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看大清》|一個票友眼中的中國史「皇太極卷」190


《翻開歷史看大清》|一個票友眼中的中國史「皇太極卷」190

第六章 南征北戰


試探大明


皇太極另立門戶,建立大清,與大明分庭抗禮。

此等大事,自然不會忘記通知另一個當事人,崇禎。

正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直作為正牌天子的大明皇帝對此有何反應呢?

答,沒有反應。

其實崇禎也想給點反應,怎奈心有餘而力不足。遼東的局勢已經壞到何種程度,他比誰都清楚,如果能管得了,還用等到如今任其稱帝?更何況,他也實在倒不出手,自己國內也還一腦門子官司呢。

山西、河南又發生大饑荒,非常嚴重。

嚴重到什麼程度?

這麼說吧,樹皮、雜草都吃光了,只能吃人。在地方給朝廷的奏摺裡,出現一個詞,易子而食。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自己的孩子誰也不忍心下嘴,餓急眼了,怎麼辦?兩家交換孩子,然後吃對方的。

想想都讓人毛骨悚然。

不得不承認,當年管仲那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說得非常到位。飯都吃不上,其它的都扯淡。

天災不斷,人禍不止。

“闖王”高迎祥,帶著未來的“闖王”李自成,四處轉戰,發展壯大。

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崇禎也覺得“攘外必先安內”,並不想招惹皇太極。

不過,很不幸,皇太極並沒有忘記他。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七月,【從大清建立開始,本文不再同時使用明朝紀年】皇太極派阿濟格帶領阿巴泰、揚古利等,繼續繞道蒙古,深入內地,騷擾明廷京畿。

對於阿濟格的騷擾,明廷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短時間內,清軍一路高歌猛進,攻陷的地區甚至包括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良鄉(今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順義(今北京市順義區),可想而知,當時大清再一次兵臨京城之下。只不過,根據之前的經驗,阿濟格並沒有進攻京城。

不過,崇禎依然整天提心吊膽,擔心京城的安危。

還好崇禎沒有擔心太長時間,因為阿濟格自己撤軍了。

此次深入,其實阿濟格還帶著任務,幫皇太極試探一下大明的反應。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知道結果就行了,見好就收,萬一給大明逼急了,再來個反撲阿濟格也害怕自己跟阿敏一個下場。而且他繳獲的東西太多(人畜十萬餘),如果再不回去,恐怕不好脫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