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湖南衛視《野生廚房》第二季熱播中,主持人汪涵談中年感悟時,戳痛了無數人的心。當潘粵明問汪涵為什麼不去拍戲、做更多的事情時,這個活得通透的中年爸爸這樣說道:“好多人都找我,時間不行,我就覺得踏踏實實幹好一件事就足夠了,拍戲什麼的,還是挺耗時間的。你想想,我現在45歲,在未來的5年,什麼東西對我最重要?一定不是觀眾,也一定不是節目。我的父母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他們能活到85、90歲,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而我的孩子才5歲,未來5到10年,這個成長期太重要了,我得有足夠時間陪著他。”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45歲的汪涵說起中年無奈時,與舞臺上妙語連環的狀態完全不同,侃侃而談的他也常常陷入沉默。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還要平衡好自己的事業,汪涵希望能兼顧到多重身份,儘可能地給老人和孩子更多的陪伴時間。妻子楊樂樂曾說道:“汪涵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平時工作很多,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無論如何都要送孩子上學。即使半夜兩三點回來,他第二天早上7點還是要爬起來送孩子去學校。”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男主外,打拼事業,賺錢養家;女主內,生兒育女,勤儉持家,這是國人長期以來的家庭分工和責任定位。無論是否真的“身不由己”,爸爸們常常以工作忙、打拼賺錢就是負責為由,將陪伴、教育子女的重任更多地交給女性或老人來承擔。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父愛缺位遠比母愛缺位來得普遍。長期缺乏父愛,孩子可能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徵”,造成認知、個性、情感等方面的障礙與缺陷。我想汪涵應該深知其中的道理。

曾有一檔綜藝節目《考不好沒關係》,節目要求父親和孩子互換身份,父親做孩子的卷子,可是一張小小的試卷卻考糊了各行各業的精英老爸們。你能很真切地感受到,每位爸爸都努力地成為孩子眼中的“好爸爸”,但這些爸爸們因為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現場都很自責。有位爸爸感慨地說“我想送孩子時間”,後悔之前沒有抽時間好好陪孩子,希望時間能倒流以彌補心中的遺憾。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這些爸爸被形象地稱為“影子爸爸”,即家庭的育兒工作由媽媽承擔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參與,就像影子一樣。《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高達94%的受訪者坦言,自己身邊就有一個“影子爸爸”。上海社科院的一項調查數據也顯示,家庭教育中父親應該承擔的比例,在10年內從30%下降到了20%左右。當下,父親的缺位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問題,可以說,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忙碌的爸爸,每個爸爸都是“影子爸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教育專家認為:除了爸爸自身的時間、精力分配的問題外,媽媽也存在一些問題。媽媽們對於“爸爸式帶娃”各種不放心:爸爸帶娃太粗心,教養太粗暴,太不走心了……其實,媽媽感性,爸爸理性;媽媽溫柔體貼,爸爸粗獷豪放;媽媽滔滔不絕,爸爸沉默寡言……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培育方式必然不同,只有互補才完美,只有聯手才和諧。

01 爸爸是孩子的好玩伴

在很多爸爸的概念中,自己永遠要在孩子面前保持沉穩、嚴肅的形象,這樣教育孩子時才能不失威嚴。殊不知,做個孩子的好玩伴,其實是爸爸最好的親子“入門磚”。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公園裡爸爸跟兒子商量著玩追逐遊戲,媽媽趕緊找了一塊平坦的地方,檢查一下地上有沒有釘子或碎石子,確定沒有後才讓爸爸跟兒子必須在這個範圍內追逐打鬧。媽媽定的範圍太小了,父子倆追著追著就跑出界外,媽媽急忙叫喊父子倆趕緊回來。可是爸爸遠遠地告訴媽媽,他們要去公園其他地方“探險”,媽媽急得大喊:“要注意安全!”

爸爸具有冒險精神,喜歡自由自在,與孩子玩的時候更關注的是怎樣才能玩得輕鬆自在,玩出花樣;而媽媽注重的是環境安全,確定安全後才能放心地讓孩子玩。爸爸覺得磕磕絆絆是不可邂免的事,摔倒了爬起來就是了,何必要玩得如此謹慎?媽媽則認為危險無處不在,必須要有安全意識。

一個好爸爸,首先是孩子的一個好玩伴。玩得快樂了,心寬了,孩子的智力就開發了,知識就增長了,感情就深厚了。做個好爸爸,就從成為孩子的好玩伴開始吧!

02 爸爸是孩子的知心人

有些爸爸習慣採取說教式、打罵式或者發號施令式教育孩子。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爸爸很難與孩子產生共鳴,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爸爸要做孩子的知心人,需要學會“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讓孩子信任你,向你敞開心扉,聆聽他們真正的聲音。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女兒5歲的時候有一次在小區球場玩籃球,因搶球與好朋友波波發生了衝突。兩人吵了幾句後,女兒用手狠狠拍了一下波波的後背。波波爸見狀,趕緊把波波拉開。這時,我也及時拉住並制止了女兒的打人行為。

我並未指責女兒打人,而是詢問她打人的原因。在瞭解了事情真相後,我再教育女兒:“打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而且打人也並不能解決問題,小朋友在一起玩,爭爭搶搶、吵吵鬧鬧是肯定的。這次你讓讓他,下次他讓讓你,這樣才能經常相約高高興興地玩在一起。”女兒聽罷我的話,懂事地點點頭。我趁熱打鐵讓女兒主動向波波賠禮道歉。兩個朋友和好如初,又一塊兒玩開了。

這就是爸爸與子女間的有效溝通。毋庸置疑,打人肯定是不對的,若爸爸一開始不問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不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直接劈頭蓋臉地批評,即使他懾於你的威嚴而乖乖地向對方道歉,孩子心裡還是會覺得不舒服,會覺得爸爸不再疼愛自己了,這樣必定會影響親子關係。先耐心傾聽孩子的解釋,才好“對症下藥”,用孩子接受的方式批評教育他,這樣他才能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孩子向好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03 爸爸是孩子的好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一個影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而支撐起整個家庭經濟命脈的爸爸,更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最好對象。不管孩子是一塊璞玉還是一張白布,有爸爸這位老師在,經過爸爸一雙巧手精心打磨和創造,必定有一天孩子會綻放出光芒成為一塊美玉,綻放出光彩成為一幅美畫。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有一次,女兒突然望著天上飛翔的鳥兒問爸爸:“為什麼鳥兒能在空中飛,飛機也能在空中飛,而人卻不能在空中飛呢?”爸爸一時沒辦法用三言兩語回答這個問題,不過也並未隨便說兩句糊弄女兒,而是過後找了幾本能解釋這個問題的科普書與女兒一起閱讀,讓女兒慢慢地理解了鳥兒和飛機飛行的原理。為了激發女兒的好奇心,讓女兒能夠隨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時候爸爸故意裝不懂問女兒“為什麼”,讓女兒學會解疑答惑。在爸爸的影響下,女兒的腦袋裡裝滿了“十萬個為什麼”,每天都有新的問題,爸爸樂此不疲,耐心地與女兒一起尋找答案。

好爸爸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修煉”成的,但我相信,每一位疼愛孩子的爸爸都會努力成為孩子的好老師,開啟孩子的心智,培養孩子的興趣,鼓勵並支持他們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姿。

04 爸爸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爸爸不僅是孩子終身受益的老師,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孩子的性情發展,孩子的成長質量,孩子的未來規劃,都需要爸爸這個“指路明燈”加以引導,需要爸爸用包容的心、純正的愛鋪築孩子的成長之路。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瀟瀟上小學前性格有些孤僻,不太愛說話,也不愛跟其他小朋友玩,爸爸怕他有自閉症,就帶瀟瀟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認為,瀟瀟之所以沉默寡言,不太愛和小朋友一塊玩,是因為他本身性格內向,加上家長又給他安排了很多興趣課,在瀟瀟的小世界裡,每天只有上課學習、學習上課,跟其他小朋友少有時間相處,因而和小朋友存在陌生感,這並不是病。醫生的話給爸爸敲響了警鐘,為此,爸爸與媽媽商量,砍掉了一些興趣班,合理地安排了瀟瀟的學習時間,並製造機會讓瀟瀟跟小朋友們相處,定期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或是一起去旅遊,讓瀟瀟慢慢地跟小朋友熟悉起來。爸爸還給瀟瀟報了一個“小主持人班”,鼓勵他大膽站上舞臺,在觀眾面前學會自如演講。經過一年多努力,瀟瀟漸漸變得陽光開朗起來。每次遇到困難,他都不氣餒不灰心,積極面對,努力尋找解決的方法。

瀟瀟後來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好,不僅被保送重點中學,高中畢業後還被保送國內某重點大學。但爸爸的眼光更加長遠,希望瀟瀟能在更大的舞臺實現人生價值,所以瀟瀟放棄了保送上重點大學的好機會,向哈佛大學遞交了入學申請書。爸爸說,如果瀟瀟在國內上重點大學,以他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自律品行,畢業後肯定能找到一份高薪厚職的工作,但國際舞臺更有吸引力,更能發揮瀟瀟的才華,所以爸爸鼓勵兒子去世界頂尖的學府深造,讓兒子有更大的空間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在這個“後應試教育時代”,爸爸身為孩子最親密也最信賴的人,必然要為孩子擁有一個璀璨的人生進行有效的規劃和設計,教會孩子做人做事,教會孩子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汪涵:再忙我也要陪孩子,忙碌爸爸這樣做,孩子照樣很優秀

爸爸是小男子漢的培養者,爸爸是小公主的保護神。媽媽做得再多,也不可能取代爸爸。對孩子來說,爸爸是他們成長路上最珍貴的一筆財富。再忙也要陪孩子,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爸爸的陪伴,孩子的成才也少不了爸爸的榜樣。爸爸對孩子的態度裡,藏著孩子未來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