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時空」戰“疫”


「邊疆時空」戰“疫”| 僑鄉戰“疫”,一起上

近日,在僑鄉海南瓊海,嘉積鎮的菜農在田園裡勞作。
  蒙鍾德攝(人民視覺)


「邊疆時空」戰“疫”| 僑鄉戰“疫”,一起上


圖為雲南保山支援武漢物資運輸車輛停在湖北省公安廳辦公樓前。(保山市公安局供圖)


「邊疆時空」戰“疫”| 僑鄉戰“疫”,一起上


圖為廣東臺山一處檢疫站,工作人員正在檢查來往人員證件。(來源:台山發佈微信公眾號)


雨水已過,驚蟄將至。江南,草木蔥蘢,大小工廠,機器的轟鳴聲漸次響起;閩東,水暖潮漲,千帆點點,漁民們開始新一年的出海作業;嶺南,一波波“返工大軍”陸續歸來;滇西,一片片油菜花田鬱鬱蔥蔥……

在浙江、福建、廣東、雲南、廣西、海南、江蘇等各地僑鄉,新冠肺炎疫情洶湧,卻擋不住春天的腳步。春節以來,各地僑鄉匯聚海內外僑力,嚴防嚴控疫情毫不放鬆,力保生活生產平穩有序,傾情支援武漢及湖北各地,把一場消滅新冠病毒的戰“疫”打得有聲有色。

而今,抗疫一線,好消息接踵而來;街頭巷尾,老百姓逐漸迴歸生活、工作的正常軌跡。

  

阻擊疫情 火力全開

“梓上村至今沒有1例確診病例!”這是村委會主任金獻國近來最自豪的事。梓上村隸屬浙江溫州麗岙街道,是一座“家家有華僑,人人是僑眷”的僑村。

春節,疫情警報拉響,小僑村全員進入“戰備狀態”:

村口迅速設立疫情檢測卡點,金獻國和村兩委及黨員24小時值守,把好“村門”;村婦聯自發組織“夜宵分隊”,為值班人員煮湯圓、炒粉幹,做好後勤保障;村民們自覺“留守”家中,嚴格遵守市裡“每戶每兩天派一人出門採購物資”的管控措施;海外親友從各國火速寄來上萬只口罩,給家裡人最暖守護……

“這一個多月,又充實,又感動!”眼瞅著大家夥兒同心協力防控疫情,金獻國的心裡實篤篤的。

疫情兇猛,僑鄉難躲病毒威脅。然而,人定勝天,僑鄉人自古最不缺的便是一股敢闖敢拼的勁、一份愛國愛鄉的情。僑胞僑眷攜手,海內海外連心。連日來,各地僑鄉戰“疫”捷報頻傳:

浙江溫州實施25條緊急措施,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率保持連續上升趨勢;廣東江門實行疫情管控“9個從嚴”措施,連續十餘天無新增病例;福建泉州全面取消交通查驗點,所有高速公路已經恢復正常通行……


僑鄉戰“疫”打得漂亮,靠什麼?

靠僑鄉醫護人員衝鋒在前。廣東省人民醫院的一對醫生夫妻同上抗“疫”一線,一個“駐守”在發熱門診,一個“奮戰”在急診搶救室,一門之隔,卻只能通過微信道一聲“互望安好”;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副院長紀建松帶領團隊,用7天7夜編寫一本《新冠肺炎CT早期徵象與鑑別診斷》的專業著作,讓全社會免費共享。

靠僑鄉黨員幹部日夜堅守。為了“守一方土,護一村人”,廣西防城港港口區歸僑安置點負責人華僑村支書張振明帶領村兩委及黨員,逐門逐戶逐船走訪排查。廣東佛山南海區九江鎮的村幹部天天蹬著三輪,載著大喇叭,村頭巷尾來回跑,用普通話和粵語“雙語”宣傳防疫知識要點。

靠僑鄉民眾眾志成城。浙江青田心理協會15名志願者成立了“僑鄉幫”服務社,為民眾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幫助舒緩因疫情產生的緊張情緒;在海南文昌一處醫學觀察點,工作人員建起微信群,隔離人員一發“求助信”,志願者們立刻“代跑腿”。

靠海外鄉親傾力支援。旅匈華僑郭加迪在向福建捐款200萬元人民幣後,又主動將開在家鄉的鞋業公司車間改造成口罩生產線;聽聞家鄉緊缺防疫物資,祖籍海南瓊海的新加坡華人陳業偉一口氣捐了29.5萬隻一次性口罩……

“咱們心這麼齊,這場‘仗’怎麼可能打不贏?!”金獻國說。在其他僑鄉,老百姓同樣信心滿滿。


防疫復工 兩手都硬

2月22日,週六,江蘇南京天奧醫療儀器製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下料、折彎、焊接、打磨、組裝……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加班生產各類醫療物資。

“還有52臺醫生查房車在2月25日交付雷神山醫院,得抓緊!”總經理李陶薇話語利落。從大年初一復工至今,這家僑企幾乎一天未休。數千套治療車、ICU探視系統、無線移動醫療車等設備陸續發往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相比一個多月前,李陶薇現在與時間賽跑的動力明顯更足。“上游供應商基本都已復工,跨省物流也開始正常運轉,大家都動起來了!”

生產按下“快進鍵”,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全力護航。

李陶薇記得,春節期間,南京浦口高新區管委會為工人們陸續送來口罩、消毒液和體溫槍;支持疫情防控的稅收優惠政策一發布,浦口區稅務局負責人便趕到車間,現場解讀政策;得知公司庫存原材料告急,省、市、區三級僑聯組織迅速聯動,聯繫相關部門,協調市內、省內多家供貨企業復工復產。

“有多部門聯防聯控聯動的有效機制,有疫情生產兩手抓、兩手硬的到位措施,我只管一門心思把生產抓好!”李陶薇說。

防控疫情不鬆勁,保障民生不懈怠,推進發展不止步。各地僑鄉在打好疫情阻擊戰的同時,也在生活生產的多條戰線上鉚足勁兒、使足力。

社區內,生活物資齊全又實惠!晚上7時,溫州會展中心2號館內燈火通明,土豆、南瓜、冷鮮肉等各類菜品堆了一地,來自市現代集團的近200名職工忙著統一打包。次日天明,這些平價菜品將直接配送至定點社區。

田野上,農民擼起袖子忙春耕!2月中旬,雲南騰衝馬站鄉興龍社區淮山藥種植地裡,戴著口罩的村民董詩海一家和請來幫忙的鄉親,施肥、挖坑、壘墒,誰都捨不得休息。聽說政府為農事活動留出綠色通道,董詩海松了一口氣:“疫情防控不能大意,搶節令種淮山藥也不會耽誤咯!”

車站裡,外省籍返崗工人回來了!2月18日晚11時,高鐵專列D4856次列車搭載著約500名雲南籍務工人員駛入廣州南站。早早等候的順德區民政人社局工作人員接上其中57名返順務工人員。順德政府全額出資的“復工包車”就等在站外。“走,咱們‘回家’!”

港口邊,船企抓緊工期修巨輪!這幾天,浙江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船塢裡,工人們爭分奪秒,忙著修理來自俄羅斯、挪威、德國等6個國家的8艘巨輪。錘擊鐵板聲、船殼的磨壓聲、登高機和吊機的開動聲……各種聲響匯成一曲振奮人心的“迎春曲”。

保供應,忙耕種,助復工,從東海濱城到西南極邊,從珠江兩岸到南海之畔,一派生機勃勃的畫面正在展開。


馳援前線 傾情相助

“吳主任,這是保山260餘萬名父老鄉親、保山公安2600餘名民警對武漢的一片情誼。向奮戰在疫情最前線的公安戰友致敬!”

“黃所長,敢於逆行武漢的都是勇士,是真朋友。謝謝你們!”

2月16日10時30分,5輛雲南牌照的22輪半掛貨車,在警車引導下緩緩停在湖北省公安廳辦公樓前。

雲南省保山市公安局隆陽分局九隆派出所副所長黃碧強跳下車,將一份長長的支援物資移交清單交到湖北省公安廳警務保障部副主任吳明湖手中,鄭重敬禮。車上,3天前剛從保山各區縣田間地頭新鮮採摘的113.2噸果蔬,水靈靈的,泛著光澤。

48小時,2000多公里,“人停車不停”,黃碧強與13名同伴用一場日夜兼程的奔襲,完成一次運送“愛心果蔬”的使命。19.5噸茄子、18噸甜辣椒、16噸豌豆、10噸青棗、4噸柑橘……保山人民端出自家最好的“菜籃子”“果籃子”,心裡只有一個樸實的念頭:“不能讓武漢戰友們的餐桌上缺菜。”

關山萬千重,壯士披荊行。戰“疫”,既要全力守好自己的“陣地”,也要盡力支援疫情最嚴峻的“前線”。馳援武漢,馳援湖北,各地僑鄉不謀而合。疫情發生以來,無數醫護人員、醫療用品、生活物資以及各種愛心捐贈從各地僑鄉集結,接連不斷地輸往戰“疫”膠著的湖北各地。

廣東恩平,市人民醫院發出支援武漢的倡議不到一小時,8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纓,許多人還手寫“請戰書”:“醫務工作者就要有逆風前行的無畏,請派我去!”“我有檢驗技術操作經驗,請求出徵!”“我申請加入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懇請批准!”……從1月24日除夕夜至2月23日的一個月內,廣東向湖北派出23批醫療隊,共計2431人。

浙江杭州,海內外浙籍僑胞合力發起“致敬逆行,感恩天使”專項公益活動。在為武漢精心打包完成的成百上千個紙箱中,有用於隔離病毒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有用於補給營養的堅果、牛肉乾、鐵皮楓鬥顆粒。僑胞們說:“我們要給最美天使送去最暖保障。”據不完全統計,浙籍僑胞累計捐款上億元人民幣,捐贈物資價值同樣超過億元,其中許多直送湖北。

廣西柳州,菜農朱平生在短短兩天之內,發動十幾名親友,冒雨收割自家菜地的2萬斤西芹,分揀打包後捐往武漢。作為中國的“南菜園”,廣西自1月30日向武漢派出首列滿載200多噸蔬菜、禽蛋的果蔬冷鏈專列後,每週向湖北開行兩班冷鏈專列,支援果蔬物資累計已超過千噸。

國之所需,僑之所向。同氣連枝,僑愛無邊。看,冬去春來,僑鄉已然和光煦煦、草長鶯飛。不久之後,春日暖陽定會普照整片神州大地。

「邊疆時空」戰“疫”| 僑鄉戰“疫”,一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