥、草蟲、走獸。繼承嶺南畫派的傳統,主張“融會古今,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此《陽朔暮靄》,為作者四十年代後期作品,畫作注重對物象的仔細觀察和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作品語言既概括又準確地描繪出現實事物。畫面中運用冷暖色彩反差,形成了強烈的光線明暗對比效果,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筆墨奇妙,佈局通靈,寄妙理於豪放,寓新奇於平淡,雄秀雙致,意趣動人。《陽朔暮靄》以山水畫題材形式,汲取西方繪畫表現、同時發揮嶺南畫派傳統的奧妙,集於此圖中,是一幅不可多得的逸品。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峨嵋山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趙少昂《煙雨雁歸圖》深得“嶺南畫派”精髓,以平遠兼帶深遠構圖形式,準確描述自然界的景象,畫面中表現了深遠崇山,群雁在帶有寒意的濛濛煙雨中徐徐而歸,期待春天來臨意境。並以為獨特藝術風格,用筆線條,設色極為灑脫工緻,筆墨奇肆,意境動人。

1937年趙少昂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中國畫系主任,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居香港。在繪畫上他繼承了嶺南畫派革新中國畫的主張和融匯古今、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創作中注重對物象的細緻觀察和對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強調在概括而又準確地刻畫對象形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此作繪峨眉山景,以意境取勝,且筆墨勁飾,揮灑自如,渲染潤澤,淋漓盡致。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峨嵋雲海 鏡框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作為第二代“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趙少昂最擅花鳥畫,同時兼擅山水。他的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然後把造化中的生氣表達出來。而山水的生氣,除了雄奇峭拔的景象外,還有寓於其中的氣候時序的變化。是幅《湖山煙嵐》便描繪了一幅秋景,近山水墨皴染山體,濃墨染就山樹,以墨的濃淡分出疏密,墨韻淋漓;淡墨繪出遠山峰巒,墨色柔潤;遠近山之間留白,雲霧縹緲。山下湖面平滑如鏡,岸邊停靠三兩小船,一派靜謐清幽的氣息。最妙在兩山草樹間點染些橙黃色,以分辨葉的顏色,點出秋意。觀之,如身臨其境,渾然忘我。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草澤雄風 立軸 設色紙本

嶺南畫派極重寫生。趙少昂無論在中國內地,移居香港或遠遊外地,足跡踏遍海內外不少風景名勝,在師造化過程中,對景寫生為日後創作積累素材。本幅寫於一九七一年,題曰「寫港郊景色」,未有確切明示取景地點。若對照畫家在五十及六十年代期間香江寫生的作品,取景處多為新界沙田及大埔等地,故畫中老樹生於水湄,漁舟泊岸之景緻,似同屬當年尚未都市化的新界漁村。畫面只見夕陽餘暉,灑落於舟蓬頂部及水面,泛起一片橘黃,應是作業完畢。返抵漁村休息之景象。老樹枝幹粗壯,久歷風霜猶生機不輟,恰好對照詩中「滄桑歷劫身猶在」之句,一片昇平之景躍現眼前,正是畫家寓意所在。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達摩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荔枝是趙少昂頗為喜愛的題材,他以“荔枝鳴蟬”為題創作過多幅作品,他曾在一幅圖中題曰:“灼灼丹華吐日,離離數點精英,雨過空庭寂靜,耳畔獨聽蟬聲。”此作可謂得此意境。畫面構圖簡潔空靈,青澀的荔枝和熟透的荔枝分別在大片樹葉的上下,灰色調的樹葉愈發襯托出荔枝的玲瓏圓潤。荔枝以細緻的線條畫出,外形輪廓簡括精確,荔枝表皮的紋理以裝飾性的圖案寫出,顯其飽滿、紅豔的狀態。葉子以自然暈開的水墨表現出,再以細而精巧的線條勾勒,具有書法筆意的線條的律動使葉片之間產生一種微妙的動感。畫面左上側的蟬停在枝頭,其造型十分準確,色彩逼真,似聞鳴叫之聲。整幅以靈活飛動的筆勢、亮麗變幻的色彩墨韻以及生動的物象傳達出一個美妙的“花鳥蟲鳴”的世界。趙少昂早年師從高奇峰,接受嶺南派革新中國畫、融化古今、折衷中外的繪畫主張,重視寫生和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固有此充滿勃勃生機之作。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風雪寒松睡蒼龍 立軸 1983年作

木棉樹生長在南方,在香港,只要看見紅棉盛開,就知道寒冬已過,溫暖的春風和著繁花似錦。木棉又稱英雄樹,雄健的樹幹寓意英雄傲骨,粗壯的花卉寓意英姿勃發。趙少昂以八十三之齡作此巨幅英雄樹,筆力蒼勁豪邁,構圖精煉,厚實的樹幹和滋潤的木棉花,從右至左伸展,然後以兩隻鳥平衡畫面,喜鵲形態生活潑,令整幅畫生氣盎然。此乃趙氏罕有之六尺整紙鉅作也。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荷花翠鳥 立軸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趙少昂尤得“嶺南畫派”真諦。寫意簡略,所謂“外工而內意,外精而內粗”。這件作品可以看出趙氏的獨特之處,花卉以小寫意形象生動的寫出,細膩而傳神描寫孔雀,雪白的羽毛,高貴玉潔。尤其是眼睛處,將個性巧妙的蘊藉於生動傳神的形象之中,高明、獨到的深入到小生靈一瞬間恣意的動態中。章法獨特,不落俗套,氣格高雅、豔麗脫俗,不愧被譽為高奇峰之後嶺南畫派的最佳傳人,徐悲鴻作詩以贈:“畫派南天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爛漫春光豔羨深。”足見趙少昂花鳥畫藝術的成就。上承居廉、居巢,下承二高,在中國畫中融入對形體的塑造和對光色、氣候、氣氛的渲染法;然而對錶現氣氛和質感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中國畫筆線的骨力,填塞了傳統中國畫空白的餘韻。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紅桃迎春圖 鏡片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趙少昂的作品繼承和發揚“嶺南畫派”革新中國畫的主張和“融匯古今,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早期畫風著重於寫生的真實感,勾線、著色甚為灑脫工緻;晚年則“老而愈妙”,由博返約,強調神韻而能於奔放、粗狂之中見其精細之處;題材以嶺南風物與風俗人情為多,注重對物象的仔細觀察和對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在概括而又準確地刻劃對象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筆墨奇肆,佈局通靈,寄妙理於豪放,寓新奇於平淡,雄秀雙至,意趣動人,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海內外,成為當代“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草澤雄風》是趙少昂中年時期創作的走獸類畫作中最具代表作的一幅。此幅作品繼承了嶺南畫派繪畫猛獸的傳統,244×99cm的尺寸已算罕見,更為難得的是本幅畫作為紙本橫軸。趙少昂畫虎別具風格,把虎的純善與兇猛兩種本性兼而得之,別具趣味。把自古雄風藏草澤,一聲長嘯亂弧驚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

演繹趙少昂藝術人生

葫蘆甲蟲 鏡心 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