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社區網格員高珊:最小的兵,最大的“官”


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社區網格員高珊:最小的兵,最大的“官”

“我是網格員高珊,您有事就打我電話”,這是書城路社區12網格員高珊最常說的話。

“她在我們這兒個子最小,年紀最小,可擔子最重”。說起高珊,12網格的群眾工作隊隊員們都要豎起大拇指。

高珊是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人員,在這次戰役中,她作為12網格的網格員,負責兩個城中村和錦華小區的服務和管理。她既是社區最小的兵,又是12網格最大的“官”,是這次防疫工作最基層的節點,也是下沉幹部們與社區溝通、銜接的橋樑。

最忙的身影

“高珊是12網格里最忙的人,而且很多危險而又繁雜的活她都是一個擔下來。”12網格黨小組長範道遠說。因為太忙,高珊和隊員說話的時候像機關槍一樣快,而且手機從來沒有斷過,身影在社區和網格點之間每天穿梭。同時,她還要跑醫院、去方艙、到雷神山接人送人,這些都是她一個人,她從來不讓下沉幹部去做。“這就是我的職責,而且我是女孩子,你們這些男同志心不細,毛手毛腳,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可不行?”

在隊員們心裡只知道高珊膽大,慢慢發現她對待居民、村民心細得很。3月9日上午到方艙把錦華小區己痊癒的老李了接回來,囑咐下沉黨員蔡喆給老李準備一些生活必須品;下午再到隔離點把瓦灣孫師傅接回來,又叮囑下沉黨員劉黎把社區的愛心蔬菜趕緊送到孫師傅的手中。“人接回來了不僅要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還要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是特殊人,不能有任何歧視,我每天都會跟他們單獨微信聯繫的,你們也要多加關注。”下午六點臨走時,還不忘叮囑隊員們。


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社區網格員高珊:最小的兵,最大的“官”

最強的依靠

12網格所負責的城中村,可是社區在這次一起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村莊是“三無”:無平面圖、無住戶登記表、無聯繫電話;但卻是有“三多”:租戶多,老人多,環衛工人物業保潔等出入人員多。在拉網式大排查中,高珊打頭陣,衝在最前面,逐戶排查,不漏一人,帶領下沉黨員和志願者們在社區中率先完成所負責網格的排查任務。“後面的主要任務是保障村民的日常生活,你們放心,發現什麼問題或者瞭解到村民有什麼困難就讓他們聯繫我。”於是,隊員們每次巡村的時候都是很耐心細緻地詢問村民的需求,有什麼特殊困難,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就跟村民說:"放心,我們幫你找社區,找高珊,一定想辦法給你解決"。

“瓦灣30號的小夥子是外地滯留人員,沒有工作,每天在家裡打遊戲,現在快斷糧了,怎麼辦?”蔡喆把昨天巡查時瞭解的情況反饋給高珊。“瓦灣31號的母女是孝感人,女兒年前在醫院生小孩,因為疫情爆發回不去了,她們錢快用完了,十分的著急,問能不能回孝感。”劉黎也說起了今天遇到難題。“你們把我的電話給他們,我來具體聯繫他們。按照他們的情況,應該可以申請專門的困難補助3000元,具體流程我來走,你們負責收集訴求就好。”志願者們說道“有了你,我們什麼難事都不怕了。”

最暖心守候

“真的很謝謝你,沒有你陪著我,我知道該怎麼辦了。你比女兒還要對我們好!”這是華大家園一位69歲的謝老師最真心的感謝。她老伴將近70歲的劉老師,因為出去旅遊,操勞過度身體抵抗力下降,不幸在疫情期間被診斷為帶狀皰疹和病毒性腦炎,因肺部有炎症被多方醫院拒收,一個星期去了6、7趟醫院,老人家走路都走不穩了。謝老師說“老伴這個病真的是把我急壞了,還好有小高,每次都有她給我們安排車輛,準備防護服、手套、口罩,陪我們去醫院,還總是安慰我們,給我們送愛心菜,真的是太暖心了。”在社區和街道的努力調解下,劉老師終於在3月9日安排入住161醫院,高珊怕有什麼意外,仍然陪著兩老人一起去了醫院,直至晚上9點終於在各種檢查完後確保入院,她才鬆了口氣。“小姑娘從4點就陪著我們開始忙裡忙外,估計晚飯都沒吃吧,把我們大大小小的行李全都一個人扛著,在雨裡陪我們檢查,拿報告,還親自蹲著給我老伴穿鞋套,就像自己的女兒一樣,一直守著我們,真的很讓我們感動,等我們兩老病好了,一定要到社區親自上門謝謝小高和社區!”

“快兩個月沒有回家了,每天住在酒店裡,像她這樣的小孩子怎麼受得了?”看著她又匆忙消失的背影,下沉黨員、志願者們既佩服又心疼。(文/圖 武漢洪山區獅子山街 編輯 江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